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策略

  • 来源:教育研究
  • 关键字: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 发布时间:2014-12-09 15:25

  〔摘要〕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但目前初中语文阅读的教学现状仍存在大量的问题,没有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本文通过对现阶段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所出现的问题加以分析,为初中语文阅读的教学方式方法提供较为优化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 语文阅读 教学策略

  语文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字综合能力,更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是实现人文教育的有效途径。目前初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导致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因此,通过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方法进行讨论,提出优化教学策略,从而有效地推广到现实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去。

  1 现阶段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出现的问题

  1.1 教学观念相对陈旧。目前大多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仍存在教学观念陈旧的问题,常采用传统的方法教育新时代学生,以至于教学理念与时代发展不相符。很多学校还以应试教育为首要任务,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一味地强调语文基本知识的获取,要求学生掌握字、词的书写与含义,以及段落、文章的大意与主旨等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点。然而,这些教学方法具有固定化及模式化的教学理念,并不利于学生自身对语文阅读的理解与体会,严重限制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与发展。

  1.2 教学模式相对单一。许多语文老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没有注意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教学书中的内容,进行机械化提问。教学模式的单一化很难引起学生们的注意,更无法提起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学习兴趣,因此无法实现对课堂教学的优化提升,这种教育模式只会机械式培养考试型学生。

  1.3 教学方法缺乏主体性。在一些传统的语文教学中仍会出现“一言堂”的现象,即在课堂活动中是以老师为主体,单向传输知识,而缺少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使得教学过程缺乏趣味性而变得枯燥无味,学生也逐渐失去学习的动力,使得语文阅读教学过程达不到相应的教学效果。

  2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策略

  2.1 提出教学内容来源于生活的教学新观念。语文阅读的重点在于通过阅读文字可以使读者与作者产生交流,这种交流可以是通过一句话、一个词语,亦或是简简单单的一个字,使读者与作者之间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让读者真正感悟到作者情感抒发的方式与内容,给读者一些心灵上的启迪,或是生活上的指引。然而,在当前的初中语文课堂上的教学很少能激发出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情。笔者以为,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多在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度关注作者所表述的实质内容,关注考试大纲要求掌握必备知识考点,而往往会忽略教材中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无法将课本内容与日常生活相联系,使得学生对语文阅读存在距离感,会缺少从语文阅读中得到对生活的感悟。因此,在今后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该引以为戒,提出教学内容来源于生活的教学新观念,在积累知识的同时也可以增加学生对于生活的感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案例:在讲授《走一步,再走一步》这一课时,针对作者在文中环境下所遭遇的困难向学生进行提问,如“在你们生活的环境中是否也出现了类似的场景与困难?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心理活动是怎样的?这件事对今后的生活有什么影响?”等问题。学生们开始积极响应,很多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也踊跃地回答,这是由于在语文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找到了作者与学生情感的沟通方式,使学生在语文阅读的学习过程中逐渐与作者产生共鸣,不仅使教学课堂得以优化,更培养了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

  2.2 增加教学模式的多样化。作品是作者情感的体现,在对作品的阅读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自己的感情抒发方式,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无法对文章中的情感进一步处理,那么传输给学生的只有枯燥的知识。教师在此过程中要注重作者感情的表述,传达给学生的应该是最真实、最贴近作者心态的感情作品。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允许学生表现出迥异的性格,以自己的方式去表达对文章的感悟与理解,避免教学模式的单一化。

  教学案例:在学习《社戏》这一课时,让学生以自己喜欢或擅长的形式来表现课文。美术好的同学在课前进行展板绘画,表现出河中行使的小船及连绵的山峰;喜欢表演的同学按角色分配进行角色扮演;喜欢朗读的同学做旁白演说。如此一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极其高涨,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

  2.3 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改变教学主体性。授人鱼不如授人予鱼,因此在语文阅读的教学过程中要改变教学的主体性,不能够一味地单向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阅读的方式与方法,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在此过程中,帮助学生自己完成语文阅读的学习内容,可以从阅读的方式着手,制定相应的阅读计划、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及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等。那么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主性可以从课外阅读开始,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写作能力还可以促进学生对文学知识的积累等。

  教学案例:在保证正常语文阅读教学的前提下,可以在每节课中设置课外阅读时间,在此期间教师可以自己或安排学生推荐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要求每个人都应推荐一本或一本以上的图书,说明选择的理由及制定的阅读计划等,这不但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改变了教学的主体性,使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其中,进一步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不单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更是提高学生语文修养的有效途径。现阶段语文教学多存在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模式单一、课堂缺少主体性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语文阅读的教学新观念、增加教学模式多样化及改变教学主体性等优化策略,旨在让学生能够真正感悟到文章的真谛,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也可以推进语文阅读教学新时代的全新改革。

  参考文献

  1 唐鉴.浅谈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华人时刊(下旬刊),2012(8):130~131

  2 蔡立丞.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浅谈[J].软件(教育现代化),2012.2(2):79~80

  作者单位:新疆石河子总场第一中学

  □李薇琳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