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当今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培养人才已迫在眉睫。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目标的教学改革正在实施。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影响着初中生的思想品质,引导着初中生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及人生的思考与实践,这是本文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 生活化课堂 思考与实践
1 前言
当今社会,素质教育的开展使教师的教学面临着很大的挑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这个社会的发展。初中思想品德教师要顺应素质教育的潮流,实施有针对性的措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有利于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2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价值取向
2.1 体现学生主动健康发展的生命需求。学生是教育主体,具有自主性和能动性,不是消极的知识容器,而是积极的知识的建构者。正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而建构知识,寻求教育意义。课堂教学生活化,正是体现了学生这种主动发展的生命需求,它使课堂教学成为点燃学生心理火把的起爆剂:起爆学生智慧的火花,起爆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让学生内在的生命力量健康地充分展现。
2.2 呈现书本知识的生命状态。让书本知识呈现鲜活的生命状态,是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标志。教师通过对教材的处理加工或补充教材,使文字符号的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学生经验世界和知识的形成过程联系起来,从而激活教材。这种具有内在生命状态的知识,能够唤起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兴趣、信心。提升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促进他们自觉形成自我再生的能力。2.3 凸现课堂教学的生命意义。在生活化的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运用多种生活方式,以思想情感交流、对话、合作为策略进行文化传承和创新的交往活动。在这种交往中,师生不断地完善自我,获得生命体验发展生命潜能,实现自我价值,这就是课堂教学的生命意义。
3 思想品德“生活化”课堂的方式
3.1 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想象和思考的积极性。故事是指真实的或虚构的用做讲述对象的事情,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能感染人。上课时针对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特点,教师适当引用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而耐人寻味的故事(如寓言、轶事等)导入新课,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拓宽视野、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扩展思维,丰富联想,开启心智,而且还可以使学生从美的感受中领悟到人生哲理。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需要,对故事加以精选和提炼,恰当的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创造故事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和思考的积极性。
3.2 创设角色模拟情境,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思想品德课不只是纯粹的理论,而是一个人的思想倾向和行为习惯,因此必须借助于实际的生活体验,让生活体验升华为学生的追求。课堂是小天地,不能替代现实世界;课堂又是大天地,可以再现现实生活。教师讲授新课可以通过创设角色扮演的形式,提供问题发生的情境和分析问题的思路,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达成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中提升“三维目标”。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活化知识。在讲“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时,针对不少学生平时乱扔垃圾,我让学生在教室里模拟了乱扔乱弃的情境,并派3 个学生负责拾垃圾。做完这一切之后,我请了几个“乱扔乱弃”的学生以及负责拾捡垃圾的学生谈感想。由此我想到清洁工人,他们每天辛勤地打扫路面,而我们却随手乱弃乱扔,真是不应该。至此模拟情景的目的就达到了。
3.3 创设时事教育情境,拓展学生的思维。思想品德课要紧密结合时事内容进行教学,它是与时代形势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学科。教学中我运用时事演讲、新闻发布会、模拟记者会、时事专题讲座、时事点评等形式灵活地教学,激活了学生思维的兴奋点,拓宽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从思想到行动上都与社会同步,与时代共进,从而实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统一。在讲“我国是多民族的大家庭”时,我采用了当时最新、最热的时事政治材料———青藏铁路开通,当我一提到青藏铁路时,同学们踊跃发言,各抒己见,最后自然引入到青藏铁路通车不仅加强了少数民族与其他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将推动西藏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还将有利于我国与周边国家的经贸交流。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也深刻理解了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意义。
3.4 创设社会实践情境,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社会实践是基于学生的直接体验,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现实,在学生自主探究中去运用知识,发现新知识的学习活动。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促进学生多方面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利用信息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分析“我国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时,要求学生调查我们生活的周围有哪些污染源,并让他们提出治理污染的合理化建议。当同学们带着自己的调查结果到课堂上交流时,课堂成了学生表演的舞台,气氛异常热烈。同学们一致认为:增强人们的环保理念,加大执法的力度,才能使我们的天更蓝、水更绿,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生活赋予了教学丰富而深刻的内涵,生活也使教学精彩纷呈,生机盎然。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倡导“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因此,作为新时期的思想品德教师,只有努力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新课改精神,密切关注新课改的发展方向,立足于课堂,着眼于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带着学生一起进行,才能激活思想品德课堂,让思想品德课堂散发着生活的气息,使思想品德教学熠熠生辉。
参考文献
1 王瑞霞.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新发展及其教学意义[M].华东师范大学,2010(33):11~15
2 张金星“. 最近发展区”中点拨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新课程学习(下),2010(02):50~54
作者单位:四川省宜宾市第七初级中学
□曾庆荣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