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以宁:毕节试验区起到了示范作用

  • 来源:中国扶贫
  • 关键字:厉以宁,试验区,扶贫
  • 发布时间:2015-03-25 12:59

  3月6日,十二届全国政协三次会议举行第一场记者会,邀请厉以宁、陈锡文等6位全国政协委员就“在新常态下经济建设”主题回答记者提问。

  《中国扶贫》杂志记者在记者会结束后,第一时间冲到主席台下,向刚刚起身准备离场的厉以宁伸过去录音笔:“请问您怎么看再减贫1000万以上这个目标?”

  正欲转身离席的厉以宁转过头来看着记者,“你说什么1000万?”

  “扶贫!农村扶贫!”

  “噢!再减1000万人要做工作,要做得很细。现在有两个情况,一个情况是有些地方已经脱贫又返贫,对返贫要给予重视。返贫是由各种原因造成的,我在重庆武陵山区的农村,看到很多爱赌博、爱酗酒、家里又失火的村民返贫。第二,一定要发展教育,发展教育中的职业技术教育,经过职业教育培训,穷人就有本事赚钱了,要不他生活怎么办?呵呵,就说这些了!”

  短短几句话,是厉以宁这位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著名经济学家,毕节试验区第四届专家顾问组组长、第五届专家顾问组总顾问对于完成今年农村扶贫开发再减贫1000万任务的建议。

  2015年1月,《攻坚:毕节试验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纪实》一书面世,历以宁作了题为《闯出新路子探索新经验》的序。

  在序中,厉以宁认为毕节是我国西部贫困地区的典型。

  1988年6月9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建立“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2003年7月份起,厉以宁便担任第四届专家顾问组组长。这些年来,他曾多次到毕节试验区考察、调研、讲学。

  厉以宁认为,已经走过26年的毕节试验区是一个综合性改革试验区,它的改革、试验、建设和发展,在推动毕节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同时,探索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彰显了“近期作示范,长远探路子”的试验示范作用。

  试验区坚持“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不动摇,整合各方力量,发挥自身优势,把外部支持转化为内生动力,统筹解决贫困、生态、人口问题,跳出了喀斯特贫困山区“越穷越生——越生越垦——越垦越穷”的恶性循环怪圈,探索出科学发展新路:

  创新开发扶贫系列机制。探索、建立、完善富有毕节特色的开发式扶贫机制:将产业发展链接到农户、科技、合作社、教育培训、特色品牌、龙头企业、融资、基地、园区九大发展要素之上,形成全产业链式扶贫机制,增强农民增收致富内在活力、内生动力和“造血”功能;参与式扶贫机制:中央统战部、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试验区专家顾问组、对口帮扶省市等直接帮扶到县、到乡、到村,采取提供咨询服务、开展智力支持、帮助招商引资、实施“同心”工程等措施,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参与扶贫;制度化扶贫机制:省、市、县、乡建立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推行领导定点联系扶贫工作制度,将机关单位定点帮扶贫困乡村和干部职工结对帮扶贫困户工作制度化,把扶贫开发成效作为考核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依据;精准化扶贫机制:创新扶贫对象瞄靶子、致贫因素梳辫子、驻村帮扶结对子、规划到户理路子、措施精准想法子、整合资源找票子、自力更生甩膀子、能人带动强班子、多方联动凑份子、跟踪管理造册子的“十子”精准扶贫机制,确保扶贫资源真正用在扶贫对象身上。

  创新生态综合治理模式。在全国率先探索创建“山顶生态林戴帽子,山腰经果林系带子,坡地种绿肥铺毯子,基本农田收谷子,多种经营抓票子”的“五子登科”生态经济发展模式;突出生态建设首要位置,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

  创新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机制。强化利益导向,推动素质提升,拓宽、丰富人口控制主题内涵;在全国率先建立“双承诺、双诚信”计划生育工作模式,推动一处守信处处受益、一处失信处处受制,将人口增长压力转化为经济发展动力。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体系。紧紧扭住交通、水利、城乡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放松,持之以恒,积蓄长远发展能量。破解交通、水利瓶颈:创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推进构建高速公路、铁路、机场为核心的立体交通网络,变黔西北交通末梢为川滇黔渝区域枢纽。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加强城镇化体系规划,探索以人为核心的山地城镇化模式,推动路网先行、设施配套,促进产城一体、发展壮大中心城市,建设城市综合体和特色小城镇,打造城乡统筹发展平台,提高城镇辐射带动能力;建设美丽乡村:以致富田园、绿色庭园、特色庄园、文化乐园、和谐家园“五园新村”为载体,实施水、电、路、讯、房和优美环境综合整治,建设具有山区特色、毕节特点的生态文明家园。

  培育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山地现代高效农业:从生态治理入手,改变传统耕种方式,推广良种良法,提高粮食单产。发挥山地气候多样、立体生态优势,念好“山字经”,打好“生态牌”,建设了一批高产、高效、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跳出能矿产业,推动现代工业发展:充分利用能矿资源丰富优势,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建设煤电精深加工基地,推动“黑色煤炭、绿色开发、就地转化、吃干榨尽”。以产业园区、标准厂房建设为平台和路径,着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新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服装、食品、烟酒等劳动密集型特色轻工业,推动传统产业生态化、特色产业规模化、新兴产业高端化。突出推进服务业集聚发展: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以百里杜鹃、织金洞、草海等精品旅游景区为龙头,着力塑造“洞天湖地、花海鹤乡、避暑天堂”的品牌形象,将旅游休闲产业发展成为振兴区域经济、富裕一方百姓的支柱产业。

  创新开发开放体制机制。紧扣破解经济贫困、生态恶化、人口膨胀难题,突出经济社会发展导向,以改革促发展、以开放促开发。按照“超前探索、先行先试、封闭运行、大胆创新”的思路,开展土地流转试点、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小城镇综合改革、国有林场体制改革、农村金融体系改革、以民生项目监督特派组为突破口的基层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等50多项改革试验。推动“引进来、走出去”,发挥统一战线参与试验区建设优势,引进优势企业、实施重点项目、促进跨越式发展。推进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探索承接产业转移利益共享机制,推进东西部共建产业园。深化与周边区域的全方位合作,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泛珠三角经济区等。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产业合理分工,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

  毕节试验区从筹建开始,就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央统战部协调民革、民盟、民建、民进、农工党、致公党、九三学社、台盟等8个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中央国家机关多个部委和试验区专家顾问组长期参与试验区建设。随着形势的发展,中央统战部组织协调东部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等10省(市)党委统战部门,携手对口帮扶毕节的深圳市,长期坚持不懈地参与支持试验区建设,充分发挥各自知识密集、人才荟萃、联系面广的优势,殚精竭虑,奉献青春年华,服务毕节试验区建设。

  毕节试验区是我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旨在挑战人口膨胀、生态恶化、经济贫困“三大难题”,在被联合国有关专家结论为“不具备人类基本生存条件”的喀斯特贫困山区,探索出了人与资源、人与环境、人与自然相协调、和谐发展、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路子。

  在序的最后,厉以宁写到:“愿中国的扶贫开发和生态建设事业继续获得新的成绩!”

  □本刊记者 韩世雄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