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小建:面对新常态扶贫开发要有新举措
- 来源:中国扶贫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范小建,扶贫开发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3-25 12:45
今年扶贫开发工作依旧是全国两会热议的话题。3月9日,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范小建作了题目为《面对新常态扶贫开发要有新举措》的发言。值得注意的是,范小建委员排在当天16名发言委员中的第一位,这也彰显了全国政协对扶贫工作的高度关注。
“扶贫要始终抓住最困难地区、最困难群体和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坚持雪中送炭,不搞锦上添花。把扶贫真正作为长期历史任务,制定分阶段的工作目标,不搞齐头并进,更不追求所谓‘同步’。从现在起,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6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特别是要看贫困的老乡。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扶贫应该怎么办?”在发言的一开始,范小建委员的发言就让所有的委员陷入了深思。
范小建委员指出,2014年是历史上著名的“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实施20周年。“八七计划”的基本内容,是用7年时间解决8000万人口的贫困问题。如果从2014年算起,我国所面临的任务同样是到2020年,用7年时间解决8000万人口的贫困问题。所不同的是,起点更高,目标也发生了变化。“八七计划”的目标是解决温饱,而这一次是“两不愁、三保障”,是个多维的目标。
范小建委员认为,目前中央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如果把两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客观情况相比较,可以看到有利与不利两个方面的情况:
有利条件:第一,起步时减贫的速度快。2014年减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而“八七计划”起步时,年减贫只有500万。第二,国家对农村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目前国家财政强农惠农资金每年预算超过1.2万亿,2013年财政综合扶贫资金3717亿,“八七计划”时不但没有这样的政策,而且农村还有“三提五统”和农业税。第三,国家在农村全面建立了低保制度。农村低保人口每年在5300万左右,且标准还在逐年提高,而“八七计划”时期也不存在这样的政策。第四,“片区扶贫攻坚规划”、“十二五整村推进规划”以及相关行业扶贫规划已经国务院批准并开始实施,贫困识别、建档立卡的工作为精准扶贫、帮扶到户奠定了重要基础。这些工作比“八七计划”时更深入、更细致。
不利条件:第一,GDP增速减缓。今后年均GDP增幅大约将保持在7%左右,而“八七计划”期间是年均9.57%,比现在每年要多2.5个百分点,加上结构调整、压缩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业,都将影响就业。第二,收入差距更大。1994年基尼系数为0.37,2013年基尼系数为0.47。收入差距扩大,减贫难度更大。第三,投入增长放慢。随着财政增收速度放缓,近两年扶贫投入的增幅明显趋缓,2011到2013年,财政综合扶贫投入的增幅分别是41%、32%、24%,专项扶贫投入增幅从2012年的22.8%下降到2014年的9.78%。而“八七计划”这7年,财政资金增长66%,财政贴息扶贫贷款增长2.3倍。第四,农村“老龄化”、“空心化”日益严重,缺乏发展活力。此外,目前农产品价格遭遇“天花板”和“地板”的双向挤压,利润空间狭小,农民增收面临更多困难。
“综合分析这些情况,我们必须努力克服困难,坚定信心,在坚持‘片区攻坚与精准扶贫’、‘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外部支持与自力更生’三个相结合的基础上,面对新常态,谋划新举措。”范小建委员建议,国家应该把缩小发展差距、降低基尼系数作为重要目标,同时将扶贫开发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各部门的“十三五”规划要与国务院批准的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规划相衔接,加大支持力度。
在宏观上应重点考虑: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的减贫目标,继续增加投入,特别是片区的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方面;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中西部省份,“十三五”GDP的增幅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抓住沿海产业向内地转移的机会,继续大力支持中西部县域经济和中小企业的发展;农村低保(包括养老)要有兜底性的考虑和安排。
在工作层面应强调:在建档立卡取得初步成果的基础上,把帮扶到村和到户结合起来,坚持“统筹资源、完善机制,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简政放权、强化监督”。始终抓住最困难地区、最困难群体和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坚持雪中送炭,不搞锦上添花。把扶贫真正作为长期历史任务,制定分阶段的工作目标,不搞齐头并进,更不追求所谓“同步”。在项目审批权限下放到县的基础上,省市两级把主要精力放在监督检查上,包括第三方力量开展监督,防止扶贫资金被挤占挪用、贪污浪费和“跑、冒、滴、漏”。
“这样,就有可能完成到2020年阶段性的减贫任务。”范小建很有信心。
两会期间,范小建就扶贫工作接受了多家媒体采访。在社会扶贫工作方面,范小建指出,国家出台了很多关于扶贫工作的文件,包括《国务院关于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家贫困地区儿童发展规划》以及《进一步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的意见》等,文件中多次提到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政府向社会组织、社会力量购买服务,这是扶贫工作思路的一个重要创新。
范小建认为,在现在的市场环境条件下,政府不可能包打天下,而政府的工作也要考虑行政成本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的优势在于组织推动,而有些社会组织的优势可能恰恰在于精细化的运作,如果能够把这两方面的优势都很好地结合起来,那么肯定是能够获得一个双赢的效果。而且这两者相结合在政策上的空间也是很大的,现在的关键是要真正下决心简政放权,切实地走出第一步。
中央已经取消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领导干部GDP考核,范小建认为多年以来,特别是在普遍贫困的情况下,增长对于减贫的带动作用是比较明显的,所以,有一些领导同志也就形成了一种认识、有一种经验的看法:只要抓了发展,也就是抓了减贫了。似乎,减贫就是发展的题中应有之意了。因此,他们就紧紧围绕着GDP做文章,甚至考核工作也始终是把GDP放在最主要的位置。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随着发展的差距越来越大,增长对于减贫的带动作用就不那么明显了。就像在很多西部地方所看到的,城市可能建得很漂亮,但离开城市走出去,走向农村,可能要不了十里八里就会感觉到变化不大,甚至是面貌依旧。形势发展了,对减贫和发展之间的关系要有一个新的认识,要把专项的减贫工作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同时要完善考核工作,不能够仅仅围绕着GDP,要把减贫和增收作为考核工作的重点。
范小建指出,扶贫工作一定要有底线的思维。什么叫底线的思维呢?就是到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的时候,有哪些问题是最迫切需要解决的,一定要梳理出来,集中力量坚持雪中送炭,不搞锦上添花,也不要去片面的追求所谓的“同步”。
□本刊记者 韩世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