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的力量

  • 来源:中国扶贫
  • 关键字:温暖,力量,爆竹声
  • 发布时间:2015-03-03 12:01

  要过年了,我们这期杂志展示了几组反映贫困地区新貌的图片,让读者看看一些贫困老乡“工作有了”“日子富了”“新房建了”“清水来了”“产业兴了”,也为传统的春节加点温,添些暖。

  什么是“年”?简单又复杂,抽象又具体。季羡林曾说:“年,像淡烟,又像远山的晴岚。”在冯骥才看来,过年意味着故乡、热土、父母、家园、血缘、根脉。一声“回家过年”,神州大地人流涌动。1235条空中航线,8万公里铁路,373万公里公路,以及无数的江河,数以亿计的中国人,在短短40天内如同候鸟一样,完成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人口“大迁徙”。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在国人心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延续着四千年的节庆风俗传承,流淌着人们享受团圆的情感血脉。人们以过年的方式,停歇心灵,接通情感。因为,春节既有“律转鸿钧佳气同,肩摩毂击乐融融”的美好图景,也客观存在着“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的孤寂惨淡。这个时候,我们把目光更多地投向那些贫困老乡,既是一种常情和常态,也是一种责任和担当,还是一种温暖和力量。

  下雪了,深入安置点,摸摸灾区群众的棉被够不够暖和?过年了,走进厨房,看看困难群众锅里有没有肉菜?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基层一线,到老少边穷、受灾地区去,到困难群众中去,“送去米面油,困难户过年不再愁”,“让困难群众过年都吃上饺子”。

  于是,中国的春节,壮观的不只是极具视觉冲击力的春运大潮,还有温情涌动的各种送温暖活动。这阵子,随手翻翻报纸,看看电视,瞅瞅网络,频繁出现给贫困户送温暖的文字和镜头。

  除了党政部门,社会组织送温暖活动也很丰富。比如,济南百个贫困村收到“过年大礼”,320万元慈善救助基金发往贫困村。苏宁联合中国政法大学启动“阳光照亮回家路,送500名贫困学子回家过年”,资助车费补贴。太原市慈善总会“送温暖、献爱心”,支出款物1871.5万元,救助贫困人群6.75万人次。菏泽市学雷锋志愿者协会则举行了一场寒冬送暖义卖募捐活动,为农村贫困儿童送鞋、书包、文具。其志愿者协会张会长现场给市民擦皮鞋,擦得兴起,干脆临时托一名志愿者替他致词,自己安心地帮市民擦鞋。

  有些公民个人,还广告“求与两家贫困家庭过年”。中华民族的扶贫济困传统美德,真是渊源流长。

  专门的扶贫工作者所做的,更是一种特色。论给穷人送温暖,需要无数次;论让穷人吃得好,追求每一顿。因为面对全国7000多万贫困对象,措施要更扎实,单单驻村帮扶就有12万多支工作队、40多万帮扶干部,覆盖全国贫困村。他们的理念是“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在贫困老乡的脱贫上”,目标是“两不愁三保障”,补齐2020年全面小康的短板。

  不管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还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底线,都在时刻提醒我们,只有拉着贫困老乡的手,一起奔向全面小康,实现中国梦的发展基础才会更加坚实。

  □本刊编辑部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