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得自己“不行”,通常都是自我限制

  • 来源:求学考研
  • 关键字:限制,交际,脾气暴躁
  • 发布时间:2014-12-11 16:15

  你有没有试过用以下标签描述自己?性格内向、不善交际、脾气暴躁、缺乏学习细胞、总是犯错……习惯给自己贴这些标签的,会不由自主地在心里给自己默认了一个“高度”,暗示自己“我不行”或者“我不配”。因为“心理高度”的束缚,很多人降低了目标,本来可以有所作为,却未能达到应有的高度,乃至错过很多可能把握的机会,实在是令人惋惜。

  专家曾以跳蚤为对象,进行过一项有趣实验。具体做法是:将跳蚤放在桌子上,一拍桌子,它就弹跳而起,每一次的高度都在其身高的100倍以上。接着,专家把跳蚤放在一个玻璃罩中,这样它每跳一次就撞一下玻璃罩。接连尝试多次,跳蚤自然而然地接受了限制,从而将跳起的高度降到了玻璃罩以下。专家逐步降低玻璃罩的高度,跳蚤在一次次的碰壁后,都会主动改变弹跳的高度,以适应所处的环境。最后,玻璃罩降低到接近桌面,跳蚤就无法再跳了。当专家把玻璃罩移开时,再拍桌子,跳蚤就不会起跳了。对于跳蚤做出的这种反应,这个玻璃罩现象也被称为自我限制。

  林林总总的自我限制有两种来源,一种来源于父母、老师等对我们有重要影响的他人有意无意的暗示。做父母的总是担心孩子不够强大,不能够适应激烈的竞争。你还记不记得,当你没有达到父母、老师的期望时,他们用得最多的方式是不是批评?批评完了,他们就不会那么焦虑,但可能会令你产生“不管我怎么努力都达不到他们的要求”的错觉,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自我限制。

  除了批评和指责,过多的替代也会导致自我限制,这种替代像包裹着柔情蜜意的毒箭,基本防不胜防。长辈因为过度担心或过度宠爱,过多地帮助孩子完成他们有能力做的事情。例如不允许孩子自己独自上学,不允许孩子按自己对气温的感觉穿衣服。

  过多地替代的潜台词是:你是个笨蛋,什么都不能干;你弱爆了,需要照顾。这样很容易让人形成“我什么都不能干”“我笨”“我不行”“我体质不好,容易感冒”“我总是这样”的自我限制。

  自我限制的第二种来源是自己,由于害怕艰难痛苦的改变而给自己定了一些标签。这样做就会让自己躲进自我限制的牢笼里得过且过,而不用让自己必须通过努力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大三学生文清就有这样的苦恼:“我总感觉自己不行,不相信自己可以做到,在没做事之前就会想着失败,总是活在怕失败的痛苦中。学校文学社选社长,不少同学觉得我文采很好,都鼓动我参加,辅导员也鼓励我,但是我总觉得自己写得很差劲,就放弃了。有个我很喜欢的女生对我也有好感,但是我觉得自己外表不帅,家境也不好,配不上她,就什么也没敢做,听说现在她有男朋友了。”其实文清同学就是陷在了自我限制的牢笼里,每当他意识到自己应该有所行动时,这个时候自我限制的枷锁就会让他意识到:“不,我不行!”然后他开始问自己:“为什么我不行?”他找到了答案:“哦,原来我那个方面很差劲,所以我不行!”于是,他更加坚定了自己是个不行的人。

  这个典型的例子告诉我们,一旦形成自我限制,我们将陷入恶性循环,维持旧的自我,要么随波逐流,得过且过,和成功的机遇擦肩而过;要么做事蹑手蹑脚,潜能因此被束缚。

  怎样才能挣脱自我限制的牢笼呢?

  第一步:我被什么限制住了?

  你要确切地知道,究竟是哪些想法绊住了你。比如,你对自己的学业状况满意吗?如果不满意,为什么会这样?是因为专业很难,还是因为你认为自己外语很烂、数学很糟?抑或是因为你认为自己很懒?自己玩游戏上瘾?

  上面这些想法都是自我限制的牢笼。一旦识别出了它们,就可以开始消除了。观察自己并尝试识别自我限制的牢笼非常重要。因为当你意识到它,就已经走在解决的路上了。

  第二步:我为什么非改变不可?

  只有给足理由,内心才会接受。自我限制都是被暗示出来的,自然也可以通过暗示消除。自我暗示只要重复到一定次数,就可以替代原有的自我限制。

  除了暗示,还有一种方法消除自我限制的影响。就是列举出假如不改变会出现什么后果,对人际、事业、家庭、生活、个人等方面的影响,对自己5年、10年,甚至一辈子的影响;如果改变了,对人际、事业、家庭等对自己5年、10年,甚至一辈子的影响。只要旧的自我限制的坏处足够多,改变的好处足够多,内心自然会做出选择。

  第三步:列出不敢做的事,然后搞定它们以不同于以往的方式行事,例如,如果你认为自己不善交际,就去主动结识一个你以前不敢主动接触的人;如果你认为自己不会做菜,不妨专门找个下午,在网上看个视频或介绍,自己学一学,试几次,最多不过浪费点粮食和蔬菜,但是你的信心会慢慢建立起来。如果你认为自己配不上某个异性,不妨不带目的,按普通朋友的节奏处理,创造机会和他/她交往,不必刻意在乎他/她对自己的印象。在放松的心情中,你的魅力和才情才能充分展现,你才真正有机会了解他/她,也让他/她了解你。

  第四步:坚持到底吧

  习惯的力量很强大,就像一列火车从刹车到停下来需要时间,人也不例外,“持续刹车”才能让原有的习惯停下来。很多人想改变,但很快就失败了,原因不是没有刹车,而是没有刹车到底。在这个环节,还可以坚持写行为日记,记下你的自我限制的具体时间、地点、表现和你当时的感觉,并努力减少这种行为。

  一旦自我限制的牢笼被突破,信心自然就回来了,从而会让自我限制的牢笼更加容易被击碎,更加增加信心,如此往复。这样,自我限制带来的消极影响基本就被消除了。

  文/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张树标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