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黑色星期五”VS.中国“双十一”

  •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 关键字:消费主义,双十一,购物
  • 发布时间:2014-12-08 13:30

  “黑五”虽然也疯狂,却有很多温暖的感觉,我称之为“温暖的消费主义”

  美国的“黑色星期五”(Black Friday),就是每年感恩节第二天的购物日。在这天,大部分单位会放假,许多商场降价促销,人们可以团聚、购物“两不误”。

  为什么叫“黑色”?原因有两种说法。一种是,交警对黑压压一片的出行购物车流非常头疼;另一种是,商家们面对用粗黑色标示的盈利数字会乐得合不拢嘴(在这里红色表示亏损)。

  进入互联网时代后,“黑五”的促销和抢购大战也早已大半转移到了网络上。

  不少线上线下商场早在感恩节前数周到一个月,就已经吹响了减价大促销的号角。迄今为止,我已经在亚马逊网站上淘到了不少售价4美元的英文书(原价至少20美元),在梅西百货淘到了60美元的西装外套(原价275美元)。

  感恩节与“黑五”还只是漫长的圣诞新年购物季的前奏而已。在长达一个多月的购物季里,不同时段还有不同“分工”,可以用最合算的价格满足多层次的购物需求。房东传授给我的“购物经”是:在“黑五”当天买日用品,在圣诞节前买贺年礼物,在元旦前后买刚过季不久的大牌产品。

  这让我联想到了在国内国外知名度都越来越高的中国“双十一”。由于近年来中国人强大的购买力和一发不可收拾的购物热情,在消费额和促销疯狂程度方面,“双十一”已经远远把“黑五”甩了出去。搞不好,“双十一”很快就会进入英文词汇表,取代“黑五”成为“疯狂促销+扫货”的同义词。

  一般认为,美国是个消费主义盛行的国度——商人唯利是图,老百姓喜欢提前消费,总是疯狂刷卡。不过,我的切身体会是,“黑五”虽然也疯狂,却有很多温暖的感觉,我称之为“温暖的消费主义”。

  比如,由于靠近感恩节,“黑五”前后一般都会有家庭朋友聚会。由于聚会多,“黑五”的很大一部分消费,都是给家人、爱人和朋友买礼物。为所爱的人花钱,多了一颗感恩的心,消费主义也就不仅仅是发泄压抑的购物欲望,会让人生出不少浪漫和暖心的感觉。

  我认识的大多数美国中产阶级,也绝不会因为“黑五”东西便宜就没有节制地乱花钱,更不会沉迷于买名牌,都是按需出发、量入为出、精打细算,完全不会让人产生“物欲横流”的感觉。

  我估计,在“黑五”当天去美国百货公司和奥特莱斯疯狂扫货的,可能很大一部分会是中国人!

  哪个国家更崇拜消费主义,已经不用我多说。购买力强是一件好事,但仅仅靠这个,我们就能创造出一个持久的节日和强大的软实力了吗?这一点,值得我们深思。

  文/陈康令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