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储油仓储招标幕后:石油垄断拐点将现?

  中央从2002年起允许非国营企业从事原油逃口贸易,并每年下达进口配额,数量逐年增加。但如果民营企业拿不到两大石油集团的炼油排产计划,海关就“无法”放关入境,非国营石油贸易配额就此成了鸡肋。

  5月14日,国家能源局举行利用社会库容存储国家石油储备资格招标。

  社会库容,指中石油、中石化之外的油企的仓储容量,包括中海油等央企在内。尽管相关人士表示“招标只是资格的优先排序”,但在此之前,国家石油储备基本委托给中石油、中石化运营,这次招标实际上打破了两大石油巨头在石油存储环节的垄断。

  这是1998年石油体制改革后,民营油企第一次以平等身份参加国家层面的石油建设和运营,“以前根本不沾边”。

  结合最近出现的种种迹象,一些民营企业人士惊喜万分:这可能会成为中国石油反垄断的拐点!

  第一次以平等身份出现

  时隔一年多之后,本刊记者在北京再次访问中国商业联合会石油流通委员会会长赵友山。

  赵友山说,为了争取民营油企能参加这次国储油资格招标,他农历正月初六即2月19日就从哈尔滨飞到北京,一直住在宾馆同一个房间。

  难道政策不允许民营油企涉足国家石油储备经营吗?

  “不是政策不允许,包括石油产业链的其他一些环节,中石油、中石化两大石油巨头形成了事实上的高度垄断,民营油企根本无法进入。”赵友山说。

  “我40岁开始反石油垄断,快60岁了还没成功,但这次功夫总算没白费。”他开始哼起了小曲。

  黑龙江省第一座民营加油站,就是由赵友山投资建设的。2008年10月13日,本刊记者在赵友山北京办公室采访他时,这位东北汉子不时语带哽咽,反复说:“由于没有油源,民营油企快撑不下去了。”

  和赵友山的情绪一样,全国工商联石油业商会秘书长马莉第一时间听到国储油资格招标消息后,“太让人惊喜了”脱口而出。

  全国工商联石油业商会、中国商业联合会石油流通委员会是中国石油企业仅有的两个全国性的民间协会组织。

  对于赵友山、马莉的“兴奋”,山东省炼油化工协会会长刘爱英答复《瞭望东方周刊》的话可能是“谜底”:“参加国储油资格招标,这是1998年石油体制改革后,民营油企第一次以平等身份参加国家层面的石油建设和运营,以前根本‘不沾边’。”

  石油问题专家、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董秀成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也认可了上述说法。董秀成认为,从“十五”计划开始,国家石油储备基本委托给中石油、中石化运营,国储油资格招标实际上打破了两大石油巨头在石油存储环节的垄断。

  在中国成为石油产品净进口国的第二年,即1994年,专家提出了建立战略石油储备的必要性,一期国家石油储备基地2004年开工建设,2009年年底4个基地建成完工。

  按照业内人士的说法,中国规划中的石油储备体系,包括国家石油储备、地方石油储备和商业石油储备,但实际上仅有国家石油储备在筹划实施。

  按照2003年获批的储备计划,中国将用15年时间分三期完成国家石油储备计划,一期库容储量1640万立方米、二期和三期均为2680万立方米。

  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字,2009年中国原油产量1.89亿吨,净进口1.99亿吨,原油对外依存度高达51.3%,客观上促使中国加快石油储备步伐。

  下一目标:打破原油进口垄断

  竞标国储油仓储资格不是终极目的,获取原油进口资质,进而打破两大石油集团对原油进口的垄断,才是民营油企最大的诉求。

  有了国储油仓储资质,企业就向获取原嘹望进口资质迈了一大步。

  商务部颁布的《原油经营企业指引手册》规定,企业申请原油进口牌照,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例如,全资或控股拥有20万立方米以上原油油库,并同时和具有一定炼油能力的买家签有长期协议。

  张家口联合石油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河北省工商业联合会石油业商会会长齐放也认为,打破两大石油集团对原嘹望进口的实质性垄断,形成多元化进口格局,是石油反垄断的最关键问题所在。

  “上游的勘探开发,基本上已被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所有,民营油企进入的空间极小;一旦打破了原油进口垄断,炼厂有油炼了,等于成品油批发、零售企业有油源了,也就有油可卖了,石嘹望业的实质性垄断也就打破了。”齐放说。

  齐放的观点有两个支撑点:一是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高,进口量大,所以原油进口问题对中国石油市场影响颇大;二是中国社会油企的成品油炼制产能很大,如果有了充足的原有供应,就能发挥生力军的作用。以山东省21个地方炼油厂为例,2009年虽然仅加工燃料油和原油2000万吨,但其产能高达4500万吨。

  原油进口垄断问题的政策根源是1999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经贸委等部门关于清理整顿小炼油厂和规范原油成品油流通秩序意见的通知》,即业内常说的38号文件。

  该文件规定,两大石油集团生产的原油,中海油国内销售的原油及中国新星石油公司和地方油田生产的原油,以及进口的原油,全部由国家统一配置,不得自行销售。

  业内人士说,从那时起,中国原油进口权基本被两大石油集团控制,连中海油从海外获取的原油入境后也要交两大集团统一处理。

  之后,因为加入WTO,中央从2002年起允许非国营企业从事一定数量的原油进口贸易,并每年下达进口配额,数量逐年增加。

  但在这项政策执行过程中,如果民营企业拿不到两大石油集团的炼油排产计划,海关就“无法”放关入境,非国营石油贸易配额就此成了鸡肋。一切仍然在两大集团掌握之中。

  在近日的一次会议上,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新华联集团主席傅军气愤地说,“九年了,主管部门每年都说我们的企业有原油进口资格,但我们没进过一滴油。不是不想进,是根本就没法进。”

  新华联集团是有原油进口资质的民营企业之一。

  在2009年和2010年的两会上,全国工商联提交了《关于抓住机遇完善石油储备体系建设的提案》、《关于推进原油进口适度多元化,拓宽进口渠道构建充满活力的原油贸易体制的提案》。

  马莉说,从2009年起,明显感觉到国务院有关部门对全国工商联石油业商会的建议重视起来,不时来商会对相关问题征求意见,这可能是导致近期民营油企有些难题得以解决的重要原因。

  局面似乎出现了转机。一业内人士介绍说,有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背景的辽宁华锦通达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就获得了每年500万吨真正意义上的原油进口权。

  5月13日,《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即“新非公36条”正式对外公布。

  “新非公36条”第一条第一款规定,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明确禁止准入的行业和领域,创造公平竞争、平等准入的市场环境。

  “这为民营油企真正进入原油进口领域,打破原油进口垄断提供最新的政策支持。”齐放对《瞭望东方周刊》说,“中国加入世贸后,已经没有了限制民营油企从事原油进口贸易的政策法规。”

  新奥集团董事局主席王玉锁说,“新非公36条”支持民间资本进入油气勘探开发领域,这说明国家在石油反垄断问题上的鲜明态度:因为石油勘探开采垄断程度很高,对民间资本限制较严,如果在这个环节都允许民营企业介入,其他下游环节就更不成问题。

  “(现在)红灯灭了,绿灯已经亮起,大显身手的时刻来了。”“新非公36条”公布后,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在一次会议上鼓励在场的民营企业家说,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盛行,中国经济愈来愈需要依靠内需拉动,在这种情况下出台“新非公36条”,必将激活民间资本,使其成为继4万亿投资之后拉动中国经济的新引擎。

  也有担忧者说,原油进口一旦放开管制,将会带来恶性竞争,后果是原油进口成本提升,国家利益受损。

  神秘力量暗中相助

  2008年下半年还“痛不欲生”的民营油企,一年多的时间就“脱胎换骨”告别了艰难,究竟背后发生了什么?

  相比两大石油集团,民营油企及其协会的力量太弱,根本无法与之博弈。山东省炼油化工协会会长刘爱英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就说,“民营油企反垄断反了十多年,也没反出个啥!”

  齐放认为,虽然民营油企一直冲在反垄断第一线,但两大集团之外央企的作用不可小觑,可能就是这些“神秘力量”在悄悄改变着石油垄断势力,民营油企才得以觅到生机。

  齐放举例说,尽管受制于原油进口垄断,辽宁华锦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还是实实在在拿到了每年500万吨的原油进口份额,应主要“归功于”其央企母公司——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

  另外像中国化工集团等央企,一直在不停地收购、重组地方炼油企业。齐放说,这不仅会对两大石油集团垄断成品油造成冲击、给民营油企提供更多油源选择,同时也逐渐把自己推上反原油进口垄断的前沿——收购、重组地方的炼厂越多,需要的原油就越多,和原油进口垄断的利害冲突就越大。

  另外,由于受前两年高油价、油荒的困扰,一些省级地方政府开始启动石油储备项目建设,齐放说,这意味着地方要控制油源权,对当前的石油垄断体制是个巨大冲击。

  “反垄断的政策有了,反垄断的力量有了,如果国储油仓储资格招标的做法能大范围推广,也许石油反垄断的拐点就出现了!”齐放说。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