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阿阿胶存货暴增之谜

  2014年阿胶块累计提价82%,上市公司的收入与销量却双双下滑;此外,东阿阿胶还存在存货暴增,以及高管激励门槛过低等问题。

  东阿阿胶(000423.SZ)2014年曾连续两次大幅提价,不过交出来的成绩单却令投资者颇为失望。2014年,公司的收入不仅没有实现正增长,反而还出现下滑,且阿胶块销量已经连续4个季度大幅下滑,公司单纯依赖提价的增长方式已举步维艰。

  尽管东阿阿胶业绩表现欠佳,但高管们却仍然可以不费吹灰之力,拿到相当于白送的巨额红包,被市场质疑有损中小投资者利益。

  东阿阿胶拥有中成药、保健品、生物药等产业门类,系全国最大的阿胶系列产品生产企业。

  增长困境

  2014年,东阿阿胶实现销售收入40.09亿元,同比下降0.18%;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13.66亿元,同比增长13.52%;实现扣非后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12.64亿,同比增长9.55%。

  作为最主要的收入来源,2014年公司阿胶及系列产品实现销售收入35.87亿元,同比增长16.82%。兴业证券预计,公司的阿胶块收入规模增速约为15%-20%,阿胶浆收入增速在10%以内。

  东阿阿胶阿胶块收入的增加主要得益于价格的提升,2014年1月及9月,公司两次提高阿胶块出厂价,提价幅度分别为19%和53%,两次累计提价82%,目前阿胶块的出厂价已至2531元/kg(含税),零售价同步跟进提价,目前为3983元/kg。

  此前,东阿阿胶已进行过多轮提价。据统计,从2006年5月至今,东阿阿胶已累计涨价15次,2011年,东阿阿胶旗下阿胶块一次性提价60%,2012年,累计提价50%,2013年初,再次提价6%,随后的7月,公司再次宣布淡季提价25%。

  对于提价原因,东阿阿胶解释称,主要是作为阿胶主要原料的驴皮资源呈持续萎缩态势,导致公司的驴皮采购成本不断上升。有调研显示,目前国内驴存栏量呈现逐年递减趋势,近10年来年均递减2.6%,而由于驴养殖业的经济性差、养殖周期长,供给缺口短期难以弥补。

  自2012年6月份以来,驴皮价格开始“失控”。彼时,每公斤驴皮价格在70元左右,2013年6月涨至170元左右,2014年驴皮价格继续高涨超过100%。

  持续大幅提价无疑有利于对冲成本的大幅上升并提振业绩,但这是一把双刃剑,带来的负面效应不容忽视。

  伴随公司持续地对阿胶进行提价及驴皮资源紧缺,公司阿胶块的销量持续出现下滑。根据兴业证券测算,东阿阿胶的阿胶块2013年四季度至2014年四季度(单季度)销量同比下降幅度分别为30%、25%、4%、24%、25%。

  不断提价在维持东阿阿胶高毛利的同时,也使得其一家独大的局面被打破。

  “不提价,利润率就低,提价又会招来更多竞争者。”有投资者指出。近年来,同仁堂(600085.SH)、太极集团(600129.SH)和佛慈制药(002644.SZ)、康恩贝(600572.SH)等上市公司先后斥重金杀入阿胶市场,行业竞争日趋白热化。

  “价格的过分上涨会造成消费者流失,”有行业分析师认为,东阿阿胶激进的提价策略,或导致其终端销量最终出现大幅下滑。目前,东阿阿胶已经变成市场上最贵的阿胶,而这相当于把原先价位的市场留给了竞争对手。有药店销售人员表示,东阿阿胶频繁涨价后,跟其他品牌的价格差距拉大,使得其他性价比更高的阿胶产品更受消费者青睐。

  “目前的阿胶价格远低于人参、虫草等滋补品,未来仍有提价空间。”针对外界对东阿阿胶不断提价的质疑,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秦玉峰在接受有关媒体采访时表示,阿胶作为滋补国宝,价格的合理上涨实际上是价值回归。

  存货暴增之谜

  东阿阿胶2014年末存货账面价值高达14.64亿元,同比增长165.75%,而同期收入却下降0.18%。

  对于存货大幅增加,公司解释称,主要是因为母公司年初厂房搬迁正常生产后,半成品存货增加以及采购中药材等增加。

  事实果真如此吗?通过分析公司的存货结构可以发现,其存货中增加额最大的是库存商品,2014年末账面余额高达10.46亿元,而2013年末仅有3.75亿元。

  事实上,东阿阿胶存货大幅增加始于2014年三季度,当季末存货账面价值10.54亿元,较同期(2013年三季度末)增加103.09%,而2014年前3个季度公司收入同比下降8.68%。当时有券商行业分析师称,主要是因为公司计划在2014年9月份提价而进行了控货。

  “为了将提价政策迅速贯彻同时维护价格体系,公司在提价之前都会对阿胶块进行控货。”上述人士称。

  进入2014年四季度,上述因素已经消失,此外公司2014年末预收账款较期初仅增长34.67%,因此从备货这一角度来解释存货暴增恐怕难以站住脚。

  “终端销售不畅,在财务上往往表现为库存商品大幅增加。”有投资人士分析,从公司2014年以来阿胶块销量持续下降,似乎可以印证这一点。

  此外,《证券市场周刊》记者还注意到,有券商指出,存货增加是因为公司购置了大量的鹿茸、人参。

  招商证券分析师徐列海认为,公司合并报表每股经营净现金只有1元,主要是新设子公司介入高端药材经营,人参以及鹿茸等存货较多,导致合并经营现金流表现较为一般。

  那么,公司为何不聚焦主业而介入陌生的中药材领域呢?公司2014年年报对此毫无解释,而且也并没有披露该业务的收入规模。

  东阿阿胶的业务共分为四块,包括阿胶系列产品、药用辅料、医药贸易、其他,公司正在积极剥离贸易业务,2014年该业务的收入同比下降78.85%,而其他业务收入2.65亿元,同比增长34.87%。假设其他业务全是新开展的中药材业务,那么这块业务有必要维持高达10亿元的库存商品吗?

  不过可惜的是,截至发稿,《证券市场周刊》记者仍未收到公司方面的回复,上述问题都有待上市公司给投资者一个交待。

  涉嫌利益输送

  东阿阿胶2014年年报中表示,2015年3月17日,公司第八届董事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提取2014年度激励基金议案》,提取2014年度中长期激励基金7800万元。

  《证券市场周刊》记者注意到,2010年5月28日,东阿阿胶召开的2009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东阿阿胶中长期激励实施办法》,办法规定:依据公司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年度报告,若本年度净资产收益率达不到10%,则不提取激励基金;若本年度净资产收益率达到10%及以上时,则由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基于劳动力市场对标、经济增加值(EVA)测算等因素进行审核,确定提取比例,计算应提取的激励基金总额。

  财报显示,东阿阿胶2010-2013年提取的激励基金分别为4600万元、5600万元、6500万元、7000万元,加上2014年合计提取额高达3.15亿元。

  兴业证券认为,激励基金的计提,对维护公司管理层和管理骨干的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不过也有投资者质疑,东阿阿胶的激励门槛太低。

  “以每年净资产收益率10%作为激励基准,基本上等于向高级管理层白送。”一位医药投资人士称,2000-2009年的10年间,东阿阿胶的ROE都在10%以上,2010-2014年的ROE更是在20%以上。

  Wind资讯显示,东阿阿胶2010-2014年的ROE分别为22.36%、27.47%、26.82%、25.80%、24.81%。

  “激励门槛太低,这无异于向高管送红包,高管们可以坐等收益,根本不会去关心公司的经营状况。”上述人士称。

  此外,根据激励办法,激励基金提取额的增长率不超过净利润增长率,以2014年为例,公司2014年提取额为7800万元,同比增长11.43%,略低于13.52%的净利润增速。因此,公司存在做高净利润增速的动力。

  2014年,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13.52%,而扣非净利润增速仅有9.55%,前者之所以高于后者,是因为公司购买理财产品获得较多的利息收入,带动2014年公司非经常性损益达到1.01亿元,而2013年同期仅为4870万元。

  财报显示,截至2014年年末,公司账面上“其他流动资产-理财产品”高达8.5亿元。

  同时,2014年,公司销售费用率同比下降1.57个百分点,从绝对值看2014年销售费用同比下降12%至7.51亿元。

  招商证券称,2014年在医药商业等规模大幅下降的背景下,公司销售费用率仍然出现了明显的下降,预计主要是因为伴随阿胶块销量的下降,相应销售费用减少。

  财报显示,公司2014年的市场推广费3.09亿元,同比下降0.62%;广告费1亿元,同比下降17.81%。

  本刊记者 杜鹏/文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