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糖尿病患者的家里、床头柜上都堆满了降糖药,有医生开的,有自己在药店买的,也有子女“孝敬”的,吃药甚至比吃饭还多,生活苦不堪言……很多医生都会千篇一律地告诉患者:“只要控制好血糖,糖尿病就不可怕!”
可事实却相反,仔细想一想,西医治糖尿病就真的这么神吗?美国的糖尿病患者自2007年起以每年100万人的速度增加,像汤姆·汉克斯等有钱巨星用最昂贵的药物和医疗方法依然拿糖尿病束手无策,这是因为什么?
揭开西药降糖的内幕!
由于我国公众长期缺乏糖尿病健康教育,许多糖尿病患者对如何降糖并不了解,又因为西药见效快的特点,许多人只顾眼下效果而忽视长期健康,盲目跟风选择西药来降糖,但是,西药降糖真的安全吗?对此我们可以做一个全面的了解。
第一类:磺脲类药
过去由于对胰岛功能认识不足,这类药物应用很多。这类药物容易出现低血糖和低血糖的反复,长期使用进一步加重胰岛负担,加速胰岛功能的衰竭。
第二类:双胍类药物
研究认为双胍类药物能增加外周组织对血液中葡萄糖的利用,是Ⅱ型糖尿病人的首选药物。但这类药物也有明显副作用,胃肠道反应,表现为口苦干、金属味、厌食、恶心、呕吐、腹泻等;过敏反应,表现为皮肤红疹、寻麻症等;又因双胍类促进葡萄糖的无氧酵解,产生乳酸,可能诱发乳酸性酸中毒,不合理使用还可能引发酮症酸中毒。
第三类: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
这些都是之前被全球医学界推崇的“西药胰岛素增敏剂”,目前已经在欧美退市、在美国禁售、在中国加强监管,对新病人和65岁以上病人已经严禁使用。因为服用罗格列酮会造成心脏衰竭,服用吡格列酮会造成膀胱癌等重大疾病。
第四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使用不当很容易造成低血糖,也有肠胃不良反应,表现为肠鸣、呕吐、食欲减退、胃肠痉挛性疼痛等。
第五类:直接注射胰岛素
虽然胰岛素能降低血糖、缓解当前症状,但长期解决问题却无能为力。具体包括引起胰岛素依赖,长期食用胰岛素的病人由于体内产生了对抗胰岛素的抗体,使注射胰岛素作用效力下降。此外长期注射胰岛素会导致胰岛功能障碍,无法分泌胰岛素,以后只能依靠胰岛素注射。
服3年降糖药=1次大手术
最近,糖尿病权威刊物《美国医药卫生研究》通过研究证实:服用三年降糖西药对人体的损害相当于做一次大手术,长期服用的副作用更会危及其他器官功能。而这样的病例在我们身边也是非常常见的:
【身边个案】:
王大爷61岁,患糖尿病的时间较长,已有7年。王大爷与妻子结婚多年,相爱如初,是小区居民口中的模范夫妻,确诊糖尿病的时候,妻子比王大爷自己还担心,起初那段时间,整天吃不好睡不着,最后妻子决心辞职在家,一心照顾王大爷饮食起居生活,王大爷是个粗心大意的人,妻子就每天提醒王大爷吃降糖药,六年里一次不落,家里西药瓶瓶罐罐一大堆,日常饮食,妻子也是遵照医生的嘱咐,能清淡就清淡,每天晚上吃完饭都在小区花园里适当运动一下。血糖一直控制得挺好的,王大爷和妻子也放宽心了,直到去年初王大爷开始出现食欲下降、失眠尿频等症状,时常感到乏力,还经常有严重的心悸胸闷,去医院一检查,王大爷的肾功能已严重衰退,有早期尿毒症症状,并伴有糖尿病性冠心病!这叫夫妻二人怎么能接受?!
代谢异常始于何时?
在王大爷的病例中,除了看到只用西药控糖的危害之外,我们一定还要纠正一个对糖尿病认识的错误观念,那就是觉得患上糖尿病以后糖分代谢才开始出问题。其实仔细想一想就能明白这个观念为什么是错的,在中国,许多患者发现自己患糖尿病往往具有滞后性。最为医生熟悉的场景是,从不体检的人某天因为身体某个部位不舒服上医院检查,一查查出了糖尿病,而且还是好几年前就得了。病患对着化验单往往一脸错愕。
也就是说,早在医学检查之前,患者体内脏腑就有代谢异常,在发生细微和持续的衰变,只不过这一事实要在很长时间之后通过医学检查才能得到确认。真相浮出水面需要时间,但在浮出水面之前,水面下的祸根就会越长越大。
局部控“糖”治愈无望
上文说到,糖分代谢和运送的障碍要早于医学检查,糖分代谢之所以异常,是因为患者体内脏腑代谢异常,出现了细微和持续的衰变。那么是哪个部位出现了问题呢?相信许多人会不假思索地回答是因为胰岛素相对不足,胰腺中的胰岛β细胞有问题,但胰腺又为什么会有问题呢?诚然,胰岛素是一个表象原因,但绝不是根本原因,如果胰岛素是糖尿病的根本原因,那依照现在的西医治疗水平早该根治了,但现实情况却是西药控制终生不离口,糖尿病人成了老药罐!
可以发现,所有的降糖药,包括注射胰岛素在内,治疗焦点都放在血糖上,然而血糖只是糖尿病的一个表现,并不是根本原因,费尽心思做“表面功夫”,无异于掩耳盗铃!
西医得出糖尿病病在胰岛素的观点之所以失之偏颇,是因为只看到局部而没有看到整体,控制血糖没有错,错的是把控制血糖当做治疗糖尿病的全部,所以也就没有希望治愈糖尿病。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