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李朝兴:积极引领新常态 加快实施制造强国战略
- 来源:中国品牌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制造业,新常态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3-13 13:55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富国之基、强国之本。推动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加快制造强国建设,是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后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一项核心战略,是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举措,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
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意义
第一,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是应对国际竞争格局的必然选择。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欧美发达国家纷纷推出“再工业化”战略,力图抢占国际竞争的制高点,新兴国家也将制造业列为立国之本,希望利用成本优势实现工业强国的目标。中国要在新的格局中胜出,唯有加快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
第二,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是抢占新一轮产业制高点的需要。新一轮工业革命不断催生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特别是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的融合,大数据、云计算、3D打印、新能源、新材料等技术的重大突破,对制造业生产方式、发展模式带来颠覆性、革命性的影响,并将重塑全球制造业发展格局。中国要抢占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制高点,唯有加快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
第三,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是实现两个百年梦想的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国梦、强国梦,其核心要义是国家实力要强。其中,既包括国防实力,也包括经济实力。而经济实力的核心是制造业。中国要成为真正的经济强国,唯有加快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
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建议
一是改革撬动。用足用好改革这个最大的红利,坚持把简政放权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企业发展活力。一方面做好“减法”,重点清理涉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审批事项,为企业创造一个更加宽松公平的市场环境。另一方面做好“加法”,加强依法监管,完善监督检查,提高服务能力,推进行业自律,守好安全生产、产品质量、环保标准、用户权益保障等“红线”。
二是开放带动。只有开放兼容,国家才能富强。只有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利用好两个资源、两个市场,才能融入世界。新一轮开放的领域更宽,范围更广,层次更深,要抓住自贸区、“一带一路”新的战略机遇,进一步加大开放力度,走出一条开放的强国之路。
三是创新驱动。要加快创新资源、创业资源等和产业合纵连横,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力争在集成电路、新一代移动通信、重大装备、智能机器人等领域,集中突破一批基础共性和核心关键技术,提高我国工业基础能力与国产智能技术、产品和装备水平。着力健全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体系,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鼓励产业创新、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加快推动工业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培育壮大产业竞争新优势。
四是人才拉动。我国创新人才流失现象十分严重,我国流失的顶尖人才数量居世界首位,其中科学和工程领域滞留率平均达87%。因此,要实施人才引进和培育战略,一方面引进和培育一批高层次领军、拔尖人才和创新团队,着力培育一批高水平的现代企业家队伍。另一方面,大力加强职业教育,紧紧围绕“订单式”人才培育模式,积极开展现代学徒试点,全面推进校企合作,培养一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五是环境牵动。把加强环境保护作为牛鼻子,树立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理念,坚持生态文明建设与工业文明建设相结合,推动工业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加快节能环保、再制造、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发展,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形成低碳循环发展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