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中CKO刘郢闵一开始的做法混淆了“知识”与“信息”两个概念,将知识管理简单地理解为信息收集,最终出现的结果是将知识库建成了一个“信息仓库”。在董事长王浩的提醒下,刘郢闵意识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知识不等于信息”。
是的,在知识管理上首先需要澄清和把握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两个概念的区别与联系。简单地说,知识是通过对信息的提取、识别、分析和归纳转化而来的,知识管理则是信息管理的延伸和发展。从信息管理上升到知识管理,从信息资源开发上升到知识资源开发是企业进行知识管理必须要完成的飞跃。
那么,怎样才能将信息转化为知识,怎样才能使知识库真正成为公司研发创新的平台而不仅仅是一个信息仓库?这不仅是案例中董事长王浩和CKO刘郢闵关心的问题,也是许多企业在知识管理上面临的共同误区和疑惑。从信息的大量收集和简单堆砌上升到真正的知识管理需要把握好知识管理的三个关键点:
首先,是在理念层面。知识管理的核心要义在于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旨在形成全员互动、知识共享、系统思考、群体创新的有效格局,因而知识管理本质上同学习型组织建设的内涵要求一脉相承,必然要求组织文化的理念创新和系统支持。成功的知识管理特别需要组织和组织成员确立三大理念:
一是内源理念。知识包括外在的显性知识与内在的隐性知识,内在的隐性知识对于组织的重要性要远大于外在的显性知识。组织和组织成员应当意识到,真正的知识是在对外部信息进行系统选取和有效利用的基础上,在经过组织成员主观性的群体学习、思考和创新的基础上最终形成的,外显性的信息如果不能转化为内源性的知识,知识管理就可能陷入信息仓库的误区。
二是学习理念。与单纯的个体学习不同的是,组织更加强调群体学习、系统思考和形成共同心智。组织成员有着各自的关注领域和关注点,有着各自的兴趣爱好,有着各自的学习偏好,彼此之间可能存在较大甚至相当大的差异。那么,如果单纯地停留在个体学习的层面,而不能上升到群体学习、系统思考和形成共同心智的层面,就很难形成组织的知识体系,也就失去了知识管理的根本意义。因而可以说,学习型组织建设是有效进行知识管理的内在组织基础。
三是共享理念。分享创造价值,现代社会越来越强调分享的理念和思维。知识从根本上来讲源于组织中每一位成员日复一日、点点滴滴的积累,而知识管理的重要内涵即在于将外在的信息转化为内在的知识,将个体的积累转化为群体的智慧,这就必然要求组织成员从根本上确立共享的理念和思维,也必然要求组织构建倡导交流、分享、合作、创新的组织文化、组织机制和组织环境。对于组织成员个体而言,只有在交流与分享中才能更好地丰富、完善和提升自己的知识体系。对于组织整体而言,也只有真正形成了全员共享的文化特征和组织氛围,才能将个体的知识最终上升到组织的知识层面。
其次,是在机制层面。成功的知识管理必须有系统的组织机制和有效的组织结构支持。具体来说,合理而有效的组织结构、流程体系和知识管理体制是其中关键。
郭剑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