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安全应急信息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渊水规院实验室冤正式启动
2014年11月14日,交通安全应急信息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以下简称国家工程实验室)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以下简称水规院)实验室启动会在水规院多功能厅举行,标志着交通安全应急信息技术实验室已全面启动运行。
交通运输部科技司司长庞松、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党委书记徐鹏展、中国航海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刘功臣、中交集团科技部总经理王武勤、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院长张志明、党委书记陈韬等领导,以及集美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和宇通集团等国家工程实验室共建单位代表出席了此次启动会并致辞。
实验室建设背景
近年来,我国突发交通安全事件日趋频繁,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对公共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和危害。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加强政府监管和应急保障,为人民群众的安全出行提供有力保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为强化交通运输安全与应急保障能力,按照交通运输“十二五”规划,在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的共同组织和指导下,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牵头,与水规院及各理事单位一道,于2012年启动国家工程实验室申报和筹备工作,并于当年获得国家发改委和交通运输部的批复。国家工程实验室的成立,是我国交通安全应急信息技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对我国掌握交通安全应急核心技术,提升自主研发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启动会上,庞松司长对国家工程实验室及水规院实验室的建设发展提出了要求:要从安全应急建设发展需求出发,加强新型信息技术在交通安全应急中的应用研究;要开展相关产业关键技术攻关、重要技术标准研究制订等,促进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发展,提高交通安全应急保障能力;国家工程实验室的建设发展不仅取决于实验装备硬实力,也取决于科研活动组织、管理水平以及人才培养等软实力;要进一步发挥各理事单位的业务优势,进一步明确实验室工作思路,加强研究队伍、管理模式、设备与环境等建设,凝聚培养产业急需的技术创新人才。
水规院实验室的独特行业优势
水规院实验室作为国家工程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行业优势。会上,张志明介绍了水规院科技创新总体情况。水规院是中国第一家水运勘察设计院,历经60载风雨的发展,已形成纵横一体化的全产业链业务结构,业务横向覆盖水运、信息、铁路、建筑四大行业,纵向涉及高端咨询、投融资、规划、设计、工程总承包、工程监理等全过程,足迹遍布6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国内业务类型最齐全、专业结构完整的综合交通与城市规划设计院,拥有中交水规院、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中交铁道院与中交建筑院四大行业品牌。
水规院一直坚持科技引领,积极探索创新发展之路。目前,水规院已经拥有一个交通运输部认定的以企业为主体的绿色智能港航协同创新平台和一个中交集团的研发中心。近几年,水规院相继承担了包括国家863课题、科技支撑项目和省部级重大科研和攻关项目50多项,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7项,省部级以上科技类奖70多项。2009-2013年,水规院承担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国家海上应急搜救系统工程关键技术研究合应用示范项目,获得国家航海学会特等奖,并已在中国海上搜救和人命救助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这些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将为水规院实验室后期开展相关科技攻关、关键技术突破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水规院实验室的成立对提高水规院科研水平、科技成果转化、重点人才培养以及全面落实中国交建“五商中交”的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水规院实验室下一步工作规划
水规院实验室是水规院拥有交通运输部认定的以企业为主体的《绿色智能港航协同创新平台》和中国交建《综合交通虚拟仿真研发中心(港口和城市)》之后的第一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对提高水规院科研水平、科技成果转化、重点人才培养以及全面落实中国交建“五商中交”的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张志明院长表示,水规院作为国家工程实验室的理事单位,对能够承担这一任务感到荣幸又觉得责任重大,将继续坚持“科技引领、创新发展”之路,充分发挥人才、技术、应用优势,从安全应急建设发展需求出发,开展相关产业关键技术攻关、重要技术标准研究制订等工作,为加快构建我国交通运输科技创新体系,促进我国交通安全应急信息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凝聚培养产业急需的技术创新人才,提高交通安全应急保障能力贡献力量。
同时,水规院实验室将积极参与国家工程实验室的各项建设,依托水规院特色行业优势,创建专业领域的产学研纽带和成果孵化平台,与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等理事单位一起,为实验室的发展进言献策,继续建立和完善促进实验室良性发展的运行与合作机制,使其成为凝聚安全应急信息技术各方力量的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成果转化与合作交流基地。
在领导致辞后,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党委书记陈韬与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党委书记徐鹏展共同启动了水规院实验室。并且,在启动会后,国家工程实验室召开了第一届第二次理事会会议。
本报记者 涂兰敬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