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化解看病难靠增量提质

  • 来源:民生周刊
  • 关键字:通州,看病难
  • 发布时间:2014-11-27 09:12

  北京CBD商圈往东十几公里,即为通州。尽管离主城区比较近,但北京本地人仍习惯称之为通县。

  近十年来,在北京主城区房价节节高涨的背景下,距离近、交通方便的通州成为众多购房者的首选。对应的是,通州区的常住人口也成倍增长。

  “除了提供住宅,通州几乎无法提供其他任何服务。”几年之前,北京社会科学院总部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赵宏说,从一定程度上讲,通州已经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睡城”。

  随着北京市将通州升级为“城市副中心”,“ 睡城”烙印正在被逐渐淡化。但在这一升级过程中,各方面配套资源与这个称呼还存在较大差距。

  在通州生活近十年王玲感触最深,碰上小孩生病,屈指可数的几家医院总是人满为患。

  为此,通州区近年来采取多种举措力图化解看病难问题。其中,增量成为第一要务,提质同时推进。

  夯实基础

  “北京市每千人平均床位是4点几张,而通州则不到2.7张,为北京市最低水平。”11月5日,通州区卫生局副局长陈长春对《民生周刊》记者表示,通州区在医疗资源方面历史欠账较多。

  据陈长春介绍,以前通州各大医院均人满为患,处在超负荷运转状态。“比如潞河医院,设计门诊量是每天800人,但去年日均6800人,最高峰突破了1万人;通州中医院(又称东直门医院东区)建立初期门诊量是每天1500人,设计最大负荷不超过2500人,现在至少3500人”。

  基于这一现状,近年来尤其是今年,通州区明显加大了医疗基础设施的投入,陈长春把它概括为五大重点工程,分别是扩建四个区域医疗中心和一个专科医院。“扩建或新建五个医院分别为潞河医院、通州区中医院、通州区新华医院、通州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和通州区妇幼保健医院。”

  陈长春表示,潞河医院门诊楼改造从去年底就已开始,新建7万平方米的门诊楼,预计明年第一季度投入使用。通州区中医院目前的3.5万平方米不能满足需要,二期工程目前已完成地基施工,设计为1200张床位,预计在2016年底前能正式营业。

  有着60年历史的通州新华医院从2011年开始异地新建,800张床位,目前已封顶,计划在2015年底投入使用。拥有面积12万平方米、床位800张的通州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正在进行地下工程施工。新建通州区妇幼保院设计床位800张,今年已经完成了选址,争取年内施工。

  “此外,通州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120急救中心和血站业务用房都很紧张,计划整合在一起,建设通州公共卫生服务中心,3.2万平方米,准备和通州妇幼保健院工程同时开始。”陈长春表示,通州血站是北京两大血站之一,担负着北京东五区和部分东城区的供血任务。

  优化人才

  如果把重点工程比喻成“面子”的话,通州更注重“里子”。

  陈长春说,在解决办公场地的同时,通州区积极引入各类优质资源,把优化医疗人才作为重点。

  陈长春曾担任通州中医院的副院长,通州中医院与东直门医院的合作,被视为引入优质医疗资源的典范,多地曾前往参观学习。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是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是一所集中医、中西医结合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中医医院,率先成为全国示范中医医院。

  “但在中心城区空间有限,严重制约了其发展。再加上,经过几十年发展,东直门医院培养和汇集了一大批优秀的大师级中医药人才,这些人才到一定地步后,找不到合适的平台充分发展自已,遭遇事业瓶颈。”而在北京郊区县里,通州交通方便,消费群体大。两者一拍即合,开始了合作。

  两者合作之后,通州中医院改成东直门医院东区,原东直门医院改成西区,两个副院长和11个科室主任公开竞聘,全部来自于东直门医院西区。除此之外,西区每周有40余名专家到东区出诊。

  王玲现在就习惯了去东直门医院东区看病。“看重的就是其医疗服务水平,从以前的二级甲等升格到三级甲等医院,医疗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

  “与其他地方不一样的是,我们是两家医院先谈合作细节,谈成了再往上报,这样的好处是双方可以充分了解与互补,能达成真正的深度合作。”陈长春表示,有了通州区中医院合作的先例,2013年7月,通州区新华医院与友谊医院签署了托管合作协议。此外,通州区妇幼保健院也和儿研所签署了合作协议,下一步还将与北京儿童医院等洽谈合作。

  “北京儿童医院没有妇科和产科,如能合作,通州区妇幼保健院可成为真正的妇儿医院。”陈长春说。

  此外,北京中医药大学与通州区政府基本形成合作框架,前者将帮助后者在通州建成两个国家级中医药培训基地,对通州中医人才进行培训,协助整个通州区尤其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的规范。记者采访时,北京中医药大学马教授正在楼下讲课。

  陈长春把上述工作形象地称之为“折子工程”,“因为这是年初我们向区政府递的折子,表明今年应该完成的工作”。

  此外,“折子工程”还包括深化医药体制改革,强化医疗机构服务管理。

  服务均等化

  除了解决大医院问题之外,通州区还注重不断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二是公共卫生服务落实情况;三是基本药物制度的落实。

  据陈长春介绍,目前通州区家庭医生式服务签约18万多户,占全区常住人口的33.2%,其中尤其注重对慢性病患者的服务,签约比例达到了慢性病患者的85.3%。

  此外,通州充分利用大数据,为居民建立家庭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77.91%,尤其规范管理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为居民健康护航。

  截至8月份,通州区销售药品2亿多元,其中基本药物达1.27亿元,比例为60%,充分让利百姓。

  受访居民表示,多举并措之下,通州在化解看病难与贵上走出了第一步,但最终成效仍待检验。

  □本刊记者 严碧华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