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产业联盟”之特色扶贫路

  • 来源:中国扶贫
  • 关键字:扶贫路,贫困村
  • 发布时间:2015-03-03 12:28

  龙州县地处桂西南边陲,属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是广西28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全县总面积2317.8平方公里,辖12个乡镇、127个行政村(社区),总人口26万人,其中壮族人口占95%。“十二五”期间,全县有33个贫困村,11.33万贫困人口,扶贫工作任务繁重。

  近两年来,龙州县充分发挥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扶贫主力军的作用,大胆探索和改进第一书记帮扶模式,通过组建“第一书记产业联盟”,使产业扶贫真正惠及贫困户,增加农民收入。目前,全县已经形成“一村一品”特色产业贫困村13个,主要产业有食用菌、灵芝、无公害蔬菜种植,稻鸭米(鸭)、龟鳖养殖,澳洲坚果、珍贵树种育苗等,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个扶贫平台

  “第一书记产业联盟”是由当地党委、政府主导,以第一书记为主体,专业合作社为依托而形成的覆盖县乡村三级的组织机构。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县委组织部、基层办、扶贫办、农业局、财政局等部门负责人担任领导小组成员,下设办公室和扶贫产业开发项目评审工作组。

  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主要负责统筹协调推动项目落实,保证联盟顺利组建并规范运行,项目评审工作组主要负责对联盟成员上报项目进行规划评审。成员大会为“第一书记产业联盟”的权力机构,成员设个人成员与团体成员两种。

  目前联盟内有33名第一书记,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大会负责制定表决产业联盟的运行章程,授权理事会执行职责,并选举产生理事长和理事会成员。理事会对成员大会负责,按照章程从事内部管理工作,对外则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经营服务活动。机构设理事长1名、副理事长3名、理事6名、秘书长1名,任期两年,其中第一书记9人,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代表2人。

  领导小组每年召开1-2次工作会议,研究解决全县第一书记扶贫产业发展重大问题。办公室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主要研究解决“第一书记产业联盟”理事会提交的有关事项和贫困村、合作社在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协调各有关部门抓好项目落实。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龙州县特色农业产业扶持工作方案》,确定2014年从县财政拿出1000万元资金,由“第一书记产业联盟”运作,用于全县产业扶贫。

  “第一书记产业联盟”章程从产业联盟的功能定位、组织构成、资产管理、使用规范、章程的修改程序、终止程序等内容予以明确,规范内部运行机制,把“第一书记产业联盟”纳入规范化管理轨道。

  在产业项目选择上,由联盟理事会以“一村一品”的理念组织引导各村、合作社上报产业项目,并进行初步筛选,然后报项目评审组,项目评审组召开评审会对项目进行审查、评估和评选,最后立项报领导小组审批,以实现县域农业产业布局。截至目前,16家合作社的项目正在进行第一批筛选评审。

  联盟整合各成员产品信息和各大主要市场需求信息,为联盟内各成员提供信息服务和种养信息引导规划;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引进新品种和与之配套的新技术,搞好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开拓农产品流通销售市场,整合联盟成员所在驻村农产品,实现品牌统一运营销售。

  一个富民联盟

  这个联盟结合贫困村山多地少、产业单一的实际,采取“产业互动、特色为先、连片开发”方式,引导当地村屯选准1-2个见效快、受益广、高效益、有特色的产业,并成立专业合作社,依托合作社,建设特色种养殖基地,着力培育“一村一品”,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

  第一书记李国兴充分利用峡岗村自然生态环境优势,发展健康生态循环特色经济产业,成立了龙州县樸矩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建立了原生态大棚灵芝种植示范基地和原生态大棚食用菌种植示范基地,推行“第一书记+合作社联盟+大市场流通”的经营模式,成功打造了“新春秀”、“大青山”等农产品专业品牌,其产品远销北京、上海、江苏等地,2013年共销售冬种白黄瓜800多吨,销售产值达1000万元,农民直接增收90万元。2015年合作社计划通过联盟覆盖周边贫困村1000户贫困户。

  联盟通过组团找项目、引技术、筹资金等方式,主动协调行业部门落实相关扶持政策,争取后盾单位全面支持,加强合作社建设,促进产业发展。

  彬桥乡安镇村第一书记陶国阳协调有关部门落实项目资金2876万元,组织引导党员群众利用当地一山一水的优势资源,实施“龟鳖集中寄养模式”。该模式采取“农户+基地”合股经营方式,将政府扶持给想养殖龟鳖但又无技术、无资金、无劳力、无场地建池的“四无”贫困户的龟鳖苗,交给有技术、有资金、会经营的致富能手集中寄养、管理和销售,以龟鳖种苗入股分红,改变了以往因为群众缺乏技术导致有扶贫、高投入、无产出的窘境。目前全县已成立龟鳖养殖协会3个,发展龟鳖养殖户1200户,养殖规模达13万只,产值达8000万元。

  在联盟的引领下,全县33个贫困村已成立合作社13个,正在申报16家。联盟在合作社上建立党支部,生产经营实行党员责任制,党员社员与群众结成“1+1”、“1+x”帮扶对子,实行技术、加工、销售等帮带服务,促进共同发展。与此同时,联盟还利用各种交易会、订货会等交流平台,组织合作社主动接触市场,拓宽销售渠道。

  一个创新思路

  从目前运转情况来看,联盟以新角度破解贫困村发展困境,有力推动了增收产业的快速发展,从实践看其做法有如下三个方面创新:

  为第一书记帮扶方式提出了全新的理念。产业联盟通过组织联合、产业布局、销售捆绑,以“抱团扶贫,共御风险;共享信息,共闯市场;互促互进,共同发展”的全新理念,引领贫困村第一书记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通过抱团扶贫,有效地解决了贫困村第一书记各自为战、单打独斗的问题。通过设立联盟成员QQ群、微信群、飞信群和信息速递箱等平台,实现共享信息。通过互促互进,共同推进全县贫困村扶贫产业的发展。下冻镇春秀村第一书记唐晓雷成立了大青山农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在南宁五里亭批发市场、柳州柳邕批发市场、长沙马王堆果蔬批发市场、武汉白沙洲蔬菜批发市场、山东寿光农产品物流园等多个大流通市场建立合作社品牌直销点。同为产业联盟成员的水口镇合平村第一书记黄新宇在组织群众冬种“黑帅”豆角喜获丰收,但组织外销有困难,而大青山农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在长沙市场有稳定的销售渠道,两者通过联盟,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由大青山合作社负责豆角外销并与菜农签订保底收购价合同,确保了“黑帅”豆角的销路。

  为第一书记开展组织带领群众发展产业搭建新的平台。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担负着组织、协调、引领、帮带贫困村、贫困农户发展扶贫产业,实现群众增收的重任。但第一书记来自各个部门,各自的后盾单位所掌握的资源不尽相同,第一书记个人的经历和积累的经验也千差万别,因而导致第一书记在具体实践中所体现的作用也各有千秋。

  在“第一书记产业联盟”建立前,有的因后盾单位资源较多、实力雄厚,第一书记个人的资历也较深,经验也较丰富,所以在进村后能较快打开工作局面,创出一番业绩,而有些第一书记则面临了发展困境。“第一书产业联盟”建立后,产业发展有联盟统筹规划,项目落实有联盟组织协调,生产技术有联盟统一管理,产品销售有联盟统一营运。龙州县自建立“第一书记产业联盟”以来,产业发展不再难以推动,每个第一书记方向更明确,工作更有干劲,他们满怀信心带领贫困群众大干一场,在贫困村这个特殊环境中打出扶贫开发事业的一片新天地。

  为推进贫困村产业规模化发展找到了新的模式。“第一书记产业联盟”目的在于破解贫困村党组织战斗力薄弱、农民专业合作社组建难、农产品不形成规模、销售渠道不畅等普遍存在的问题。为此联盟催生了“第一书记+农民专业合作社+党支部”模式,该模式构建了产业化扶贫新格局,变“输血”为“造血”,创出了一条具有龙州特色的产业扶贫之路。

  “第一书记产业联盟”的建立,使产业扶贫真正惠及贫困户,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开拓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新路子,纵观其实践效果,有几方面的启示:

  第一,社会化服务网络的新探索。龙州县“第一书记产业联盟”已经建立了覆盖县乡村三级的社会化服务网络,其模式体现了政府主导、书记执行、农民受益的特点,充分发挥了各主体的资源优势,是扶贫社会化服务组织的一种新探索。“第一书记产业联盟”以完整的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落实干部驻村帮扶工作,符合政府主导的扶贫开发总体格局。

  第二,有利于定点帮扶责任的强化落实。定点帮扶作为扶贫工作的“三驾马车”之一,一直以来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一书记产业联盟”以完善的章程,明确帮扶任务和目标,探索有效的帮扶途径,强化落实第一书记的定点帮扶责任,并使第一书记有了更明确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推动了贫困村的良性治理,达到了帮扶的预期目标。

  第三,构建多元主体的扶贫资源整合平台。“第一书记产业联盟”既包含了党委政府和涉农部门,又联接了第一书记的后盾单位。以此为平台,可以整合各部门单位资源,发挥资源集聚效应,达到优势互补。同时,能够多渠道地协调行业部门落实相关扶持政策,打破行业壁垒,降低交易成本。

  第四,提供贫困村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产业扶贫难在特色,“第一书记产业联盟”通过引导贫困村选择高效益的特色产业,成立生产、销售、流通环节的专业合作社,共享技术和市场信息,实现区域内的综合产业布局,达到产业集聚和互补的目的,提升产业链价值,极大地促进了贫困地区特色产业的发展。

  □广西壮族自治区扶贫办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