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壮大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研究
- 来源:广东经济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创意产业,漫友,设计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2-06 09:23
与北京、上海、重庆、江苏、浙江等地早已将文化创意产业列入“十一五”规划,先后出台多份政策性文件予以支持发展的情况相比,广东至今未专门针对文化创意产业制定支持政策,也未出台专项规划。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和知识经济的深度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作为高端、新型服务业,已成为世界经济持续增长的新动力。发展壮大文化创意产业是国家的重要战略,《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强调要将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作为培育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抓手。各发达省(市、区)均在文化创意领域精心布局、倾力扶持,形成你追我赶之势。
当前,广东正处于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阶段,面临着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打造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新优势的重要机遇,也面临着成本比较优势明显弱化、资源环境制约突出和结构调整压力巨大的严峻挑战。在这个“爬坡越坎”的关键时期,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等新兴业态,对促进广东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竞争优势和发展后劲,加快落实建设文化强省的战略任务,实现改革发展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广东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底气
一、广东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概况。
1.重视政策支持,持续优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环境。
广东已初步建立层次分明、支持得力的文化产业政策支撑体系,构筑起文化创意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环境。
一是编制宏观规划纲要,如《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培育一批创意产业集群,加快建设珠江三角洲国家级软件和动漫产业基地,这为文化创意产业的深入发展指明了战略方向。
二是陆续出台文化产业相关支持政策,其中《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广东省文化产业振兴规划(2011—2015年)》确定了对重点文化创意相关产业的规划部署,而《关于促进我省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的意见》、《关于金融支持广东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实施意见》及《关于促进对外文化贸易发展实施意见》等政策则在推动文化产业与现代高新技术深度融合等不同领域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助力,筑牢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根基。
三是先后出台的专门性政策,如《关于促进我省工业设计发展的意见》提出发展工业设计以推动传统制造产业的转型升级,广东省文化厅《关于加快珠江三角洲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关于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集聚区)的管理办法》积极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布局优化与集聚发展等,直接推动了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2012年,广东经国家认定的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为2706.5亿元,占全省GDP的4.74%,居全国前列。
2.发挥规模效应,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集聚发展。
广东坚持规划引领,大力推动以“珠江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圈”为核心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与基地建设,初步形成了以广州和深圳为中心、珠三角地区为主体、粤东西北特色地市为补充的产业布局,带动起一批有较强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文化(创意)骨干企业加快成长,孵化孕育出若干自主创新能力强、市场品牌美誉度高的产业集群。
目前,广东已有文化部命名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21家,省级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园区、集群24家,数量规模和产值效益均居全国前列。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全省21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共实现收入总额976.2亿元、利润总额129.8亿元、纳税总额119.3亿元,带动12.3万人就业,有效发挥了产业园区和基地的示范、辐射作用。
以深圳设计之都文化创意产业园为例,该园区聚集了来自美国、德国、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以及深圳本地的200余家知名文化创意设计企业,全国性的龙头企业众多,包括洛可可、骄阳、中世纵横等一批设计领军企业均在此驻扎,该园区通过建立运营公共服务、技术服务等各类平台,为大型骨干企业提供高端增值服务,为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提供助力,同时辐射带动珠三角地区,促进周边设计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的融合与转化。
3.开拓重点领域,构筑特色文化创意业态突出优势。
广东立足传统产业基础与资源禀赋条件,集中发展重点领域,形成了一批富有特色、竞争力突出的优势文化创意业态。
一是工业设计。广州、深圳、东莞和佛山的工业设计产业在国内占据重要地位,其中深圳是国内首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设计之都”。位于顺德的广东工业设计城是国家级工业设计示范基地,规划面积2.8平方公里,目前已入驻来自国内外103家工业设计公司,入园设计师1200余人,成交设计成果近万例,已成为国内最有影响力的工业设计主题园区。
二是动漫游戏。现拥有广州、深圳两个国家级动漫游戏基地,以及广州番禺、中山和汕头澄海的游戏游艺与动漫玩具产业集聚区,逐步形成集创作、研发、生产、销售以及衍生产品开发、公共技术平台服务、人才培训等为一体的动漫游戏产业集群。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广东动漫产业(含动漫影视、出版物及主题公园)总产值达241亿元、同比增7.6%、占全国33%,网络游戏市场规模达310.5亿元、同比增28%、占全国51.6%,均居全国首位。
三是文化旅游。珠三角地区以各类主题公园为载体的智慧旅游尤为兴盛,如广州长隆欢乐世界、深圳东部华侨城等,融合文化创意与科技创新,成为近年文化旅游市场热点。同时全省41个知名历史文化旅游点、6个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和14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以及梅州广东文化旅游特色区、佛山石湾陶瓷街等集聚区,带动了各地文化观光游、休闲体验游的普遍发展。
此外,其他文化创意相关产业,如数字出版、音乐制作、文化会展、广告业及演艺设备生产等发展迅速,均在国内市场形成较强竞争力。
4.突出品牌实力,孕育一批优秀文化创意企业品牌。
广东近年来持续改善市场环境,培育了一批重点文化创意企业和优秀文化品牌,文化创意产品与服务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都不断提高。如腾讯、网易、华侨城、长隆、深圳华强、奥飞动漫、广州漫友、达力传媒、珠江灯光、广州锐丰、东莞三基、珠江钢琴等,这些企业不仅在全国同行业中处于领军地位,也成为代表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水平的著名品牌。
其中,腾讯的网络游戏遍及客户端、网页和手机,2013年实现收入320亿元、占全国份额59%,2014年一季度收入17.14亿美元、跃居全球游戏市场榜首。
珠江钢琴是我国乐器行业唯一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的“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也是全国同行业唯一在境外设立技术中心分支机构的企业,其产品辐射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市场占有率28%,2013年出口创汇2748万美元。
国内首家动漫上市企业奥飞动漫拥有“喜洋洋与灰太狼”等知名品牌,具备从设计创作到传播营销的完整产业链,2013年实现营业收入15.54亿元。
国家重点动漫企业广州漫友运营《漫友》、《漫画世界》等畅销品牌,累计制作动漫作品4万余部,发行漫画书刊5.2亿册。5.注重外向发展,推动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走出去”。
广东注重发挥传统外贸优势扩大对外文化贸易,同时积极在广州南沙和东圃、深圳前海、珠海横琴新区、东莞松山湖等地建设“粤港澳文化创意产业试验园区”,在中山建设“粤台文化创意产业园”,逐步打造出以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为主的外向型产业集群。
“十一五”期间,广东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出口年均增长超过2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以及广东文化产业年均增长率,文化贸易总量居全国前列。广东以网络游戏、动漫等为代表的文化新型业态产品和服务是出口市场一大亮点,其中,网络游戏海外营业额目前已超过100亿元。近年来,大批骨干企业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广州网易、珠海金山、深圳中青宝、广州菲音、深圳第七大道等企业相继实现了网络游戏产品“走出去”;深圳腾讯除网络游戏外,还向海外市场输出微信产品,并先后在印度和俄罗斯投资互联网业务;深圳华强累计向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动漫产品超过7万分钟,其环幕4D电影系统输出到美国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大型文化科技主题公园向伊朗、南非、乌克兰等国家成套出口,使中国成为继美国、法国之后的第三个大型文化主题公园出口国;广州动景的UC手机浏览器在全球拥有逾4亿用户,是全球使用量最大第三方移动浏览器提供商、中国和印度最大的移动浏览器提供商。
二、广东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亮点。
1.因势利导,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融合发展。
广东实现文化创意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经验在于顺应并把握住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方向,推动文化创意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互动、协同发展。
一方面,广东以传统制造业为代表的基础优势及产业转型升级的巨大需求,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市场。另一方面,文化创意产业通过发挥创意与创新的渗透力,有力推动着传统产业的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
广东文化创意产业与制造产业的良性互动尤为突出,珠三角地区众多制造业集群与文化创意集群的“群群互渗”正逐步深化,如佛山陶瓷、顺德家电、东莞家具、中山灯饰等制造业集群,通过与文化创意集群的对接融合实现转型升级,传统产品功能和附加值通过创意的引擎作用大幅提升,而文化创意集群亦通过依托庞大的制造业集群规模和需求获得显著成长。融合文化元素的创意产品正与民众消费需求升级意愿互为推动,不断培育催生出新的消费亮点和消费高潮。在生产与消费良性互动中,传统制造和服务产业正开辟着全新的盈利模式。
2.科技驱动,利用信息技术基础发挥加乘效应。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兴盛离不开发达的信息化基础,而广东是全国重要的信息产业基地和信息化先导区,信息化设施和信息技术在国内相对领先,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创造与创新活动提供了高效载体,也拓展了文化创意相关业态的发展空间。
广东正逐步巩固相对领先的信息科技基础,积极发挥信息技术的驱动作用,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持续的强力支撑,尤其是近年来数字创意、网络设计、云计算、物联网、电子商务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有效弥补了广东本土文化资源相对不足的缺陷,大大促进了工业设计、软件服务、数字媒体等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
信息科技的不断成熟,将为广东今后充分发挥文化创意产业内容创造与信息技术革新相结合的加乘效应,推动文化创意产业不断更新创作手段、拓展创新空间、提升创意内涵,促进数字出版印刷、网络游戏、动漫制作等文化新业态快速发展,拉动整个文化创意产业体系的不断成熟完善等产生强力的支撑和拉动作用。
3.市场主导,调动企业主体作用激活发展活力。
广东的市场化程度较高,市场机制的导向作用和市场主体作用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较为显著。近年来广东从法治政府建设、文化市场监管、知识产权保护、对外文化贸易和社会安全与信用等领域全面推进改革,推动建设规范有序、公平公正的文化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和体系,积极培育文化创意市场主体的创新能力与竞争活力,努力构建健康有序的文化创意产业营商环境。
特别是在降低文化创意市场准入门槛、完善投融资机制等方面不断深化改革探索,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文化创意产业,使民营文化创意企业成为广东文化创意产业的一大特色,目前民营企业占文化(创意)产业规模总量50%、数量约占80%,遍布于动漫游戏、印刷出版、演艺设备制造等文化创意各产业领域,而且如前述的腾讯、网易、奥飞动漫、华侨城、长隆、广州锐丰等民营重点文化(创意)企业,均在全国同行业中居领军地位。实践证明,这些政策措施大大激发了文化创意企业的经营活力、促进了文化创意市场繁荣发展,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宽松的基础环境和良好的管理服务。
4.广纳资源,发挥毗邻港澳优势放大开放红利。
广东在积极布局各类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同时,充分利用毗邻港澳的优势密切与港澳地区合作、扩大对外开放交流,为文化创意产业在更广范围内吸收技术、资金与管理经验等优质资源提供便利。
粤港澳三地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市场开拓、技术研发、人才培养、资金集聚等方面有很强的互补性,而且港澳作为多元文化汇集的国际大都市,具有优良的创意设计技术基础,具备充足的优秀创意运营管理人才,正可以弥补广东的不足。随着粤港澳合作进程的加速,三地文化创意产业合作已从人才、技术、资金等单个要素的合作上升到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全方位,设计、生产、营销、衍生产品开发全产业链的综合性合作。
与港澳的深度合作,有利于三地结合各自的功能定位、区域特色和文化创意产业基础,以文化创意产业关联链条为纽带,引导文化创意资源向特定园区集聚,通过产业链中不同环节优势企业间资本、技术等组织形式的重组,共同构筑相互衔接和配套的优势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建设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粤港澳文化创意产业带,打造亚太地区最具活力的文化创意集聚区。
推动文化创意产业需突破瓶颈
一、资源缺乏有效整合利用,产业链条不配套。
文化创意产业涉及经信、科技、文化、国资、新闻出版广电、旅游等多个职能管理部门,由于部门间协调沟通不够,行业管理各自为政,资源条块分割,扶持政策和资金相对分散,影响了产业集聚效应的充分发挥。
从全国来看,广东在影视创作、广告咨询策划、科研教育、古玩艺术品交易等领域的发展均不占据优势。与北京、上海、重庆、江苏、浙江等地早已将文化创意产业列入“十一五”规划,先后出台多份政策性文件予以支持发展的情况相比,广东至今未专门针对文化创意产业制定支持政策,也未出台专项规划。
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指引,缺乏明确的规划布局、功能定位、分类指导和优胜劣汰,产业资源没有得到有效整合,全省各地市以及大部分城市之间联动发展机制没有形成,呈现出各自为政、各自发展的现象,产业发展互补效应不足,园区重复建设现象较为严重,未形成上中下游配套完善的产业链条。各地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模式和内容雷同,缺乏依托当地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及产业发展基础的鲜明特色,有些甚至是借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之名的“圈地运动”。
二、政策扶持力度有待加强,支持体系不完善。
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高投入、高附加值、高风险、高收益的新兴产业,其发展壮大离不开政府及社会各界的资金支持。北京自2006年起每年安排5亿元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同时设立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专项资金,分三年投入5亿元;上海2013年文化创意产业市级扶持资金2.87亿元,区县配套资金1.03亿元,资金总额达3.9亿元,撬动企业资金投入62.6亿元;2009年,广东设立文化产业专项发展资金,每年拿出2亿元用于文化产业贴息贷款、专项资助和奖励有重大影响的文化作品,2011年起资金额每年递增4000万元至2015年达到4亿元。
与广东的经济实力相比,广东对文化创意产业的资金投入仍有提升空间。由于文化产业专项发展资金涵盖范围较广,而中小微型文化创意企业实力有限,从政府设立的文化专项资金中申请到项目资金十分困难。在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方面,除深圳外,省及其他各地级市均未建立完善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资金信用担保体系,缺乏较成熟的产业投融资平台,使主要依靠“智力+创意”、缺乏有效实物抵押的创意企业很难与金融机构合作并得到后者的有效支持,难以开发具有良好市场前景,但有一定投资风险的创意和项目。
三、文创产业亟须创新平台,发展环境需要优化。
目前,广东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界定尚不清晰,没有制定全省统一的文化创意产业的统计指标体系,广州、深圳等各市均按照各自的统计方法进行操作,缺乏可以支撑省和各地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的文化创意产业统计数据,导致各级政府和管理部门对文化创意产业家底不清,对产业发展态势难以准确把握。从区域分布上看,以广州、深圳、佛山为中心的珠三角地区集中了全省近70%的文化创意产业和企业,而粤东西北山区仅占30%,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严重滞后于珠三角地区,巨大的区域发展差距阻碍广东文化创意产业总体实力的提升及在全省构建科学合理的产业布局。同时,由于对文化创意产业和知识产权的认知程度不够,对文化创意集聚区及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不够,导致广州红专厂等知名度较高的文化创意地标面临搬迁或拆迁的窘境。侵犯他人版权、盗用和模仿他人文化创意产品的现象较多,挫伤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势头和企业的自主创新积极性,使文化创意企业面临较大的市场风险。导致部分文化创意企业不愿再从事创意研发工作,也有部分发展态势较好的原创企业转移到北京、上海、江苏等对文化创意产业扶持力度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更大的省市落户。
四、缺乏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的重大平台,创新效应难以凸显。
广东文化创意重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相对滞后,未形成类似北京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心、上海创意产业中心等以资源共享和产业服务为核心,依托信息、网络等现代技术提供物质与信息等多方面服务的公益性、开放性省级重大公共服务平台,无法有效集聚和整合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及高校等各方面的文化创意资源为文化创意产业企业提供公共服务。与园区建设相配套的产业服务平台、技术支持平台、行政服务平台、科技孵化平台、法律援助平台、产学研实践平台、交易服务平台等载体建设相对滞后,致使产业和企业的发展受到一定制约。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产业展示交易平台不足。行业协会缺乏号召力,其纽带作用和行业组织、服务、带动、维权等服务功能亟待加强。
五、人才梯队建设滞后,制约文创产业发展后劲。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广东文化创意产业人才梯队建设已经滞后于产业快速发展的现实需要,行业从业人员发展不均衡,人才流失现象严重,高端创意人才、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均十分匮乏。特别是与优秀历史地方文化传承相结合的文化产业如广绣广彩等,创意技术人员严重不足,终身从业人员几乎没有,传统文化手工艺面临失传。新兴产业如动漫制作,技术人员人数膨胀,一度出现“有技术无工作”现象。
社会对文化创意产业及人才的重视度不够,现有的人才培育机制不完善,缺乏相应的文化创意产业人才资格认定办法。大量技术人才来源于传统产业,欠缺专业性和自主创新能力,与国际水平相距甚远,不利于提升创作水平和打造原创品牌。
熟知文化创意产业特点和市场运作的高端经营管理人才匮乏,不足以引领整个行业抓准时机实现快速发展。由于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省市大力实施文化创意引才计划等原因,近年来,部分文化创意领军人才转移至他地寻求发展,对广东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也形成一定冲击。
振兴文化创意产业的对策建议
一、对文化创意资源进行全局性统筹,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
根据广东产业转型升级的总体布局和需要,抓紧制订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战略和专项规划,明确发展思路和产业空间布局,加快资源整合,确立发展目标和重点项目。按照规划指导、资源整合、政府推动、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制定推进产业发展的政策和实施细则,对产业发展提供资金、土地、税费等方面的政策优惠和支持,为产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坚实的政策保障。
进一步明确有关部门的职责,逐步建立完善职能明确、职责清晰、分工合理、协调有力的产业管理体制机制,形成省、市、区县共同推进产业发展的工作机制。
定期编制发布全省创意产业发展报告,及时反映产业发展情况。抓紧研究制定全省创意产业统计制度和指标体系,为科学决策提供准确的量化依据。
尽快出台省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推动文化创意与制造、旅游、商贸、体育等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不断修订完善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配套政策,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产权的良好氛围。构筑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战略联盟,增强企业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建立健全文化创意产业海外维权援助机制,提高应对国际知识产权纠纷与诉讼的整体联防能力。
克服短视行为,大力扶持一批如红专厂、TIT等创意地标加快发展,彰显广东创意产业地方特色。
二、加大资金投入,拓宽投融资渠道。
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经验表明,通过中央政府直接拨款、地方财政支持、减免税收、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等方式大力扶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成效显著。
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设立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引导和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争取国家各类相关专项资金,对获得国家相关专项资金扶持的文化创意项目,省专项资金给予配套支持;鼓励各市设立市级文化创意发展专项资金;加大政府对创意产品和服务的采购力度。
完善产业投融资体系,积极推广深圳经验,针对文化创意企业有别于其他企业的特点,创新文化创意产业授信模式。鼓励发展产业风险投资,支持国内外风险投资机构投资广东文化创意企业债权和股权,切实推进风险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与企业对接。推动文化创意企业上市募集资本,引导有条件的优质文化创意企业通过公开发行股票进行直接融资,支持处于成长期、发展前景广阔的中小文化创意企业在创业板、中小板上市。
三、充分发挥市场主导作用,壮大产业规模。
强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依靠市场机制和市场手段,激发文化创新活力。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鼓励各类民营资本、境外资本进入国家政策允许的文化创意产业领域,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社会化。
采取政府推动、企业自主发展的模式,引导文化创意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提高研发创新和市场开拓能力,培育一批盈利能力较强的文化创意企业骨干和航母,带动产业链整合发展。
支持具有综合实力的企业以资本为纽带组建跨国界、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的企业集团,实现规模化经营。
促进国有文化创意企业实施战略重组,加快内部资源向产业化、市场化资源转变;促进文化创意事业单位向市场主体转变;扶持壮大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在业界处于领军地位的民营龙头企业;鼓励中小微文化创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形成分工合理、配套发展、富有活力的优势企业集群。
四、加强公共平台建设,引导产业集聚发展。
围绕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加强公共技术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快构建省级创意产业公共服务体系。
借鉴北京、上海先进经验,成立广东创意产业促进中心,作为省级综合性服务平台,以民间组织形式实施市场化运作。在促进中心内部逐步构建网络信息、投资咨询、知识产权、人才培训、展示交易、研发设计、国际交流等专业化平台,加强市场推广、资源共享、产业化等公共服务,为创意产品研发、创新技术应用及中小微创意企业提供便捷有效的低成本公共技术服务。
对开放式、专业化公共技术平台和服务平台的建设和运营,省财政在文化创意专项资金中予以扶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相关行业协会、中介机构以及其他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组建中介机构服务平台,开展政府决策咨询和产业发展研究、人才交流培训等产业服务工作。
通过非盈利性的公共服务平台整合政府和社会资源,促进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提升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品质和层次。
五、重视人才培养和引进,加快构筑人才高地。
人才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要素,要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壮大,关键要培养一批文化创意专业人才,以及既熟知文化创意和技术创作,又深谙企业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的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
尽快研究制定文化创意专业人才资格认定、评价标准和激励机制,创造有利于培养、吸引、汇集全球创意创新人才的政策环境和人文环境。面向全球重点引进文化创意领军人才,扶持建立一批高层次创意人才工作室。为领军人才进行境内外交流提供政策便利。对顶尖创意人才给予奖励资助。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研究机构、职业培训机构等各方力量,创新“高校专业教育、社会职业培训、企业实践检验”的人才培养模式,办好设计、软件、传媒、艺术、演艺等文化创意专业,加快培养综合性创意人才。
运用市场化机制,建立完善人才激励机制,为具有特殊才能的创意人才和管理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同时鼓励“良禽择木而栖”,实现人才资源优化配置。
启动“文化创意梯队工程”,定期在中小学开展各类“文化创意设计”活动,使青少年从小奠定良好的文化创意基础,不断发现和储备高素质后备人才。
六、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积极开展对外交流。
全方位开展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创新对外文化工作和对外文化贸易的体制机制,开展以政府为主导、民间交流为主体、面向国际市场的对外交流与合作。
鼓励有条件的文化创意企业扩大产品和服务出口,做大做强品牌,提高在国际市场的份额。着力培育一批经营文化创意产品的跨国公司。
鼓励有条件的文化企事业单位以独资、合资或合作的方式,在境外兴办文化创意实体,开展合作演出和展出。
发挥粤港澳合作不断深化的独特优势,重点推进产业链延伸,建立涵盖研发设计、生产制作、应用服务和营销推广的完整产业链;总结推广佛山“岭南天地”、“西樵山国艺影视城”等成功创意项目经验,结合产业转型、“三旧”改造、城市新区建设等打造粤港澳创意产业合作新型载体。
支持广州、深圳等区域中心城市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文化创意企业总部、知名设计机构、中介服务机构、研发中心、采购中心入驻南沙、广州高新区、前海等对外合作示范区。
支持梅州、潮州等建设粤东西北区域特色创意文化中心,保护传承创新独特的客家、潮州创意文化传统、工艺、产品,扩大岭南文化在全球的影响力,形成与珠三角在创意产业发展方面的同频共振效应。
“广东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研究”课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