贵州如何用好“五张名片”

  • 来源:新智囊
  • 关键字:贵州,茅台
  • 发布时间:2014-09-01 15:26

  应品牌中国组委会邀请,我陪同中央财经大学新闻传播研究中心名誉主任郑砚农于2014年8月7日下午参加了在贵阳举行的2014年“品牌中国”(贵州)公关高层论坛。论坛主要围绕目前贵州省大力推进的贵州品牌的“五张名片”工作,邀请世界500强企业的代表与“五张名片”所在行业的企业代表展开对话,意图迅速提升贵州重点品牌的知名度和价值。

  虽然第一次到贵州,到贵阳,但是似乎对贵州并不陌生,而且这种了解也往往来自于贵州知名的品牌,如茅台酒,“老干妈”、薏仁米、牛肉干、干野菜,“三绿一红”(茶叶)等产品也在百花齐放。所谓贵州品牌的“五张名片”,是指烟、酒、药、茶、特色食品等五个类别的产业。

  贵州品牌有喜有忧

  据了解,2013年,贵州省烟、酒、茶、民族医药、特色食品工业增加值达883亿元,占全省轻工业增加值比重90%左右。贵州省希望借助“中国品牌节”平台及品牌中国产业联盟广泛的工商界资源,将先进理念融入企业品牌建设中,充分挖掘自身特色,把这“五张名片”打造成“中国名片”。应该说对于贵州品牌而言是机遇与挑战共存。

  今天,由于众多外部因素,导致贵州茅台在主业方面困难较大,当然也反映出自身内在的诸多问题。比如没有注意确立自己尊贵的形象,特别是近年来没有设法将目标顾客群扩大,大部分购买者都是当年茅台品牌的影响者。贵州酒除了“茅台”之外,因为营销观念落后、品牌意识不足、盲目跟随导致了至今仍然缺乏强势品牌群。在茶叶领域,甚至一些外省的茶叶专家也只知道贵州有一个“都匀毛尖”,所以在新的时期,怎样促使贵州品牌群集体获得提升,确实有很多问题需要思考。

  品牌建设要常怀危机意识

  我觉得贵州品牌的发展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多思考。首先,贵州品牌的“五张名片”要有一个从宣传到传播,再到沟通的理念转变的过程。这不仅仅是手段转化的问题,也不仅仅是从单向灌输到双向交流的问题,更是意识和视野上的提升。

  其次,贵州品牌群背后的核心应该是企业社会责任。这“五张名片”都是“入口”的行业,身系民生。现在很多类似产品都在讲“原产地追溯”,既是营销手段,也是社会的强烈需求。

  再次,充分利用新媒体、新手段传播品牌,做好市场营销。系列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引发了以美食为代表的对中国产品的追捧,风靡一时的褚橙也是通过新的平台,新的营销模式创造了奇迹,作为后来者,贵州品牌要在新传播的大背景下创新思维,多做有益的尝试。

  最后,必须承认,“五张名片”的产业结构还是较为单一,而且比较脆弱,但是占比很高,因此要有充分的危机意识。烟酒受社会风气、年轻消费者的价值观,政府反腐等外界因素影响;贵州药品牌强调是苗药,目前网上关于苗药的负面消息不少,标准之争也是一直困扰包括中药在内的主要问题。茶、农产品也一直和农残问题纠缠不清等。此外还要注意网络谣言的伤害,如果是上市公司还有可能承担更大的风险。

  最后的一点,在交流中,此次参会的贵州企业领导人重点多是在讲自己企业的成绩,没有更多涉及正在思考和面临的挑战。发言后也是行色匆匆,甚至能够感受到两个阵营的对话常常不在一个语境和状态下。没有充分利用难得的机会与来自省外的专业人士进行更多的交流,这是令人担忧的。当然我们也衷心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贵州品牌能够后来居上,真正把“五张名片”打造成“中国名片”!

  中央财经大学新传播研究中心联合主任 李志军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