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农村信用社(以下简称山东农信),成立于1951年,共有机构网点6035家,截至2013年,从业人员5.4万人,是全省营业网点和从业人员最多、服务范围最广、资金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多功能地方金融机构。随着规模不断壮大,山东农信的信息化程度也随之不断发展。如何有效保证系统实施的速度和质量,成为山东农信的新课题。
遭遇提升应用建设能力瓶颈
2009年,它在全国农信系统率先完成了新一代银行信息系统建设。尽管这一举措在一定程度上支持和促进了山东农信的发展,然而与先进的商用银行系统建设相较,依然面临不少挑战。基于长远的战略发展来看,如何提高IT系统建设,实现应用建设能力的提升成为山东农信的当务之急。
作为面向“三农”的农信社与其他银行的竞争越发激烈,过去基本独家垄断的经营局面开始受到挑战,加之使用网络的农民客户越发增多,这不仅对IT系统有更高要求,还迫使应用系统建设周期越来越短,既要有效保证系统实施的速度,又要保证其质量,这成为他们的一大挑战。
在山东农信原有的12套系统中,采用了7种不同的平台和架构。开发商的开发平台、技术架构路线和实现方式都千差万别,架构层次不清晰、模块间耦合度较高、可扩展性差、维护与监控功能严重不足都是非常严重的问题。在原有进度紧、人手不足并对系统不熟的情况下,应用系统无法满足业务的需求,因此,良好的可扩展性、可维护性是在系统建设之初就需要被考虑到的。
除此之外,原有基础上有限的人员还要熟悉不同的平台和架构,并要承担一些开发、维护和相关协调工作,也给技术人员在劳动强度和工作压力上带来了一定困难。难以全面深入掌握核心技术、对开发商后期依赖性强等都迫切要求山东农信增强系统控制力,以保证应用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如何选择合适平台
多年来,山东农信一直想要组建一支能自己开发、运维、做深层次维护的技术团队,但原有五花八门的技术架构成为首要障碍。在意识到这个问题的必要和紧迫性之后,山东农信决定引入专业成熟的商业技术平台作为山东农信的统一平台收敛技术路线,制订山东农信应用技术的标准和规范,并将其通过统一平台固化,约束合作公司在统一平台上进行开发、运维。同时,技术人员能够遵循统一路线,集中精力深入学习并减轻对开发商的依赖,最终提升对应用系统的管控力。
在考虑选型的过程中,山东农信从多个维度列出了平台厂商选型的考察维度和标准,充分考虑了平台的先进性、成熟度、稳定性,平台产品化能力以及平台定制能力等来进行衡量与考察。
通常而言,选型有三类:国际知名IT厂商、国内开发商与国内专业平台厂商。在考察中,山东农信发现,与国外IT企业合作的话,由于缺乏本地化研究团队,国际化大公司难以为山东农信的统一平台某个个性化需求调动其国外研发团队,系统出现问题时无法及时响应。而选用系统开发商的开发工具则会发现,开发商的开发平台并非通用和专业平台,应用范围较窄,平台成熟度难以满足山东农信的标准要求。最后,他们考察了国内独立的专业系统开发平台商,由此发现,国内专业系统开发平台商更了解国内客户的需求,有本地化研发的经验和服务团队,能够满足个性化需求以及研发支持,并且应用过程中有任何问题,都可以得到厂商的及时响应。
在多方面的考察和咨询之后,一家经验看上去最好的公司印入了他们的眼帘,这家叫“普元”的公司在金融、电信等领域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基础,并且工农行中建交五大银行都是它的客户。在经过了解一些案例之后,他们决定试用普元的产品。
统一平台加强管控
山东农信选定EOS作为统一平台之后,从风险管控角度出发,启动了典型的客户单一视图(ECIF)项目进行试点。在试点项目成功部署的基础之上,他们又规划了基于统一平台的应用体系,建立了一系列的规范和约束性准则,以便更大程度发挥平台的价值,从而从组织层面提高农信社应用系统的建设水平。
统一平台的建设和应用,改变了山东农信过去架构发散,前台与后台业务逻辑不分,逻辑与数据不分,层次不清的状况。从此后,技术人员只需将主要精力集中在熟悉和掌握统一平台,不再需要广泛接触不同开发商的不同平台,从而降低了学习成本并加强了管控的过程。
此后,山东农信陆续顺利地完成了ECIF、企业征信、审计系统3套系统的建设。得益于部署统一架构,在这之后,系统开发变得更加高效快捷。可以说,通过多个项目的实施成功,实现系统间的整合,山东农信将积累更多的应用系统项目建设经验,从而最终实现他们信息化建设能力的提升,为客户带去更大的价值。
企业简介
公司名称
山东省农村信用社
成立时间
1951年
成立地点
山东
蒋菁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