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念高尔夫之技术篇(八)
- 来源:新高尔夫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做球,脱困球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4-21 13:12
——做球与脱困球
所谓“做球”,是当球位与站位良好时,为配合特定状况的需求,在出手挥杆时刻意制造球的特定旋转和出球模式,以产生特定的球路。“脱困球”指当击球显著失误而导致球落于障碍区内,或造成球位、站位极不寻常,杆头路径与出球路径遭受阻碍时,设法将球解救脱离困境,至安全处的情形。
做球的时机
1.摆脱球位与目标之间之障碍。当开球失误将球落于左狗腿球道之左侧,且一旁大树林立时,需要打出一记朝右边飞出的左曲球或左勾球才可绕过一旁的树木以提升攻上或接近果岭的成功率。
2.配合目标落球区客观条件。当旗位插于砲台式果岭右侧前方而果岭周围左侧安全但右侧危险时,可以一记高吊小右曲球停球于果岭中央或旗杆左侧,以提升上果岭抢博蒂的成功率。
3.配合打球时天候与球场状况。迎面逆风开球或进攻果岭时,需要低飞穿透式弹道的球路以减少距离损失并提高控球准度,顺风时则相反。当球道平坦干燥坚硬而有利落地滚动时,也可以偏低弹道的球路开球。侧风时则可以顺向球路来增加距离或强化球路的变化,或以逆向球路与之抗衡以利落地停球等。
4.配合个人打球时之主观状况。挥杆状况较适合产生某类型球路时,应尽量配合以减低失误率。
做球的种类与方法
1.高弹道:藉由出球时较大的杆面仰角与上扬的杆头路径加上触球时较大的撞击力道来产生。前者可选用杆面仰角较大的球杆或触球时仰起杆面,后者于设定时将球位靠近前脚或将身体重心偏于后脚,或三者组合运用,也可辅以积极高满的收杆动作。
2.低弹道:藉由出球时较小的杆面仰角与下落或平缓的杆头路径加上触球时较大的撞击力道来产生。前者可选用杆面仰角较小的球杆或触球时倾伏杆面,后者则于设定时将球位靠近后脚或将身体重心偏于前脚,或三者组合运用,也可辅以保守低短的收杆动作。
3.左曲球:
a.经由握杆方式、杆面设定、握杆力道、前臂交叉盖转、挥杆平面、收杆方式与球位设定等以调整触球期间杆面的关闭程度与杆头路径的由内向外程度以产生球之左旋和球路之左曲;
b.调整站位方向以补偿球路的左曲程度及落地滚动量以落球于目标处。
c.设定挥杆平面或站位平行于出球方向而杆面则面向落球点方向。
4.右曲球:
a.经由握杆方式、杆面设定、握杆力道、前臂交叉盖转、挥杆平面、收杆方式与球位设定等以调整触球期间杆面之打开程度与杆头路径的由外向内程度以产生球之右旋和球路之右曲;
b.调整站位方向以补偿球路的右曲程度及落地滚动量以落球于目标处。
c.设定挥杆平面或站位平行于出球方向而杆面则面向落球点方向。
做球的注意事项
1.除非有实质上的优势与合理的失误空间,并有十足把握掌控,否则宁可以最有把握的方式先接近目标而绝不轻言尝试。
2.作风应力求保守,例如多或少拿一号球杆并顺畅保守出击,此外亦须考量和预留失误空间。
3.应斟酌球路的变化对整体击球距离的影响。
4.“做球”由于多偏重于站位、球位、握杆或重心等设定上的调整并尽量避免以挥杆执行方式来达成,所以应建立在稳建产生直球与正常弹道的标准挥杆执行方式之前提上,并于执行时极力避免执着于所要产生之球路或结果,而仅仅专注于“平常意念”并辅以必要之局部“调整意念”。执行前应不断采排,及至入于“机器人”境界时即趋前专注执行并极力避免关切结果。
脱困球的时机
1.摆脱击球点球位本身之困境。球深陷于软沙、长草或泥土中,落于矮树、斜坡上、树叶堆或水中,停于硬土或秃草上等非比寻常的球位而导致杆头无法以一般方式触球时。
2.摆脱执行时球杆或杆头路径之障碍。以一般方式挥杆时球杆或杆头会被长草、树枝或树干等不可移动之障碍物所阻碍。
3.摆脱球位与目标之间之障碍。球位与目标之间直接受到土坵、树木或球场设施等不可移动之障碍物之阻碍。
4.配合击球点站位之障碍。站位设定显著前后左右高低不平与执行挥杆时重心不易维持时,或受障碍物阻碍无法以正常方式设定及执行挥杆时。
脱困球的种类与方法
处理脱困球的原则是尽力评估球位与站位等对设定、挥杆、触球与球路等的影响,再选择较保守与能力许可之合理触球策略,之后再调整设定与执行方式和动作等来达成。技巧应由处理短杆的特殊状况与实际遭遇与处理状况时的经验中逐渐累积养成。
1.不良球位:以尽量避开或减轻障碍对触球之影响或增加触球后顺利出球机率的方式处理。
当球陷于长草中时,可选择以下方式解决:
a.选杆上应采用杆面仰角较大与杆头底部较宽阔平滑者,如大仰角之短铁杆或铁木杆等,以利滑过长草并提升出球角度;
b.设定时则可将球位酌情偏后,以利杆头于下行时触球;
c.执行时,上杆不妨迅速曲腕,以避开长草之阻碍;下杆时则应维持曲腕角度延迟释放,以双手领先杆头加速通过击球区的方式触球,以尽量避开长草之阻碍并有利杆头于下行时将球吃起,亦即以较陡峭之上下杆方式改善吃球角度;其间尚应酌情紧握球杆,以稳定杆面方向。
2.不平球位:即球位与站位处于不同高度或平面上的情况。
a.下坡球位时,应酌情将球位设定于接近站位与后脚,以利杆头优先扎实触球;同时将肩膀调整与坡面平行或将重心降低并移近后脚,以维持重心稳定;再斟酌藉由少拿一号球杆或保守执行等方式,以补偿因设定与执行时杆面仰角与触球方式对弹道与距离之影响。
b.平缓上坡球位时,清脆扎实触球较易达成,故所需做出之调整也较少,执行时也可较为积极大胆,但仍应留意重心稳定之维持与击球球路对距离之影响。
c.陡峭上坡球位时,首重维持重心稳定,故可将重心降低并移向前脚,并可藉由多拿一号球杆并握低握把或保守执行,以补偿因设定与执行时杆面仰角与触球方式对弹道与距离之影响。
d.侧坡球位高于站位时,挥杆平面将趋于平缓,因此触球时杆头路径易偏于“由内向外”与杆面倾向碰触于球之底部外侧而产生左旋球,尤其是当坡度愈险陡与杆面仰角愈大时也愈为显著。因此于设定时应予以考量和补偿,例如打开站位与打开杆面等;也应尽量使杆底平贴于坡面以利扎实触球。
e.侧坡球位低于站位时,挥杆平面将趋于陡峭,因此触球时杆头路径易偏于“由外向内”与杆面倾向碰触于球之底部内侧而产生右旋球,尤其是当坡度愈险陡与杆面仰角愈大时也愈为显著。因此于设定时应予以考量和补偿,例如关闭站位与关闭杆面等;同时应将重心降低并于执行时趋于保守和限制挥杆与收杆幅度以避免失去重心而触球失误。
3.不良站位。
当球落于沙坑前缘之底部,设定时前脚须抬高踩于沙坑外斜坡,后脚则踩于沙坑内,此时应以维持重心平衡为首要考量。正常设定站位遭到树干占据或阻碍,此时可试着改变设定方式或击球习惯。
4.球杆或杆头路径受阻。
正常方式上、下或收杆时球杆触及树枝或树干等,此时仅能减短挥杆幅度但增加挥杆力道或改变设定方式。杆头遭到长草的牵绊或击中石块时,应仔细评估影响。
5.出球路径受阻。
当球位于树叶茂密或疏松之树下或林中时,应打消直接进攻果岭的企图,改为寻求重返邻近球道或其他优质球位等最安全保守的方式。可选择低仰角度球杆并将球设定于靠近后脚,再以起劈或推杆的方式将球以低弹道的球路“拍出”。或是球位与目标间受大树或其他障碍物所阻挡,但球位仍为良好并能以高弹道球路飞越时,可选定瞄准目标并以高弹道球路的设定与执行方式处理。其间应假想障碍物不复存在或超脱障碍物的存在,专注执行意念并极力避免关切结果。
脱困球的注意事项
1.首先切忌灰心绝望、紧张焦虑和恼怒急燥,要将球脱困前应先将心境脱困;接着应若无其事、心平气和并按部就班地思索与评估解决之道。但也切忌慢条斯理、反复犹豫与过度彩排等有意或无意的拖延时间。
2.应仔细评估任何个人能力范围内合理的处理球机会,否则应宣布为“无法处理球位”,并以“罚杆抛球”处理之。“铁齿”、“死要面子”、“逞英雄”与“救球心切”等一时失去理智,是一般球友在面对此等状况时之通病,也是成绩“打爆”的最主要原因。
3.若勉强存在合理之触球机会时,则应小心谨慎地以最稳当的方式先将球脱离至邻近之开阔与最佳出手的球位,务必以“先将状况解除或脱困”列为优先考量,再藉由下一杆等往后的机会将失误加以弥补。
4.平常打球或练球时,应以不影响打球进度与妨碍他人的情况下,尽可能地把握处理脱困球之机会。于练习场时则可以改变设定或球位但固定站位或反过来之方式或以改变执行方式等加以练习,并留意其对触球、球路与重心维持的影响。
作者:高尔夫搞你个迷糊(意念高尔夫创办人/2002美国USGTF第三级专业认证高球教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