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衰退及应对政策之我见

  •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 关键字:经济衰退,政策,通胀,减税
  • 发布时间:2015-03-30 13:51

  劳动力总需求下降是宏观经济衰退的最佳信号;与大规模政府支出相比,全面减税更为重要;奥巴马的经济刺激计划存在先天不足的缺陷。

  2009年3月20日,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经济学教授厄尔·A·汤普森发表了一篇《关于经济衰退,奥巴马总统应该知道的几件事》,对当时肆虐全球的金融危机及应对政策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汤普森认为,全球性金融危机主要是奥巴马政府应对不力,没有及时注意到劳动力总需求的下降;在应对方面,奥巴马的重点不应该放在扩大政府支出的规模,例如大肆兴建所谓的基础设施,而是应该全面减税,因为政府支出不可避免地会存在“挤出效应”。

  同时,汤普森以罗斯福应对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的新政为案例,为自己的观点佐证。

  此外,汤普森认为,美联储时任主席伯南克犯下了不可饶恕的错误,奥巴马总统应该将其革职。

  随后的2009年4月3日,香港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先生发表了一篇名为《汤姆森的金融灾难分析》,对汤姆森上述文章中的论点进行了深度剖析。

  在肯定汤姆森人格及学术理论的同时,张五常先生还对汤姆森的文章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二者的主要观点在于:(1)汤姆森认为通胀对美国当时的困境有益,而张五常先生更进一步地认为美联储应该设定一个通胀率目标,刻意推高通胀水平;(2)汤姆森认为美联储在2008年中期金融危机刚爆发时犯了一个错误,不应该对商业银行存在美联储的储备资金支付利息,这样做会误导市场认为货币量在上升,但张五常先生认为不存在相关的证据;(3)汤姆森认为2008年美国的M1上升是假象,因为公众把存在金融机构的资产转移到了银行,张五常先生同样认为不存在相关的证据;(4)汤姆森认为2008年前10个月,虽然货币基础和M1都在上升,但M0在大部分时间是下降的,张五常同样认为应该将M0作为货币供应量的指标;(5)张五常先生非常赞同汤姆森关于“挤出效应”的分析,同样认为应该大举减税;(6)张五常先生认为美国的金融制度存在重大问题,但汤姆森似乎并未认识到这一点。

  以下是汤姆森2009年3月20日所发表文章的精彩部分节选。

  减税好于政府支出

  作为宏观经济出现衰退的信号,当劳动力的总需求下降时,货币权力机构顺理成章地应该扩大货币供应量,以迅速维持劳动力需求及相应的工资水平。因为如果不这样做,工人仍然会要求获得原来的工资水平,这样就会导致失业,就业率自然就达不到应有水平。如此一来,以货币政策应对失业率上升就很容易了:既然是“需求休克”导致了经济周期,经济周期出现产品竞相降价,劳动力需求下降,那么美联储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需要做的事情就是,通过公开市场大量购买政府债券,以此向私有经济注入资金,直到大宗商品价格恢复至衰退之前的水平。而通过注资阻止经济衰退、维持就业水平也是1946年所制定《就业法》赋予FOMC的法定职责。

  可惜现实不是这个样子,原因就是FOMC的很多成员都有银行从业的背景(5/12),这就决定了他们本身倾向于较低的大宗商品价格,因为银行手中很多资产有固定收益的保障,经济衰退过程中,由需求导致的大宗商品价格下降反而有利于银行财富的增加。正是这个原因,导致货币当局很少采用简单实用,同时又是法律赋予其的货币扩张政策,而是退而求其次选择减税来对抗经济衰退。事实上,以减税作为抗衰退已经成为经济的一大特色,特别是石油危机后,美国失去了能源独立性,油价开始跟随供给面的变化而变化。自此以后,减税总是与经济衰退如影随形,时点卡得如此之准倒也基本保证了经济的健康发展。

  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时,FOMC有很好的理由加大货币供应量,但是他们采取的是实施减税政策,不过倒是挽救了经济陷入长期衰退的命运。另外一次是在2003年9·11恐怖袭击后,当时由于需求锐减,随之而来出现经济衰退,本来应该扩大货币供应量,但当局采取的还是减税,美国经济终于在2004年末出现了复苏。最近的一次是2006末至2007年的房地产泡沫破灭,同时2007年还伴随着油价的飙升。如果没有2007年至2008年的减税,这次冲击恐怕也会造成美国经济在2007年出现严重衰退。如此看来,减税虽然不是最佳对抗经济衰退的方案,倒也不失为有效方案。

  2008年上半年,同时出现了房价破灭与油价暴涨,政府本应采取有针对性地宏观刺激政策(当然最好是货币扩张)。由于存在印钞的预期,2008年上半年,股票市场和大宗商品投机活动增加,但是FOMC采取的竟然是1929年胡佛式的货币紧缩政策!当年采用货币紧缩政策,投机者被“成功”狙击,但随后整个金融系统崩溃。这一次当局还是打算使用减税,但是面对2008年下半年出现的大宗商品价格暴跌(非常确定而且持续至今),国会迟迟没有动作。直到2009年2月当局才出手,而且是以凯恩斯式的经济刺激计划形式的减税方案。

  当前形势之我见

  从减税方面来说,奥巴马和民主党人确实应该听取共和党人的大幅减税建议。从经济理论来看,很多案例告诉我们两点:第一,经济衰退期间,政府大规模支出见效甚微;第二,全面减税至关重要,包括商业税。

  关于第一点,政府大量支出带来的结果是对私人经济领域支出的“挤出效应”。为了扩大政府支出,政府需要先发债,然后加大支出,这样本来会投到私人领域的现金就交到了政府部门手中,不过进行转移而已,并没有增量产生。关于第二点,以往的减税政策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不仅鼓励企业增加经营活动,而且会提高产品价格,因此纳税人预期缴纳未来税款时不必动用那么多现金。而这一次凯恩斯式的减税实在是“独树一帜”,既没有鼓励企业开展更多经营活动,却起到了降低预提税的作用。

  降低预提税不但不能增加货币供应量,提高商品价格,恰恰相反,降低预提税意味着未来会在数周集中征税,需要大量现金的可能性也增大,在现金已经“稀有”的情况下,这样的减税政策只会进一步降低价格预期,并加重经济衰退的程度。

  如此看来,奥巴马总统的非常规性经济刺激计划不会产生以往减税政策的经济扩张效应。因此,政府在决定减税时,一定要在经济刺激计划中包括真正大幅减少企业营业税的措施,而且总统对高收入人群的增税计划最好也仅限于非营业收入税领域。

  综上所述,奥巴马总统的经济刺激计划已经先天不足,虽然他此后一再呼吁增加政府支出,但面临如此深的经济衰退,如此低的供需平衡水平,如果想回到衰退前,恐怕不过是杯水车薪。

  换句话说,除非美联储大举入市,在公开市场买入政府债券(扩大货币供应量),已经持续3个月的大宗商品低迷行情(超低水平的宏观供需均衡态势)不仅会持续下去,而且将蔓延至工业制造和零售领域。当前的这些政策既忽略了企业盈利,又没有尊重独立经济学家和倾向企业层面的共和党议员观点,这不仅决定了经济衰退的命运,也基本宣告了奥巴马时代经济政策的失败。

  历史和现实相对照

  相比之下,1933年就职后,罗斯福总统力挺债务人,他没有努力推动大幅增加政府支出,而是宣布实施“银行停业整顿”。整顿期间,他让数百家无清偿能力的银行破产,然后大幅提高黄金的官方价格以及货币供应总量。随后,许多相关的商品价格也上涨,所有这些举措都令银行业毛骨悚然。最终,企业利润和就业率都得以提升,因此整个经济也稳健地踏上了复苏之路。

  到了1936年,经过前期的货币扩张之后,美国经济已经大幅复苏。此时,政府支出也开始大幅扩张。然而,这些项目效用甚微,未能有效地应对1937-1938年间的衰退,这次衰退很大程度上是由联邦公开市场操作委员会的货币紧缩诱发的。就此次衰退而言,如果罗斯福没有选择银行家玛丽娜·埃克尔斯作为美联储主席,他在第二任总统任期内本该可以取得经济上的成功。玛丽娜·埃克尔斯开始担任美联储主席的1937年,货币总体上是流出美国,并导致物价水平下降。

  2008年夏天,美联储时任主席伯南克决定对银行在联邦储备银行的存款支付利息,这一决定令人忧心忡忡,也是史无前例的,因为这一决定降低了银行向私人领域贷款的动力,从而加剧了当时大宗商品价格加速下滑的势头。而且,这一决定还造成联邦储备银行扩张货币供应的假象,因为学术界衡量货币供应量的指标“货币基础”通常包括银行在联邦储备银行的存款。这种“货币供应”相应的增加让公众产生一种假象,即伯南克正在努力抵御经济衰退,但事实并非如此。

  与此同时,另外一个常用的货币供应量衡量指标M1被人为地夸大,因为人们将其在非银行金融中介机构的相对高风险账户转移到了有担保的银行存款中。由于M1包括银行的有息支票账户,因此缺乏真实货币的基本特点。类似地,这也在普通的观察人士中产生一种印象,即我们的央行正在扩张相关的货币供应量,但事实并非如此。

  因此,由于反应迟钝,伯南克和美联储本应受到来自自由主义者的政治压力,但却成功逃脱了相应的指责。

  在衡量货币供应量的指标中,最有意义的一个是银行系统之外的美国货币存量。事实上,这一衡量真实货币供应量的高质量指标在2008年前10个月已经停止正常增长。在2008年的最后两个月中,这一指标迅速恢复到近5年的平均水平。相应地,在总统大选后的两个月中,大宗商品价格开始再度上涨。但是,从12月末开始,尽管当时随着房屋价格的继续崩溃以及随之产生的大量房屋断供现象,要求货币供应量大幅增加的呼声越来越高,但这一指标却再度放缓。因此,我们的经济体严重缺钱,美元的国际汇率倔强地上涨便是明证。

  温和通胀有助于抑制衰退

  也许,对单纯的货币扩张来说,最常见的反对声音来自大量的业余和半专业的经济学家,他们声称货币供应增加可能导致通胀。货币供应增加当然可能会导致通胀,但是,要想使劳动力需求和就业恢复到2008年年初的水平,需要的正是通胀。通胀可能导致终端产品的平均价格相应地上涨,但我们首先需要的就是这个,因为最初的冲击是来自房地产泡沫的破灭和石油进口价格的上涨,这些冲击减少了房屋所有人对相关消费品、建材以及耗能行业产品的需求。为了防止这些产品需求的减少导致对劳动力总需求的减少,最初的冲击发生后必须出现其他产品终端价格的上涨,而应对这种双重冲击的合适政策是在2008年中期之前,立即大幅增加货币供应量、提高相应的物价水平。

  对于任何心怀民众福利并研究商业周期的学术界人士而言,虽然所有这一切都一目了然,但是对2008年的总统候选人而言却并非如此,这些候选人可能意识到了平均零售物价上涨在政治上是不受欢迎的。这一点也可以用来解释2008年的政策以及11、12月最终采取的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但是它不能用来解释12月底以来瘫痪的货币政策。受益者是谁呢?是债权人,即银行家,历来如此。但是,债务人为何没有对此提出质疑?唯一明显的解释是,我们的现任政府中,不计其数的顾问都是成熟的学者和专业的官僚,和大多数从政人士一样,他们的货币收入短期内基本上是固定的。对于我们新的统治精英们来说,其金融利益与银行家们以及那些十分关注零售物价上涨的经济学家们是类似的。实际上,这些忽视企业利润的人更重视低水平的消费品价格,而非健康的经济体和充分的就业。只有学识渊博、胜人一筹的总统才能将普通民众(债务人)以及由利润驱动的经济体从这种怀有偏见的精英手中拯救回来。

  奥巴马总统应该以未能克尽职守为由要求伯南克立即辞职,因为没有哪个美联储主席能够听任大宗商品价格在半年的时间内暴跌超过75%,而未能通过大幅合理地增加货币供应量来阻止其下跌。关于美联储主席的人选,我建议,里士满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杰弗瑞·拉克博士,他是上次会议上唯一投票要求立即注入现金的美联储成员。但是,要做到这些,总统要深谙经济衰退的逻辑,克服目前将他围得水泄不通的反应迟缓的凯恩斯主义空想家们、政客们和官僚们的影响。

  厄尔·A·汤普森/文 本刊记者 石伟/译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