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一种“玩儿”
- 来源:新智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软件,读者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09-01 14:11
这两天因本职工作的需要,鼓励团队,对他们说:大家应该通过工作不断丰富自己,由此让自己成为“有趣的人”;要先做有趣的事,才能成为有趣的人。说完我就在想,怎样才能找到该做的有趣的事呢?这天早晨醒得有点早,随手翻开一本书,第一句话就是:“如果你有正确的态度,有趣的事情自然会来找你”。我瞬间有种被老天爷看了一眼的感觉!
这本书就是有“开源文化”代言人之称的艾瑞克·S·雷蒙德撰写的《大教堂与集市》。
作为习惯于至理名言或情愫缠绵的大多数阅读者而言,这位作者可能属于绝对的“冷门”——因为,他是世界著名的计算机程序员,软件开源运动的旗手,黑客文化第一理论家。据说,他自己的开源软件项目有多项,其中包括电子邮件传送程序,他的研究很好地解释了分布式开源开发模式,Linux和互联网的成功已经证明这种模式非常有效。
作为一名已经不做“理科生”很多年的“理科生”,还真想看看一个“理科生”写的这本“当代软件技术领域最重要的著作,其影响力远远超出编程范畴”的书到底是怎么回事。
“大教堂”与“集市”其实就是软件开发的两种模式,就是绝大多数商业公司所采用的“大教堂”模式和Linux世界采用的“集市”模式。两种模式的根本不同点在于他们对软件“排错”有着完全对立的认识。“大教堂”是以“权威”为核心以自有团队为骨干的传统软件开发模式,而“集市”模式则更符合时下最热门的“共建”、“平台化”互联网思维。
用作者的一句话描述就是,从Linux的经验出发,证实这样一个命题,“只要眼睛多,Bug容易捉”,这和那些“由利己个体组成的自纠错系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并且,作者早在1997年就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由程序员和“无政府主义者”组成的快乐的网络部落,战胜和压倒了等级森严的传统闭源软件世界。这个结论的意义在于:开启了充满活力的“开源文化”,即以“开源”模式开发软件。
当然,具有“大教堂”高大上特质的“闭源模式”肯定会质疑明显具有“屌丝”特质的“集市”开源模式:开源开发不能提供有效的“持续的努力”。而作者的经验却告诉我们:事实上,有一些开源项目长期保持着连贯的方向和有效的维护社区,而没有任何传统管理认为不可或缺的奖励机制或管控机制。
现在看来,开源成功的一个重要成果,就是告诉我们,“玩儿”是创造性活动中最具经济效能的工作模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软件开发领域的价值,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被逐步放大着、放大着。貌似“杂乱无章”的“集市”其实都有其深层次的、更本质的秩序,这种秩序更人性化、更符合需求、更自然客观。这样的秩序更接近“自然规律”,人为的“管理”甚至有点“多余”。
“大教堂”与“集市”的关系,已经清晰地告诉我们,“组织要求”的力量,远不及“自发源动力”的能量大持续久!
现在,许多企业内部都在要求“创新”,甚至成立各种“领导小组”、各种专业委员会、专项奖金,就是为了要“全员创新”。这样的目标能实现吗?
结合《大教堂与集市》作者的经验,好的创新往往来自日常工作本身。
就在几天前,曾和我的同事们谈论这个话题,大致可以归纳出这样三句话:不要为了创新而创新;好的创新点都来自日常的本职工作;如果你找不到创新点请将本职工作做深做细。创新不是“戏”,不需要“演”;创新是对本职工作富有突破性的延展;创新是一种工作状态,必须长期保持才有可能最终实现“创新”;创新只是开始,创造出价值才是阶段性结果,所以对创新的评估是长期的;创新是以“不断思考”与“实践能力”共同为基础的,二者缺一不可。
《大教堂与集市》中说:开源开发者都是志愿者,是因为兴趣和能力(能否对项目有所贡献)自主选择的(即使他们因为开源工作领取薪水,这也依然适用),志愿者精神倾向于自发去关心资源问题的解决,他们会把自己的资源带到工作中。《大教堂与集市》印证了这些关于创新的思考,并且更加系统、有力!也许这就是这本书所谓“超出了技术范畴”的价值吧。
就在《大教堂与集市》首次面试的七个月后,网景通信公司宣布了开放一个软件系统源代码的计划,之后《大教堂与集市》的作者与该公司共同设计了网景源码的发布策略及许可声明。此事发生在1998年的2月初,与不久前特斯拉宣布开放技术专利,虽然间隔16之久,却是真正的异曲同工——网景用自己的开放阻击了当时微软在浏览器领域的垄断,创造了市场环境;特斯拉的自我开放将为人类实现绿色出行大大提速。
不过在当时,在1998年,艾瑞克·S·雷蒙德的思考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网景准备在商业世界中给我们提供一个大规模的、真实的集市模式的测试。开源文化现在面临一个危险:如果网景此举失败,那么开源概念将受到严重质疑,商业界将在未来十年中都不会再碰它。另一方面,这也是一个绝好的机会,华尔街以及其他一些机构,对这件事的初步反应是审慎乐观的。我们也获得了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如果网景通过此举能够重新收复市场份额,那将会引发一场早该到来的软件产业革命。”这位作者甚至认为“接下来的一年将会非常有启发性,也会非常有趣”。
事实证明,“开源”虽然不能够“点石成金”,但是人们对“开源模式”的兴趣有爆发式的增长,成就了今天的“互联网思维”与“平台战略”!
《大教堂与集市》似乎是一本在讲如何开发软件的书,但读者满眼都是他们自己想看到的内容,与“软件产业”的关系微乎其微。这是这本书很奇妙的特质,也是我作为读者的乐趣所在。读好书是件好玩儿的事,好工作的标准也是有趣,而创新根本就是在有趣的工作中玩儿出来的。
就在准备交作业的这天早晨,一位善于读书又能写书的朋友在他自己的微博中写到:对朋友说,看过一本书,才能评价一本书,也才能判断别人的相关评价对不对。这段微博让人想起多年以前“让李敖去读书,让我们读李敖”这句话,真是害人不浅——无论是谁都不能替代自己读书,无论谁的话都不能盲目听从。几乎与此同时,此前关于另一本书的“读后感”被“智囊阅读汇”的群主(“阅读谈管理生态圈”中大名鼎鼎的笑谈总)转发到群里。我瞬间又有了一种被老天爷看了一眼的感觉!
李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