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是每个国人都熟悉的常用器物,它创制于明清中期,兼具诗、书、画、印之欣赏价值,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自诞生之后即成为文人雅客的心头好。时至今日,历史上许多著名制壶匠人如供春、时大彬、顾景舟、陈鸿寿的作品已经成为不可多得的珍品,是收藏家争相追逐的宝物,当代也出现了许多制作紫砂茶壶的高手工艺大师,其作品同样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升值潜力。那么,如何挑选一把既实用又有收藏价值的紫砂壶?
看“出身”
紫砂壶创制于明代中期,出自江苏宜兴的。吴骞《阳羡名陶录》说:“宜兴壶之创始系金沙寺一僧”,该僧即是紫砂壶史上首位大师供春的师父智静和尚。供春最出名的作品为“树瘿壶”,下刻“供春”两字,现存中国历史博物馆。供春之后,著名的有董翰、赵梁、袁锡、李养心和时朋,时鹏、董翰、赵梁、元畅是嘉靖、万历时期的著名陶工,号称“四大家”。清乾隆年间吴骞所著《阳羡名陶录》说:董翰始创菱花式壶,赵梁多制作提梁式壶。
清代制壶名家有:陈远,字鸣远,号鹤峰、石霞山人、壶隐;王友兰,他曾制苏州拙政园茗壶;金世衡,“世衡”一作“士衡”,注重于仿古器及名家作品,造工精巧,以橄榄形为主。到了近现代,最著名的就是顾景舟,2010年他的作品首次拍卖超过千万之价,广受海内外收藏家争相购藏。顾景舟同期及以后,紫砂壶高手辈出,难以尽述,收藏爱好者必须多看相关鉴赏书刊以提高鉴赏水平,在现今的收藏市场不要奢望得到供春壶那样的国宝。一把紫砂壶在手,只要是真的,是好的,就可以入藏了。
看“风格”
真的主要体现在艺术风格和使用痕迹上。艺术风格包含时代风格与匠人的工艺表现风格,是时代审美共性与匠人审美个性的结合。例如明代紫砂壶的大风格是简洁洗练,质朴雅重。但供春壶在此大风格下觉其稚趣,观其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的树瘿壶,使人生出如观明瓷上的婴戏图那种感觉。如时大彬的大彬壶则线条老辣,雄浑古旷,有较典型的明风,这是后人最难掌握和最难仿制的。
明代创始期的紫砂壶以捏制为主,内胎往往有掏空时捏按的指纹。到了晚明的时候,时大彬创造了木模制壶方法,壶内壁不见指纹,但有竹刀刮削的痕迹,在柄与壶身、流与壶身相接触往往比较粗糙,有时为了美化接痕而贴上柿蒂形泥片而成为最早的附加装饰。盖与钮的相接触有时也会这样处理。有的砂壶还因受到火的原因凸起气泡,使表面凸凹不平,壶的内壁也薄厚不一。
看“泥料”
古人把紫砂壶的颜色描述为“五色土”,以朱、紫、米黄为基础色,细分为天青、暗肝、海棠红、朱砂紫、水碧、葵黄梨皮、墨绿、黛黑、栗色、桐绿、榴皮、沉香色等多种色泽。所用泥料一般有红泥即朱泥、紫泥即所谓“底槽青”、团泥即绿泥呈米黄色,但不管哪种基泥,制成壶之后表面肌理必须细而不腻、流畅舒适的手感方为上品。
看“品相”
好的紫砂古壶是指壶的整体完美,以及制作工艺的高妙。不能残破崩损,不要丢盖断流。相形之下,使用痕迹却容易作伪。然而百年以上的紫砂壶表面,普遍有一层迎光斜视可见闪烁的包浆,这也是今人较难作伪的。如此,紫砂古壶年代越久,泡茶越芬芳幽馨,香远益清。故寸柄之壶贵如金玉,近年更大幅攀升。
看“落款”
这个鉴别方法主要是对创作者的鉴别,因为历代的制壶高手,对用印钤款都是十分讲究的,和书画一样,他们的印章在布局、形式各方面有相当的艺术修为,仿制者不是轻易能得其神韵的,这是鉴定款识的一个重要依据。
紫砂壶的“落款”一般位于盖内、底、把梢、腹四处,印章大小和紫砂壶的大小相协调,所用字体也和紫砂壶的艺术风格相统一。即使有的作者在同一壶上使用两方或两方以上不同形式的“落款”,钤印位置也十分讲究,整体上显得和谐统一,比如底部的款识比盖款、把梢款相应大一些,古朴的风格不会出现现代篆体等,如果不是这样,很有可能就是伪品。
其次,紫砂名家的落款多为本人所制,也有请当时的篆刻名家专制的,伪印章只防形多呆滞无神,只要收藏者平时对相关知识有些了解,就不会轻易受骗了。
文/谢恩恩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