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班主任在学生的校园生活中与学生的关系最为密切,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占有多数时间。班主任在从事教育工作过程中,自身的专业素养会渗透到教育的全过程。要充分利用班主任的这个教育特点通过与学生的朝夕相处的契机,营造良好的班级环境,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去影响、引导、规范学生的语言习惯。
〔关键词〕班主任 专业素养 语言习惯 养成
良好的语言习惯是以个人的修养品德为基础的,能折射出老师的专业素养。当老师感叹当今的学生言语不文明时,有没有意识到老师的语言不当在其中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很难想象如果学生处于一个教师对学生不够尊重,出言不逊,恶语伤人的学校生活环境中,学生日后能以宽容和尊重的语言态度去对待别人。那么怎样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专业素养,来达到对学生良好语言习惯养成的影响呢?我认为要先解决好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 和谐的师生关系
学生的语言习惯形成是在积极的师生互动中实现语言构建的过程。语言的发展是个体和社会规范及规范倡导者相互作用的结果。在语言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作为社会规范的承载者,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学生对语言规范的接受态度。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对学生发生的实际影响是由师生关系的亲密程度来决定的,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一切有效教育的内在要求或核心要素。可以说,成功的教育都离不开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教育大厦得以建立的基石。在师生交往中,教师语言要发挥积极的影响,就必须重视以下几个特点:
平等性。在教育的过程中,师生是完全平等的。首先表现在人格尊严方面,教师与学生在社会意义上都是具有独立自主、主观能动性的主体人,教师应当是学生年长的朋友,而不是领导与被领导、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示范性。师生关系具有示范性的特点,使单一师生之间和谐、融洽的语言交流对其他同学具有示范作用,影响其他同学按照同样的语言模式与人相处。身教胜于言教。通过师生关系所传播的语言习惯信息比教师任何正式的课堂教育都具有更为有利的渗透作用。
2 教育的情境性
教育史上,教育家很早就关注到教师语言对教育教学的重要性。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教育者应当完善地掌握规范语言的各种表达方式。言语中包含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为语言是表达思想的,而思想是教育的支柱。”教师的语言正是教师思想内涵———专业素养真实具体的表现。班主任对学生所施加的影响都是发生在具体情境中的,常常是微妙的,这种影响是常常无法预测和控制的。每一个自然的教育情境往往就是一个良好的教育时机,教师在瞬间就必须决定好你要说些什么,怎么说才能对学生的品行、语言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学生语言习惯的养成要尤其关注具体情境中活动主体的内心体验和人际互动,学生的语言学习只有认知思维的参与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激发主体的内在动机、内在生活体验,让学生在各种情境中产生情感,积累、孕育情感经验,才能有效地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在情境中激发情感,产生觉知体悟,这是影响学生语言习惯养成的重要因素。
3 学生成长的发展性
对学生生来说,学校生活是他们整体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语言习惯养成最重要的场所。在校园生活中,班主任主要通过语言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师生交往中教师的引导是学生语言习惯养成的重要途径。然而从教育实践中师生交往的情况来看,教师在言行上往往表现出“指令性”的控制倾向,往往以成人化、理想化的标准来要求学生,总希望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来做。老师要充分承认和注重学生的“发展性”,即学生当前的不成熟性和未来的潜在可能性。因此,对学生个体的错误言行要宽容对待,关注每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性。班主任应有发现每个学生独特性的眼光,即使是批评和责罚学生,也不能对一个学生妄下断言,也应该是心怀善意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多用积极的、鼓励性的语言,少用或不用消极、否定性的语言。
我们在教学中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班主任在对班里部分的“学困生”,尤其是对常常出“状况”的这部分学生常常会缺乏耐心,动辄会斥责道:“没长进,就是教一头猪都给教会了!”“真蠢!”“脑子进水了!”“永远都不会有出息”……被骂过的学生常常会被其他同学嘲笑、孤立,还会导致学生有样学样,在同学的交往中常常也会使用这样的语言。可见班主任操之过急的”短视”行为也会对学生良好语言习惯的养成产生消极的影响。
在关注解决好以上问题的基础上,学生良好语言习惯的养成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第一,发挥积极的“榜样示范”作用。教师在社会中具有比较高的地位和受人尊敬的身份,因而最容易成为学生模仿的榜样。在学生心中,班主任是学校生活中跟自己关系最密切、最可信赖的人,班主任的榜样示范就是最直观的教育。在“榜样”的身上,无言的“身教”往往胜于有声的“言教”,甚至班主任一个无意的行为、语言习惯,都会对学生的道德品质、语言习惯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班主任要树立不断提高自己教育专业素养的思想,养成常常反观检视自身言行的习惯,严于律己,为人师表,成为学生的表率,在学生的语言养成教育中,班主任要成为学生最直观、最重要的典范。
第二,促进正常人际关系的形成。在学校生活中,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都是影响学生语言习惯形成的重要因素。班主任在师生交往中常常处于主导地位,更容易对学生产生各种影响。和谐的师生关系要靠和谐的语言来构建,良好的语言环境,能为班集体提供健康向上、文明礼貌的交往桥梁。班主任的语言应该是在各种场合都能发出的积极、睿智的声音,这种声音能让学生随时随地地感受到师生之间和谐的气氛。
参考文献
1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J].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 赵志军等.德育管理论[J].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8
3 道德体验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2
4 吴安春.德性教师论[J].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8
作者单位:广西永福县永福中学
□封涛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