鸠山由纪夫:从日本首相到环保使者

  • 来源:环境与生活
  • 关键字:鸠山由纪夫,环保,碳减排
  • 发布时间:2014-12-16 13:47

  说起鸠山由纪夫,许多人对他的印象是日本前首相(2009年至2010年执政)、日本赫赫有名的政治世家——鸠山家族第四代继承人和学者……殊不知,这位退出政坛的长者,还是一位活跃的环保先锋和民间交流使者,并誓言要终其毕生精力推进碳减排。11月20日,《环境与生活》记者采访了67岁的鸠山由纪夫。

  在中国享有“高人气”

  11月20日上午,一头乌发,黑色西装配淡绿与黑色斜纹领带的鸠山由纪夫,来到北京二十一世纪饭店,参加由中国国际青年交流中心与日本友爱协会共同举办的2014“友爱国际摄影大赛”颁奖仪式,他作为日本友爱协会的理事长为获奖者颁奖。

  鸠山由纪夫在致辞中介绍了这项摄影活动。此次“友爱国际摄影大赛”大赛于2014年7月份启动,以“友爱、和平、绿色、人与自然”为主题,共收到来自36个国家的近万幅摄影作品。经过初筛,从近万幅作品中选出1800余张优秀作品,上传到官方网站进行展示及网络投票评选。作为评委之一,他表示,通过大赛可以加深各国青年的交流,让大家体悟到大自然的宝贵和地球环境的脆弱,鼓励并带动更多青年关注环保、热爱和平、践行友爱精神。

  颁奖礼结束后,鸠山由纪夫参观了摄影展览。对于旁人的合影要求,虽应接不暇,却也积极配合。他在中国这样的“高人气”,或许与他及其家族多年来的“对华友好”作风有关。

  父亲参与缔结中日友好条约

  1947年2月,鸠山由纪夫出生在一个四代相续的政治世家。他的曾祖父鸠山和夫曾是日本众议院议长,爷爷鸠山一郎是上世纪50年代日本首相。日本友爱协会就是鸠山一郎创立的非营利青年组织,其宗旨是“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帮助”的“友爱三原则”。目前,鸠山由纪夫继承“家业”,成为协会的理事长。据介绍,“友爱”是他的座右铭,也是鸠山家的家训。

  鸠山由纪夫说,他祖父一直非常重视与中国的关系。

  战后,世界进入冷战状态,中日邦交无法正常化。但是,鸠山一郎在第一次组阁期间,就通过自己的亲信石桥湛山的努力,达成了中日之间发展民间贸易的协议,为战后中日关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此外,鸠山由纪夫的父亲——鸠山威一郎,曾具体负责与中国就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进行谈判。日本友爱协会后来被鸠山威一郎用作与中国交流合作的平台。

  日本友爱协会自创立以来,常举办有关社会、青年问题的讲演会、讨论会;支持青年、学生团体的活动;组织开展各种社会服务、美化环境、艺术鉴赏和有关青年社会问题的调查研究等。鸠山由纪夫还介绍,许多中国年轻人受友爱协会的邀请去日本,在日本的企业里研修几个月,再回到中国,将在当地学到的知识和技术运用到各个领域中去。

  鸠山由纪夫1969年从东京大学工学部毕业,后赴美国斯坦福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回国后曾在日本的大学担任副教授。20世纪80年代中期,他加入日本执政党自民党,当选日本国会议员,步入政坛。到了上世纪90年代,他退出其祖父所创立的“自民党”,另起炉灶,自成新党“民主党”。

  在从政期间,鸠山由纪夫多次率团访华,2000年作为民主党代表访华时,曾在中国人民大学发表题为《建立“同心同德”的日中关系》的演讲。之后,他多次反驳“中国威胁论”,并表明在自己任首相期间不参拜靖国神社。

  2009年8月30日,在日本大选中,以鸠山由纪夫为党首的民主党,以308票对119票的优势胜出日本自民党,结束了自民党长达半个世纪的“专政神话”,鸠山由纪夫成了日本第60任首相。因为这一结果,2010年,鸠山由纪夫在美国《时代周刊》“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评选中排名第六。2013年,已退出政坛的他,以私人身份参观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向“万人坑”合掌默哀并致歉,“希望历史悲剧不再重演”。

  施政演说讲“守护地球生命”

  当天活动结束后接受采访时,鸠山由纪夫双手接过记者递上的名片,并交换了自己的名片。记者奇怪地发现,名片正面醒目的5个繁体中文字是“鸠山友纪夫”。原来,为了传达“友爱”理念,他特意将自己名字里的“由”字改成谐音的“友”字。落座后,他双手交叉平置于膝盖上方,尽管略显疲惫,还是很有礼貌地端坐在沙发上。

  说起对环境问题的看法,鸠山由纪夫提到此前曾公开发表“国家利益当然重要,但地球的利益更重要”、“地球并不只是日本人的”等言论。他也在一些活动中强调注重保护地球的生物多样性,“每天约有100个物种从地球上消失”,他认为“必须认识到,正因为人类的存在,才导致地球今天的境遇”,“全球变暖是人类这种生物对地球犯下严重暴行的表现之一”。

  2010年1月29日,鸠山由纪夫在国会发表就任首相后的第一份《施政演说》,演说就是以“守护生命”为中心思想。在这份全长1.4万字的演说中,单独有一段讲“守护地球生命”。

  那段演说提到,人类文明只出现了一万年,“人类却以惊人的速度调快了地球的寿命时钟。我们滥用地球资源,对环境造成巨大伤害,使生态系统发生前所未有的剧烈变化。现代工业活动和生活方式为生活带来许多好处,同时,我们也应意识到,这是在缩短未来人类的生存时间。必须充分运用我们的才智,采取实实在在的措施,与生态系统和谐发展。这是今天活着的人们对未来人类的责任。”鸠山由纪夫向《环境与生活》记者强调了这番忧思。

  到中国植树建设示范林

  “气候问题是全球目前最大的挑战,例如今年8月,日本遭受台风重创,暴雨造成了严重的泥石流灾害,再如中国河南大旱导致玉米几乎绝收,”鸠山由纪夫说,“要将不可替代的地球传给子孙后代,必须超越国界,团结协作。”鸠山由纪夫在任时也倡议,向发展中国家积极提供日本的节能技术和资金,帮助推进全球变暖对策措施。

  “技术革新正是‘环境、能源、发展三元方程的解’。”鸠山由纪夫认为,东亚区域要努力构筑稳定的经济合作和安全保障框架,其中之一正是“绿色保护合作”。“必须心怀友爱精神,相互承认区域的差异性,不断推进开放透明的区域合作。”他说,新能源、节能、蓄电池、净化水等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合作,以及植树造林等绿化事业,对东亚的绿色发展来说是不可或缺的。

  其实,从2000年开始,日本友爱协会就与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合作,先后在广西、湖北、福建等地开展“中日青年生态示范林项目”。今年4月19日,鸠山由纪夫亲自率领日本友爱协会植树绿化代表团,到辽宁省锦州市参加“保护母亲河行动——中日青年生态绿化示范林”项目启动仪式,并与中国青年志愿者共同植树。

  “一到植树地点,鸠山由纪夫就接过了铁锹铲起土填入树坑,再提起水桶浇水,扶正幼苗,精心培上土。每道工序都做得细致认真。”中国媒体曾如此描写其植树场景。“今年是我第一次参加绿化活动,非常感动,今后也希望还能参加,”鸠山由纪夫激动地谈起植树经历,“比植树造林更重要的是,是通过活动在青少年中普及珍爱地球、珍爱环境的意识。我深信,绿化和摄影大赛等活动,将促使友爱精神在中日两国的青年心中生根发芽。”

  “鸠山承诺”实现不容易

  要说鸠山由纪夫对环境的忧思,不得不提到他的“鸠山承诺”。

  2009年9月22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刚就任日本首相的鸠山由纪夫就在会上宣布,为缓和全球变暖形势,他执掌的政府作出承诺,到2020年,日本碳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少25%,这比其前任麻生太郎提出的“减少8%碳排放”的目标高出许多。2010年10月,印度国家环境能源研究部门“能源研究所”,颁发“可持续发展领袖奖”给鸠山由纪夫,以表彰其率先确定日本到2020年减少温室气体排放25%的目标,称赞此举“使解决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向前迈了一大步”。

  不过,这一举动所体现的责任感在日本并不怎么讨喜,日本经济界认为这一目标太高,会过多增加负担,不利于发展。也有人批评这将损害汽车制造商、电力公司以及炼油厂等的利益,是“放卫星”、“无脑的理想主义”。

  2010年6月2日,鸠山由纪夫辞任首相。如今,4年过去了,这个鸿鹄大志还能否实现?他的回应是,按照现任安倍晋三政府的做法不可能实现。“安倍政府将我在任时的减排目标大幅度下调,使他的目标更容易实现。但当年在全球气候变化峰会上提出的目标,我个人一定会竭尽一生努力。我与朋友就环境问题出了一本书,我们的数据显示,如果大幅应用太阳能、地热、风能发电,这个目标就可能实现,另外,如果每个日本国民都致力于节能,那这个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为了让记者对减排目标的可实现性有更直观认识,鸠山由纪夫当场记下记者的联系方式,并答应回国后将其撰写的相关论文发给记者。11月25日,鸠山由纪夫践约发来满满当当的10页日文报告。

  报告谈到,“鸠山承诺”的提出是在日本福岛核事故发生之前,在他的计算中,要减少碳排放,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核能的发展,但2011年3月11日的核泄漏事故改变了一切。能源供给被迫发生重大转型。

  2013年,在华沙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大会上,安倍政府曾在大会前半程宣布,日本到2020年将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05年基础上减少3.8%,这其实相当于在1990年基础上增加3.2%。“如果去咨询环境部这个问题,他们会告诉你,在不回归核能的前提下,这已经是颇了不起的目标了。”鸠山由纪夫写道。

  作为美国斯坦福大学工程学博士,鸠山由纪夫颇有学者的严谨风范。他从人口减少、风能、地热能利用、生物质发电、氢能使用、海洋植物吸收、森林光合作用等多角度,以详细的数据,论证了日本2020年在1990年基础上减排25%,是“可实现的”。

  本刊记者 叶晓婷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