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利科技高管增持玄机

  中利科技高管增持100万股,引发股价大涨。仔细观察其近一年的种种行为,此次增持或与其2014年定增的股份解禁动机相关,该公司为了能在解禁期附近促使股价上涨布局已久。

  在20元左右的价格中枢盘整近一年后,2015年3月20日,中利科技(002309.SZ)的股价终于放量向上突破,当日上涨了9.45%。该股票近乎涨停的重要原因是:公司于3月19日晚间发布公告称,中利科技的副董事长龚茵、董事周建新、总经理陈波瀚、副总经理沈恂骧、财务总监胡常在3月17至18日,在二级市场以个人名义累计增持公司股票100.82万股,增持的股价范围在21.79元至23.78元。

  在高管开始增持后的短短几个交易日内,中利科技的股价就上涨至3月20日收盘的27元左右,实现了近20%的回报。

  一般来说,上市公司的高管增持会给市场发出公司被低估的强烈信号,投资者往往会倾向认为股价会在高管们购入的价格基础上大幅上涨,因此纷纷跟随买入。

  实际上高管增持的消息实际上在3月19日上午市场就已得到信息,当时在雪球网站上就有报告提到公司高管在17日进行了增持,引发股价上涨。

  于是乎,高管们仅用了2200多万元进行增持就导致公司市值增加了数十亿元,可谓是一举两得。

  政策利好加速增持

  中利科技的高管们为何在此时点增持呢?

  一方面,2015年4月22日是中利科技预约披露2014年年报的时间。按照相关规定,年报披露前一个月为缄默期。如果高管有意在年报公布利好前进行增持,就必须在3月23日之前买入。

  另一方面,2015年3月16日公布的《国家能源局关于下达2015年光伏发电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引发光伏行业众多上市公司的股价均表现出彩。同期大盘也向上突破了前期高点,中利科技的高管们选择在政策利好的次日开始大规模增持,部分原因应该也是害怕光伏行业的政策利好导致公司股价上涨过多。

  关联定增带来市值管理动机

  最后一种可能则是高管们的增持本被安排在公司有拉抬股价的市值管理动机的期间内。根据2014年4月2日披露的《非公开发行股票发行情况报告暨上市公告书》,中利科技将有大量限售股在4月3日解禁,其一年前定增的成本是14.30元/股。表中显示,公司控股股东王柏兴认购的440万股股票限售期为3年,到2017年4月3日解禁,其他投资者认购的8330万股限售期为1年,到2015年4月3日解禁。值得注意的是,获配对象中有著名的“牛散”投资者胡关凤。按照以往其参与定增的历史经验,被投资的公司股票之后一般都有相当惊人的涨幅,这其中的奥妙却不为大众所知。按照3月20日的股价,这8330万股即将解禁股票的市值约为22.5亿元,较当初的定增价格增值约1倍。如此规模巨大的股票如果要在市场出售,在没有其他利好支撑时无疑难度较大。因此,如果“小非”们存在解禁后出售的动机,往往要利用上市公司配合出台利好、拉高股价后才好减持。

  有学术研究发现,有大股东参与定增的股票往往能以较大的优势跑赢大盘。其背后的逻辑不外乎是上市公司大股东进行了所谓的“市值管理”,低价买入后再释放利好增加公司价值,为大股东及参与定增的利益相关者服务。中利科技此次定增最早于2012年8月24日的相关董事会临时会议审议通过,但迟迟得不到落实,中间多次延期直到2014年4月才正式完成。定增的定价基准日为2013年6月29日的相关董事会临时会议公告日,按照有关规定发行价格不低于该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股票交易均价的90%,即11.61元/股,除权后为11.51元/股。从公司当时的股价变动中可以看出,该定价基准日的时间选择是在股价大跌后才进行锁定,结合控股股东王柏兴参与认购的动机,不排除当时公司可能对股价进行了打压,以帮助控股股东以及利益相关人以较低的价格购入股票。

  那么,现在是否有迹象表明中利科技在拉抬股价以帮助随后的“小非”减持?

  业绩修正推迟利好有助解禁

  中利科技的管理层在“小非”解禁期附近存在市值管理动机的一个信号是2014年三季度的业绩预期修正。公司在2014年10月13日发布公告称,其前三季度预期将亏损19072.80万元-11689.78万元,这与此前的披露大相径庭——公司于2014年8月9日在《2014年半年度报告》中预计盈利6040万元-9360万元。中利科技对业绩预期修正的解释是:“公司全资子公司中利腾晖转让位于新疆110MW光伏电站,由于与三季度业绩预测时情况发生变化,没有在三季度末完成上述电站的股权转让。因此公司从谨慎性原则出发,对于上述电站的转让未确认在三季度,预计上述尚未确认收入的电站业绩将在2014年四季度实现。”该业绩预期修正一经披露,引发股价连续下跌。

  根据公司近期披露的业绩快报,中利科技2014年的营业收入为98.26亿元,同比增长21.68%;净利润3.51亿元,同比增长102.32%。可以推算出公司的四季度单季业绩爆增,营业收入为46.62亿元,净利润高达4.95亿元,和三季度表现相比是天上地下。对此,公司的解释之一是“多个光伏电站在年底的成功转让并确认收入,实现较好盈利”。

  这一减一增看起来似乎并不影响全年的总业绩,也不违反相关会计准则,但可以改变中利科技业绩利好释放的时点,进而引导市场股价进行相应的波动。而某券商在2014年底的研报或许揭示了真相:“考虑到定增参与者2015年二季度解禁,部分电站销售确认在2015年上半年,导致2015年利润分配低于之前预期”。研报中的信息暗示中利科技的三季度亏损或为有意,之前释放利空有助于洗筹,将利好集中在2015年释放,希望能在解禁期间促进股价上涨。

  资本市场动作频繁显动机

  中利科技近几个月以来在资本市场进行的各项投融资及并购等活动也非常频繁。

  2014年12月11日,子公司中利腾晖引入战略投资者进行增资扩股,国开金融、农银投资等机构出资9.8亿元,占增资后的25.2%持股比例。同时,中利科技还因筹划重大事项在12月11日至17日期间停牌(最终决定终止筹划这次定增事项)。中利科技的子公司香港中利新能源近期也计划以1.8亿港元增持联合光伏1.8亿股,持股将从2.75%增加至6.33%。另外,中利腾晖和华北高速、瑞阳基金三方还拟共同投资设立光伏电站投资平台公司。从中利科技这些频繁的资本市场动作中也可看出公司近期具有强烈的市值管理动机。

  自2015年1月开始,中利科技大规模迎来了机构投资者调研,被列入了机构新年后半月内调研最多的50家公司之一。这些调研的威力在此后的大批看好研报中逐渐体现出来。

  高管增持暗示短期将有利好

  随着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光伏产业,国内光伏发电行业将迎来快速发展,预计2015年总装机量有望达到15GW。中利科技不仅是国内较有实力的光伏电站开发商,其参股公司中利电子还具有国内领先的智能自组网技术。据披露,该公司已着手申请军工资质,2015年一旦获批也将是一个潜在的市场追逐热点。按照齐鲁券商的研报预测,中利科技2015和2016年的利润分别为1.06元和1.40元,按照目前的股价来计算市盈率并不高。在近一年股价遭受长期压制的情况下,估值尚存成长空间。

  无论中利科技的高管们在“小非”解禁前增持是有意还是无心,都说明他们对今后半年内的股价表现有相当的信心,毕竟他们新增的持股要限售半年后才可卖出。他们急于在年报披露前进行大规模增持或许说明公司近期将有利好。

  本刊特约作者 陈欣/文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