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撤离究竟说明什么

  近期,手表制造商西铁城精密(广州)有限公司宣布关闭,日本松下公司表示近期将从中国撤出两条彩电生产线,微软决定逐步关停原诺基亚在华两家手机生产线……

  在华外资企业“黄金时代”是否已经过去?针对接连传出的外资企业关闭在华工厂引发“外资大规模撤离中国”的质疑之声,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曾在2月27日接受媒体采访时予以驳斥。

  撤离是为谋求转型

  梅新育(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

  2014年中国全年新设外商投资企业23778家,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195.6亿美元,超过美国成为世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第一大国。1~11月,中国非金融领域累计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同比增长0.7%,1~12月同比增长1.7%。

  部分西方大型跨国公司关闭在华工厂的主因,并非中国商业环境恶化,而是这些企业的竞争力相对于中国内资企业和第三国企业,逐步衰退而难以为继,或是不得不转型。

  最典型者,莫过于此前在全球市场独领风骚却连续数年巨亏的日本家电产业。随着中、韩同行迅猛崛起,接连发生重大决策失误的日本家电产业已沦为明日黄花,仅索尼公司一家的家电业务过去10年累计亏损总额就超过3000亿日元。

  于是,一些日本家电企业不得不选择收缩全球制造业务,并非仅关闭中国工厂。事实上,他们通常都会保留与中国的生产链关系,即保持向中国生产企业提供中间产品或其他投入品。

  毕竟,中国的经济规模很可能在10年之内超越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中国目前已是多种原料、消费品和资本设备的世界最大消费市场,且仍保持着全世界数一数二的增长速度,退出这样一个市场,对任何志在保住“江湖地位”的跨国公司都意味着自杀。

  当然,客观看待部分外资跨国公司关闭在华工厂,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能忽视改善中国投资环境的问题。在中国实际已成资本净输出国、且资本输出还将持续快速增长的背景下,我们尤其需要重视这一点。

  资本吸引力缩水

  聂日明(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

  外资企业为何要撤离?

  首先,生产成本增高。近年来广东等地的土地成本持续上扬,提高环保标准的诉求此起彼伏,税收优惠力度变小,在华投资收益率变低。用工成本更是涨势惊人。美国次贷危机后,多数国家的劳动力工资都不同程度缩水,但中国劳动力工资增速未降,多个年份甚至是全球第一。

  其次,自2012年起,人民币相对多数货币有过大幅升值。以日元为例,2011年底1元人民币兑12日元,到2014年底人民币升值到可以兑近20日元。中国劳动力工资上涨,日本劳动力工资基本不变,结合劳动力素质来看,中国劳动力相对优势下降。

  第三,社保支出令企业负担加重。人口老龄化导致的社保支付危机难以回避,2014年全国社保基金预算收入37667亿元,达当年全国财政收入的近三成。

  企业与职工是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政府为支付已退休人员养老金和医疗保险,对在职职工征收较高社保,是必然选择。较高的企业经营成本会迫使资本从实体经济(尤其是劳动密集型行业)中退出。

  更宏观来看,近十几年政府对经济的强力干预,总体控制了短期失业与资产泡沫破灭的风险,但也让劳动力、土地等价格无法进行有效的市场化调整,削弱了对资本的吸引力。

  含金量高的外企会留在中国

  刘世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此前有报道称一些外资要撤离中国,其实个中原因在于很多企业在中国的优势减弱,所以要走。比如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房地产企业。

  我相信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以后,那些有实力的、科技含量较高的企业会选择留在中国。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披露,2014年中国在全球吸引的外资还是最多的。

  过去30多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一次机遇,主要是数量扩张,着力于增长速度。第二次机遇主要是转型升级,着力于发展质量。这个机遇的内涵更加丰富,空间更为广阔。今后30年,我觉得中国至少有3个非常有利的条件。

  一是市场规模,特别是新增市场规模在全球范围内仍是最大的。目前,中国经济增速回落,给人造成一种“数字幻觉”。2014年GDP增长7.4%,比起过去的10%看起来是低了,但2000年时,中国GDP是10万亿人民币,增长一个百分点也就是1000亿人民币,去年中国的GDP是63.3万亿,增长一个百分点就相当于增长了6000亿人民币,而我们增长了7.4个百分点,所以新增量还是很大的。

  二是中国人力资本的规模仍是最大的,虽然从15岁到50岁的劳动力数量已经开始减少,但是受过教育,特别是受过高等教育的本科生、硕士、博士的数量在全球还是最多的,人力资本总量在全世界也是最大的。

  三是我们的产业配套条件在全球范围内也很好。

  不必疑惧,但实体经济“空心化”须反思

  余丰慧(财经评论家)

  外资企业撤离是不适应中国经济新常态的表现。长期以来鼓励粗放式出口和财政信贷货币大投放式增长模式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劳动力成本上涨,环保成本增加,资源能源价格走高,超国民待遇消失等。

  另一方面,日元大幅贬值,给海外生产、产品回流本土销售的日本企业带来较大损失;而美国企业和资本撤离中国,主要是受奥巴马中产经济学——利用税收手段吸引海外企业和资本回流美国本土的影响。

  不必对此疑惧,原因在于,转移到越南、印度等地的加工企业本属低端,是中国要调整和压缩的行业。但亟须反思的是,制造业实体经济被边缘化、空心化,是外企制造业撤离的根本性原因。

  从2002年到2008年,扩大低端制造业出口,消耗了大量资源能源、劳动力和环境成本。这种依赖外部的经济模式遇到经济危机彻底熄火。我们本应忍痛加大经济转型力度、调整经济结构,却走上了以房地产为支柱、大投资大放水的路子。

  当各种生产要素涌向房地产,实体经济和制造业被掏空。本土企业都感觉实体经济不赚钱,外企又岂能独善其身?

  一方面,低端外企加工制造业撤离给了中国调整转型、升级换代的机会;另一方面,必须反思经济结构的弊端,绝不能使得制造业被边缘化,实体经济被掏空。

  必须加大力度转变经济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使中国制造业成为各生产要素竞相追逐的目标,使实体经济成为“香饽饽”。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