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优化
- 来源:教育研究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小学,信息技术,优化策略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12-09 16:24
〔摘要〕新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发展的当下,人们的日常生活也不断的被影响和改变着。要想利用信息技术更好的服务生产、生活,就必须要全面的掌握信息技术。基础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小学阶段的重要课程之一,是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主要途径。当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不高,教学效果与教师预想存在一定差距,如何在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师们一直关心的问题,本文就自己的实践教学经验,提出几点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优化策略。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 优化策略
在小学阶段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不但可以使学生学到信息技术知识,还可以为学生后面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学生在中学、大学阶段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效果通常与小学阶段打下的基础密切相关,因此,做好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是十分重要的。目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如何提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已成为目前教育工作者研究重点课题。
1 精心导入,优选教法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应清楚的知道自己的角色,自己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的引导者,使学生喜欢上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小学生对于计算机充满了好奇心,玩是这阶段孩子的天性,所以有一部分学生沉浸在玩游戏中,忽视了教师讲解的内容。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掌握学生特点,并与教学方式结合起来,抓住学生兴趣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范例代替语言,例如动听的声音、漂亮的图片等等,用生动形象的事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后为学生布置搜集图片制作幻灯片的作业,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加强实践操作,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的实践操作计算机,这样可有效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同时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绝大部分学生在计算机操作实践中缺乏目的性,不知道如何练习。这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而且不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改变学生这种盲目性的、被动性的状态,充分的发挥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由于学生家庭情况的差异,学生计算机基础差异较大,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考虑到这一点,练习题要选择难度适中的,这样学生经过思考后会获得很好的练习效果。学生在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后,其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也被充分的调动起来,实践操作练习效果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为了高效完成上机实践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合理分配时间。在上机实践前,教师应清楚的讲解上机操作的目的和要求,并规定上机时间,使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可以完成上机内容,教师要仔细检查学生的操作效果,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3 运用多媒体教学,增强知识直观性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有部分知识单纯依靠教师口述,在学生的脑海中是很难形成准确概念的。所以,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教学,以达到丰富学生感性认识的目的。多媒体所具有的动画功能和影音功能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也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得出正确结论,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针对小学生而言,运用此种方法可取得更好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汉字输入内容时,教师便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输入法切换,这样学生可以更直观的看到,学生学习起来也更加轻松。
4 运用分层教学法,帮助学生整体提升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分层教学方法就是根据学生学习层次不同提出不同发展要求,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整体的提升。在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信息技术能力有全面的了解,从而有针对性的开展分层教学,根据学生层次的不同,提出不同的发展目标。针对日常生活中很少接触计算机、学习吃力的学生采用补课的方式,为这部分学生奠定基础,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信心。而针对那些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计算机较多、学习成绩突出的学生,可给这部分学生提高性练习,使这部分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在分层教学中,对于成绩突出的学生要指导学生开展自学,使其掌握自主学习方法。对于中等生和后进生则主要以帮扶为主,打好基础,巩固和提升重点知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自的层次上都得到良好的发展。
5 善于组织学习资源,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学习资源是指那些可以帮学生学习的资源,学习资源是学生探究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有力保障。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要教学孤立化,而是要与其他学科联系起来,使其互相补充、互相渗透。在课堂教学和实践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合作能力,使学生认识到合作重要性,这样不仅信息技术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而且促进了学生学习,并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能力。教师可以提前将下节课的内容布置给学生,然后在上课时播放自己课件,与学生的进行对比,使学生从中找出不足的部分,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能力,提高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可以选择古诗词,让学生添加音乐、图画和背景等,这样加深了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同时也陶冶了情操。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小学阶段的基础课程,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内容更新快,这对信息技术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的革新学习知识,在教学中教授学生比较新的内容,另外,教师还要注重教学效率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教学中不断的总结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信息技术教学效果的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 王云康.浅谈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提高教学有效性[J].考试(教研版),2012(06):183
2 张娜.浅析如何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效率[J].学周刊,2011(09):192
3 苗志鹏.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
作者单位: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七十七中学
□苏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