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行走在光明与黑暗之间
- 来源:互联网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比特币,电子货币,金融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10-14 07:52
2009年比特币诞生,短短几年,比特币不仅引发了全球金融圈的大风暴,还激起了人们对互联网时代和未来货币的大讨论。有的人将比特币奉为货币进化乃至人类社会交易流通的颠覆式发明,而有的人则将其视为搅乱金融秩序的洪水猛兽。那么,比特币究竟是怎样一种存在?
过山车式的发展
至今为止,对于比特币的“发明者”,我们除了中本聪这个名字,其他的信息仍无法确认。2008年11月1日,一个自称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的人在一个隐秘的密码学讨论组上贴出了一篇研究报告,报告阐述了他对电子货币的新构想。2009年1月3日,中本聪成功地挖出了世界上首批50枚比特币,比特币就此诞生了。
作为一种电子货币,比特币由一串代码组成,不存在实体,并通过大量的计算产生,不依靠任何货币机构发行。只要一台计算机,下载一个客户端,运行特定软件,经过若干计算完成特定数学问题,任何人都能获得比特币。这个过程被称为“挖矿”。挖出来的比特币被开发者设计成为只能被真实的拥有者转移或支付,而任何转移或支付的行为都会被整个P2P网络中众多节点构成的分布式数据库来确认并记录。也就是说,每个比特币自被挖出之日起,每一次转移或支付都会被完整地记录下来,所以伪造比特币或比特币交易的难度非常大。而且,比特币的总数量被永久限制在了2100万个,发行速度将会随着时间逐渐减慢,根据估算,直到2140年左右全部的比特币才会被发行出来。
在诞生后约一年左右的时间,比特币都只局限在一些密码极客中流行。但随着名气渐大,这种极具开创性的电子货币就冲出了密码界,并得到了一些金融机构的认可,开始在金融界流通开来。刚开始,比特币的行情还比较低迷,2010年初,1比特币的价值低于14美分。但没过多久,到了2010年夏天,比特币的交易量突然猛增,其交易价值也开始飙升。到2011年2月的时候,比特币和美元的兑换率已经达到了1:1。
随着比特币越来越值钱,许多不法分子也盯上了比特币这块大肥肉。2011年6月,比特币交易平台MT.Gox被黑客攻击,不仅给大量用户造成了损失,交易平台也被迫关闭交易7天。此外其他平台也纷纷被黑,大量攻击使比特币的交易价格快速下跌。但短暂的风平浪静又会使比特币的交易价格快速回升上涨。这种情况一直维持到了2013年。
2011到2012年比特币的价值虽然总体在上涨,但其上涨幅度比起2013年发生的一切都不算太夸张,2013年比特币价值飞涨就只能用“大爆炸”来形容了。2013年,比特币突然被大量媒体曝光,并开始在多个国家流行,专门支持比特币交易的平台也如雨后春笋般发展了起来。其价格一路飙升,单个兑换价最高甚至被炒到了1000美元。不仅是金融界,许多机构都开始接受比特币交易。2013年,全球都陷入了一场比特币狂热。
而令人心惊胆颤的是,这种狂热发展之快,来势之猛,令人瞠目结舌。在中国,2013年1月的时候1个比特币能换100元人民币,等到11月的时候,比特币交易人民币的最高价已涨到8000元,十几万人弄都还没弄清楚比特币是怎么一回事,就投入到轰轰烈烈的炒币行列中去了。当时中国的比特币交易平台——比特币中国(BTC China)也成为了全球成交量最大的比特币交易平台。
正在比特币的火越烧越旺的时候,一道禁令将比特币的交易瞬间降至冰点。2013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否认比特币在中国的货币地位,并要求各金融机构和支付机构不得以比特币为产品或服务定价。随后,央行还明确要求第三方支付机构不得为比特币交易网站提供托管、交易等业务,对于已经发生业务的支付机构,应该解除商务合作。两道禁令下发之后,比特币危机随即爆发。比特币交易价格连续暴跌,12月18日比特币交易人民币价格最低时只有2119元,下跌了73%。随后多个国家政府也对比特币交易表示“警告”。除此之外,此时的比特币还深陷于各种各样的黑客攻击事件中,私人和交易平台的比特币被黑客恶意盗走,而没有国家和政府的承认,各国警察对这样的攻击事件也束手无策。全球范围内的比特币行情均受到此次危机的影响,价值一落千丈、交易停止、负面评论不断,许多人在一夜之间血本无归,求告无门,比特币一度沦为持有人的噩梦。此前轰轰烈烈的比特币狂热,在政治影响力面前的不堪一击,像是一场笑话。
历经此劫,许多业内人士预测比特币行情将会一蹶不振。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尽管遭受了几乎毁灭性的打击,比特币却在几个月后又卷土重来了。这一次比特币不仅恢复了一定的交易价格,还取得了部分国家政府的支持。当然,经历过大喜大悲之后,人们对于比特币的态度多了些理性。
波动的原因
造成比特币行情如过山车一般急速上升和下降的,不仅是黑客的攻击和国家政策的因素,还有其他原因。
首先是媒体和舆论的突然曝光,给比特币经济圈带来了骤然增加的用户量。原本只在金融圈小众范围里流行的电子货币,突然被媒体向全世界曝光,特别是美国《时代周刊》、《福布斯》和中国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的报道,为比特币市场突然带来了巨大的资金和用户量。试想,这个世界上的很多人突然在某一段时期内为之疯狂,比特币价值的突然飙升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其次是比特币本身的金融属性,让它很快取得了金融投机者的青睐。一方面,比特币是一种P2P形式的电子货币,这意味着整个网络世界就是比特币经济的存在基础,因此,只要互联网还存在,比特币就可以存在。另一方面,比特币的总量是有限的,具有极强的稀缺性,从投资的角度上来说,比特币存在的基础起码现在看起来还非常稳固,而且未来的比特币永远不会因为过度泛滥而贬值。所以很多投机者用炒房、赌石的心态陷入了比特币的狂热里,他们不在乎比特币的价值,只求在转入转出的过程中谋取暴利。比特币的忽升忽降,与整个比特币市场的投机心态是分不开的。
第三,比特币市场里庄家的人为操作也是导致比特币波动的原因之一。庄家的存在是比特币经济里公开的秘密,数次反常的行情浮动、不正常的大宗交易、突然暴涨的价格让比特币经济里庄家操盘的阴影长期以来都挥之不去。当然,如今持有大量比特币的人很多,在比特币的经济环境里,财富严重不均,任何一个比特币“大佬”都可以让比特币价格突然暴涨或暴跌。
比特币被设计为一种币值完全由市场来决定的电子货币,但事实上整体的经济市场本身就很脆弱,太多的因素会造成市场动荡甚至崩溃。波动在整个人类经济体系里尚无法避免,对于新生的比特币和脆弱的比特币经济而言表现得就更加剧烈了。
争议与态度
17世纪30年代初期,当时的荷兰人培育出一些新奇的郁金香品种,很快这些新奇的花种就风靡了欧洲上层社会,市场上严重的供不应求让很多人开始对这种植物产生了狂热。1937年初的冬天,一株郁金香甚至可以换得当时城市中心昂贵地段的一幢豪宅。但很快,当年的开春之前,郁金香泡沫就崩溃了。由于很多卖方突然大量抛售,郁金香价格急剧下降,公众陷入恐慌,一夜之间,那些昂贵的郁金香甚至沦落到不如一颗洋葱的售价,结果当然是很多人血本无归。不少比特币的反对者认为,比特币就是另外一场“郁金香泡沫”。
事实上,比特币那疯狂上涨的价格和人们狂热的态度,确实与郁金香泡沫如出一辙。大量投机资金的涌入,很多不明真相的人跟着投资比特币,这些投机者在不稳定的市场环境中低买高卖,赚了钱就抽身而退,那些盲目跟风的人则坚信比特币的价格能持续上涨,一定会有人用更高的价格从他们手上把比特币买走。这样的心态与郁金香泡沫里的投机者如此相似,以至于很多人将比特币视作一场巨大的庞氏骗局。
怀疑与支持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从诞生之初就伴随着比特币。
支持者认为它是一种科技手段,是解决人类金融问题的完美方案。比特币是一种“去中心化”的虚拟货币,理论上任何人、政府和机构都不能操控其总量,这能避免通货膨胀的发生,而且比特币全球通用,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这样的货币几近完美。除此之外,比特币背后的技术手段和运行规则,影响的不仅可以是金融业,还有律师业、会计业等等。一种无法更改、复制和伪造的账单系统,安全稳定的传输方法,对互联网时代的经济发展具有很高的借鉴价值。
但反对者的理由也很充足,比特币没有实物资产支撑,又不像黄金、白银具有天然的内在价值,根本不具备价值尺度和良好的流通性,无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货币,只有一定的投资价值,同时比特币的流通还存在很多诸如洗钱、腐败、庞氏骗局的风险。缺乏政府和法律的“认证”,比特币对金融稳定将构成很大威胁。而更让这些反对者不安的是,对比特币尚无定论,但以比特币为开端,莱特币、无限币、夸克币等数百种电子货币,已经走上了世界舞台。
这种争议的态度很好地体现在了不同的国家对待比特币的态度上。2014年,瑞士FINMA授予SBEX交易所第一个比特币交易许可证,随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承认比特币和其他虚拟货币的合法性,加拿大则将比特币纳入了国家法的监督。与此同时,中国、俄罗斯、玻利维亚、厄瓜多尔等国则不支持比特币的流通和交易。至今为止,这种争议的态度还在继续,而更多的国家和政府则与我们中的大多数人一样,仍保持观望。
光明与黑暗
比特币是一种奇妙的技术,它可以将使用者的用心和气质一丝不漏地反射出来。一段代码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有意义的是使用这段代码的方式和结果。
我们都知道,比特币有许多了不起的优点,完全开放,任何人都可以使用它,这意味着好人可以用它来做好事,而坏人也可以用它做坏事;比特币无法追踪,这极大地保护了交易的隐私,却也使得很多龌龊的交易躲过惩罚;比特币不用纳税,交易成本极低,在摒除了人为操作的同时也绕过了监管,没有哪个机构和政府可以干预发行,同时也没有人愿意为它承担责任。
在这里不得不说一说让比特币声名大噪的一件事。2011年,一个名叫“丝绸之路”的网站将比特币作为了该网站的唯一交易货币。然而“丝绸之路”却是当时网络世界隐藏在地下最大的黑市,比特币的加入,无疑为毒品、雇凶、造假等非法服务和商品加了一层保护罩。直到2013年10月,“丝绸之路”才被美国联邦调查局查抄,长久以来警方都难以追踪和调查“丝绸之路”,比特币在其中功不可没。在这个事件中,比特币将信任与欺骗、自由与黑暗的矛盾体现得淋漓尽致。
一方面人们信任比特币,它完美的算法保证了确定无疑的规则:去中心化的发行,这意味着公平;传输是P2P且匿名的,这意味着安全;无法被伪造和复制,这代表稳定;总量是稀缺的,这保证了它的价值。为了保证其公平,甚至连设计者本身都被规则排除在外。规则的确定让人们信任比特币,并乐于拥有和使用。但同时这些品质也给了很多不法分子可乘之机。纯粹的自由与公平,也就意味着善与恶拥有同样的权力。
人们对货币价值的认可源于信任,当足够多的人都信任比特币,它便有了价值。当我们把它用在好的地方,它便有正能量,我们用它作恶,它自然就变成了凶器。与其说时间将检验比特币的价值,倒不如说时间考验的是我们。互联网的崛起是人们对自由、平等、开放和交流的渴望,互联网实现了这些渴望中的一部分,而比特币则实现得更加彻底一些。不受任何人控制,完全的自由,完美的安全,这样的事物真正的出现以后,我们却还未能掌握其最佳的用法。比特币是一段完美的代码,它可以被人任意使用,正是因为如此,善恶才在比特币身上如此尖锐的体现。
科技无罪,在互联网时代,比特币的出现只是科技带来的挑战之一。归根究底,人们的矛盾性才是比特币矛盾性的根源。光明与黑暗向来相伴而生,我们拼命追求光明,这就是我们的本性,也是我们挣扎的意义所在。
本刊记者 岳品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