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人才强市”破解区域发展难题

  • 来源:广东经济
  • 关键字:清远,人才
  • 发布时间:2015-03-10 14:49

  清远市及时制定引、育、留、用人才的政策,出台了《清远市中长期(2012-2020 年)人才规划》、《清远市紧缺适用人才若干规定》等一系列文件,为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提升人才竞争力提供有力保障。

  人才的数量、质量和竞争力,不仅关系这个地区的发展,也决定着这个地区未来竞争力和发展前景。人才是第一资源,加快区域协调发展,必须要有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清远市与珠三角地区的发展差距,从表面上看是经济发展的差距,但从深层次看,实质是人才上的差距。要破解区域发展难题,清远应当先走“人才强市”之路。

  清远人才工作基本状况及做法

  据清远市中长期人才规划统计,清远市人才总量达到64.1万人,占户籍人口的16.03%,其具体做法为:

  ——建立人才工作机制。清远市委、市政府历来重视人才工作,按照“党管人才”的要求,形成了由党委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各县(市、区)相应建立健全人才工作领导协调机构,明确专人负责,坚持“一把手抓第一资源”努力做好服务工作,提供发展平台,发挥人才在经济社会建设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决定性的作用。

  ——优化人才工作环境。一是及时制定引、育、留、用人才的政策,出台了《清远市中长期(2012-2020年)人才规划》、《清远市紧缺适用人才若干规定》等一系列文件,为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提升人才竞争力提供有力保障;二是积极落实各项优惠措施,对引进的各类急需人才在办理入户、人事代理、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优惠;对拔尖人才发放人才津贴,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才发2000元/月津贴;三是做好吸引人才工作,通过工业园区吸引人才,积极为优秀人才搭建干事创业平台;四是事业单位进行人事改革,实行公开招聘、岗位设置,创新收入分配方法,建立绩效工资机制,体现优胜劣汰,激发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多渠道引进人才。引进急需紧缺的高层次适用人才。依据清远市重点产业定位,引进所需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2009年以来通过政府搭台组织大型人才现场招聘会300多场,组织大中专毕业生专场招聘会40余场,引进各类人才2.5万余名,通过政府牵头组织企事业单位赴武汉、广州等国内高校和人才集中的地方招聘人才,共认定两批高层次紧缺人才235人,人才总量得到较大幅度的增长。

  ——花力气培养人才。一是全市实施人才建设工程,不少单位还通过补助或核销学费的形式,鼓励人才通过继续教育提高学历层次;二是实行校市合作,积极引导大中专院校围绕清远产业发展规划,优化师资,合理设置专业培养本土人才,各类职业教育在校生7.89万人;三是组织专业技术人才开展继续教育,共设立继续教育施教机构17个,政府每年投入100万元用于教师的培训和继续教育,有组织、有针对性地选派优秀青年教师到国外进修学术交流,选派专业人才到广州、佛山对口挂职锻炼进修,聘请著名学者教师来清讲课;四是建立职业技能竞赛制度,每年举办全市性职业技能竞赛,赛出一批技术能手。开展职业技能鉴定,2013年累计开展专项能力培训鉴定29981人次,核发专项能力证书26726人次,为各层次技能人才提供技能鉴定服务。

  ——花功夫服务人才。建立政府引导,用人单位主体,市场自愿的服务体系。党委和政府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主要做好建立人才工作考核制度,制定人才优惠政策,提高人才服务等工作,积极开展人事代理,为流动人才提供就业服务信息,如个人档案和户籍托管、职称评定等。用人单位提高人才创新投入,在人才使用上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向人才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如市人民医院为人才提供实验室、工作室,市中医院为人才专门开设科室提供助手,向人才及时提供培训“充电”机会,为人才排忧解难。

  清远人才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人才观念需更新。一是存在未真正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没有把人才发展真正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二是重招商引资,轻招才引智;三是重刚性引才,轻柔性引才;四是重身份学历,轻实绩能力;五是习惯于按部就班,不敢打破旧的条条框框的束缚,人才缺乏工作创新。

  二、人才环境需完善。人才主要分布在以园区为核心的载体中,但清远工业园区的公共交通、银行、医院、图书馆等硬件配套设施尚不健全,人才集中反映的住房、配偶工作、子女入学、信息交流等软件问题未能有效解决,严重制约着清远市人才队伍的发展。

  三、人才政策需健全。一是人才政策总体落后于形势的发展,清远市2012年出台人才规划纲要等配套文件,具体的人才政策需要落实;二是人才政策服务力度不够,引进人才的安家费落实不到位,配偶及家属就业难等问题未能得到有效解决;三是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缺乏政策引导,领军人才和团队的引进、培养制度,高层次人才政府津贴、人才公寓、专家住房建设等相关制度尚未建立起来;四是人才政策不够细化,支持贫困山区、民族地区人才发展的政策力度不够。

  四、人才不平衡需打破。一是人才地区发展不平衡,人才多集中在市和县城,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乡镇几乎没有高级人才,“三连一阳”地区人才流失现象十分严重,公务员、教师和医护人员队伍尤为突出。由于待遇低,“三连一阳”地区医疗卫生、农林、水利、交通建筑等事业单位甚至出现招不到专业人才的现象;二是人才行业分布不平衡,如清远市专业技术人才当中,教育教学人员占26%,工程技术人员占51%,而科研人员只占2%;制造业技能人才占76.23%,人才的结构不平衡,导致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五、人才保障需加大。2012年前列入市财政预算的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只有60万元,与其他中等城市动辄几千万甚至几亿元比较,相差甚远。2012年提出人才经费到2000万元,科研启动经费更少,据调查,清远市大部分科技人才都有比较强烈的科研创新愿望,但90%的科技人才没有获得过科研启动经费。

  “人才强市”发展的对策性思考

  欲破解区域发展难题,应先走“人才强市”之路,我们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一、牢固树立科学人才观,转变人才工作理念。

  一是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明确“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责任,把人才发展摆在优先发展位置,不惜花重金引才、用才、育才和激励人才;二是树立大人才观念,大胆突破以学历、职称作为衡量人才标准的传统做法,走出人才是“职称加学历”的误区,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身份,凡具有一定知识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的,都应视为我们需要的人才;三是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大胆试行公务员聘任制,推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走出招聘人才就必须要有编制和岗位的认识。

  二、健全完善人才政策体系,优化人才工作环境。

  ——健全引进人才政策。一是制定引进高层次人才实施办法,在市机构编制部门建立引进高层次人才专项编制库,以优惠政策吸引高层次人才来清远创业、工作。在档案管理、职称评审、配偶随调、子女读书及就业等方面开通“绿色通道”;二是制定高技能人才引进办法,重点引进适应清远市经济发展,掌握先进技术、先进工艺的技师、高级技师,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三是制定柔性引才办法。采取科技咨询、讲学、兼职、技术合作、投资兴办实业等各种方式引进国内和珠三角高层次人才,到清远市开展专家服务行、科技下乡等活动;四是面向国内外招聘具有国际国内行业领先水平的领军人才、知名人士、核心专家、省管专家、博士后、博士担任项目负责人或政府顾问,由市政府聘为“特聘专家”,按项目完成情况给予奖励或发放津贴。

  ——健全人才培养政策。一是分期分批选派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进基地培训,让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接受先进水平的管理和专业技术技能的培训教育;二是依托高等院校对专业技术人员和技能人才的培训,对继续教育施教机构和企业培训机构由政府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三是鼓励以目标带培训,激励在职人才提高学历,对取得高一级学历人员,由市财政和用人单位给予适当学费补助。

  ——健全人才评价政策。制定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重在群众认可的党政人才评价办法,为市场认可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评价办法,为社会和业内认可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办法,体现核心职业技能、核心从业素质的技能人才评价办法。以科学的评价机制激发各类人才的潜能,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健全人才激励政策。聘用政府决策顾问,在出台重大政策和项目之前,认真听取政府决策顾问的意见建议,邀请业绩突出并具有参政议政能力的高层次人才,列席党政重要会议和人大、政协会议,鼓励建言献策。设立“清远市突出人才贡献奖”和“清远市政府特殊津贴”,对全市各行各业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进行重奖。实施民族地区人才津贴制度,对民族地区建设事业重点任务和重大项目的关键专业技术岗位人才实行专项特殊津贴。对获得省以上奖励的人员,参考国家和省的做法,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积极鼓励企业及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参与人才奖励。

  三、大胆突破体制机制障碍,拓宽人才引进渠道。

  一是根据发展战略和重点发展的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制定《清远市人才需求目录》,敞开大门引进急需人才;二是加强人才载体建设。加快各类工业园区建设,培养一批潜力大、前景好的中微小型高新技术企业,扩大全市吸纳高素质人才的空间。每年重点资助1— 2个以高新技术为主的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三是实现人才引进向“两高”发展,即重点引进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企事业单位分别拿出一定数量需要具有较强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的中、高级岗位,向国内外招聘各类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高级技能人才;四是实现“领军人才”零的突破,对具有国际商业头脑和全球化经营能力的优秀人才,持有国际水平或填补国内空白的高新技术原创人员,不惜重金,全力引进;五是大力推行政府购买人才服务,充分发挥和利用人才服务机构、中介组织、培训机构和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为清远市人才引进、培育等方面提供多样化、多渠道服务。

  四、统筹各类人才培养,提升人才队伍素质。

  ——党政人才培养。一是发挥好市委党校(行政学院)在党政干部教育培训中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每五年对全市党政干部进行一次系统的政治理论轮训;二是选派党政干部到国内著名高校轮训,开拓国(境)外培训工作,着力培养党政干部的战略思维和创新能力;三是加大领导干部跨部门、跨地区交流力度,疏通企业、高等院校的高级人才与党政机关干部交流渠道,推行干部定期轮岗、竞争上岗、公开遴选,不断激发干部队伍活力。

  ——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一是加大政府在教育培训的信息、资金和场地等方面的扶持力度;二是每年组织一批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到高校参加培训学习,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学习掌握世界一流的企业经营管理知识和经验提供服务平台;三是组织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到省内外名企业学习交流。四是建立市领导与企业家沟通联系平台,定期举办企业家联谊活动。

  ——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以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紧缺人才为重点,以提高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统筹推进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地区专业人才协调发展,培养积聚一大批高水平学科学术带头人、中青年专家和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紧缺人才,提升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整体实力。推动专业技术人才向企业、社会组织和基层流动,促进专业技术人才在区域、产业和行业的合理分布。

  ——高技能人才培养。一是健全完善以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企业需求为导向的职业培训体系,开展贴近产业、企业、前沿的技能人才培训。重点抓好支柱产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加强职业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倡导校企合作,按照“一心两核”布局,在城区(清新)、英德、连州建设示范性职业学校和技工学校,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二是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深化校企合作,有针对性地开展“订单式”技能培训;三是指导企业完善技术工人培训、考核、使用、待遇与贡献相联系的工资分配制度,有效激励技能人才干事创业。

  ——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一是以农村干部、生产能手、经营人才、能工巧匠为重点,推进新农村人才资源开发,选拔培养一批“乡村之星”;二是以各类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为依托,大规模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农民创业培训和农民上网培训,挖掘培养一批“土专家”、“田秀才”和致富带头人。

  ——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一是每年选拔一定数量的大学生“村官”、社会工作专业或具有社会工作专业技术资格的高校毕业生到城乡社区参与或从事社会管理工作;二是动员和组织与社会工作有关的人员参加资格考试,壮大具有专业技术资格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落实社会工作人才福利待遇,为社会工作人才成长和干事创业提供良好条件。

  五、统筹区域人才协调发展,加大人才智力扶持力度。

  统筹推进清远市区域人才协调发展,带动贫困山区、民族地区人才发展。一是对重点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统筹安排高端专业技术人员到山区工作,坚持组织安排或个人自愿原则,定期3—5年交流一次;二是贫困和民族地区在招录公职人员时,采取定向录用、规定服务年限等方式,实行一定优惠,如录用后5年内不得调动等,定向招录少数民族地区考生,利于民族地区人才的培养和发展;三是组织大学毕业生志愿者到贫困和民族地区开展“三支一扶”,任“村官”,任职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由当地人力资源行政部门优先聘任为事业单位人员;四是实施“夕阳红人才引进计划”,引进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农业等领域退休人才,通过人性化的福利标准来吸引珠三角地区退休人才到清远市民族地区、欠发达地区发挥余热。

  六、积极构建人才服务平台,提高人才服务台阶。

  一是建立以市场机制主导、政府宏观调控、市场主体公平竞争、行业协会严格自律、中介组织提供服务的人才机制;二是整合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并依托市、县两级人才服务机构,构成公共人事服务网络,延伸到各工业园区、行业、学校和乡镇;三是完善人才服务内容。对紧缺、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和特殊岗位人才,开辟人才“一站式”服务和“绿色通道”,重点推进人才招聘、代理、就业、创业、评价、社会保障等服务体系的完善;四是建立信息发布机制。运用好信息收集、处理和发布手段,做好清远市紧缺、急需人才的需求预测,发布《人才专业需求目录》,引导人才与工作岗位的准确对接;五是营造良好环境。实施人才安居工程,解决初次来清远创业就业的高层次人才住房问题。推进经济开发区和各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文化教育、体育中心等大型文化娱乐设施建设和图书馆等信息资料设施建设。

  七、切实加大保障力度,打开人才工作新局面。

  ——组织保障力度。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形成党委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政府人才工作部门综合管理,其它部门各司其职的人才工作新格局。完善人才工作协调小组会议制度,对全市人才工作的重大问题统一研究,统一部署,统一协调,统一落实。建立党政领导班子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和问责机制,把人才工作列入党政领导班子年度考核内容,明确规定责任落实不到位、考核不达标的单位主要领导不得提拔重用,不能评为市级及以上荣誉称号,年度考核不能评为优秀等级。

  ——财政保障力度。一是市财政加大人才发展专项资金投入,建议每年投入不低于2000万元,用于高层次、紧缺人才的引进、培养、开发、激励等;二是加大科研经费投入,按科研经费占财政收入的1.2%-1.5%计算,科研经费每年需达到7000万元;三是加大培训经费投入,按照目前规划的培训项目,按政府、单位、个人培训投资分担比例,市财政用于市直单位人才培训项目每年应不低于1000万元。

  八、不断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尊重人才氛围。

  一是建立长效的人才宣传机制,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开辟“人才强市”专栏,定期宣传清远市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激励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宣传人才工作的先进做法和典型经验,宣传对清远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二是定期召开人才工作表彰大会,表彰奖励人才工作先进单位和作出突出贡献的各类人才,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氛围。

  谭建军,中共清远市委党校讲师; 蔡雅琴,清远市国资委经济师

  文/谭建军、蔡雅琴 编辑/罗彬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