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上海的俄国印迹(上)

  •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 关键字:上海,俄罗斯,法租界
  • 发布时间:2014-12-08 13:31

  让法租界“爆发”的,并不是法国人,而是俄罗斯人

  上世纪20年代之前,如今的上海市中心被称为“前法租界”一带,少人居住,也几乎没有法国人。霞飞路(如今的淮海路)不过是两边有木头房子的一条跑马道。欧洲人甚至都懒得找自己人做警卫,守护着这一片昏昏欲睡的街区的,是雇佣来的越南人警察。

  到20年代末,“前法租界”一下子“爆发”了。10年之内,有1000家公司在此注册经营。眼花缭乱的服务业、文化产业都来了,这里一跃成为上海生活内容最丰富的街区。

  但让法租界“爆发”的,并不是法国人,而是俄罗斯人。

  与当时在上海的英、法、美侨民不同,俄罗斯人并非自愿来中国。他们大多是1917年布尔什维克革命后逃出来躲避内战和饥荒的难民。不少人一开始定居哈尔滨,在东中国铁路上工作或者从事边境贸易。但之后日本占领满州的威胁使他们不得不选择再次南迁,来到上海。他们大多是中产阶级,会讲一点法语。

  在当时的上海,工作很难找。前军官不得不去法国人的警察局应聘警察,要不就去当门童、司机、机械师。还有一个选择是去给白人当保镖,因为上海本地的黑帮常会绑架外国孩子来向其父母勒索赎金。

  在当时的上海“社会阶层”序列里,一无所有又无国可依的俄罗斯人尽管被排在中国人之上,但地位远低于其他西方人。

  由于当时的上海已经无力吸纳外来新劳动力,俄罗斯人被迫自己创业。很快,俄罗斯人开的商店出现在霞飞路的中心地段,从吕班路(今重庆南路)一直绵延到亚尔培路(今陕西南路)。

  1928年,这一块地区被戏称为“小莫斯科”。黑人皮草店(Blackman’s Fur Store)、弗奇药店(Foch Pharmacy)、DDs咖啡馆、乔治照相馆(George Photo Studio)、复兴饭店(Renaissance Restaurant)、佩拉内衣店(Perla Lingerie Salon)、查卡连兄弟烘焙店(Brothers Chakalian Bakery)都是当年上海侨民中响当当的牌子。

  上海历史上,第一次有了一条由欧洲人经营出来的繁华街道。很多中国人所不知道的是,今天的一些上海知名品牌,比如“古今内衣”、“明星大药房”,都曾是俄罗斯人创立的品牌,在1949年之后才被国有化。

  马斯南路(今思南路)路口的“柴申科”(Tkachenko’s)是当时最著名的饭店和舞厅。一到晚上,舞台上就活跃着吉普赛乐队和表演杂技的小孩。你还能看见全副戎装的沙皇军官在等位。菜单上,你能看到俄氏牛肉炖汤和上海蒸馏出的伏特加酒。很多好奇的游客、外国人和中国人都会跨过门口的俄罗斯乞丐,来这里用餐,体验神秘的俄罗斯世界。

  文/张霞(Katya Knyazeva)(俄罗斯)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