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C天天挖墙角,李彦宏就不担心?

  以VC视角来看,拿到创业资本的黄金组合是,一个百度搞技术的人,加上一个腾讯搞产品的人,再加上一个阿里搞运营的人。你怎么看?

  在创业热潮下,“有各种各样的VC在我们大楼旁边的咖啡馆里长期驻扎,天天在那里和我们的员工谈,想把他们忽悠出去,去创业。”这是李彦宏在4月24日证监会演讲中刚刚自爆的内幕。人才可是企业的根基,李彦宏就不担心?

  BAT(百度、阿里、腾讯)经常作为一个词出现,但是三者又大不相同。如果以VC的观点来看,拿到创业资本的黄金组合是,一个百度搞技术的人,加上一个腾讯搞产品的人,再加上一个阿里搞运营的人。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百度的重点是人工智能(技术基础创新),腾讯的微信成了最热的应用(产品与市场),阿里云和电商在中国独大(服务与运营)。你看,BAT在生态链中的位置是如此不同。

  VC天天挖墙角,百度怎么办?

  企业管理者恐怕最痛心的就是流失了骨干技术人才,这注定了人才之争就是一场残酷的追逐。当王劲、吴恩达、余凯、王海峰、张潼、吴韧、徐伟、张亚勤八大全球华人顶尖专家都不约而同来到百度的时候,人才之争似乎冥冥之中也是一场笃定的追逐。

  能将这么多来自谷歌、Facebook、AMD、微软等企业的全球华人顶尖专家聚集在一起,本身就是一件值得仔细琢磨的事。其实,股票、期权、收入根本不足以留住一个全球顶尖人才,换句大白话,他们本身不差钱,甚至还有很多VC愿意出钱。甚至,尊重人才的氛围,畅所欲言的环境、宽松试错的研发条件,也不足以留住一个全球顶尖人才,因为这是全球任何一家顶级企业必定延续的技术基因。那百度凭什么?

  企业该不该做基础创新,其实一直是业界探讨的话题。以往由国家战略投资的研究所和高校一直是基础创新的“象牙塔”,因为基础创新投入巨大,且回报风险也巨大,从商业角度讲不利于一般企业开展。但是,如果企业有能力在基础研究上投入,这样的投入带来的创新不是同一市场的差异化竞争,而是创造一个新的市场,甚至一个新的产业阶段。

  在基础创新领域,顶级技术专家还具有群聚效应。因为所有技术天才都已经意识到,一个绝世高手带着两三个助手就能完成重大创新的时代已经过去。这是一个全新的世界,是社会化分工越来越细化,专业知识越来越完备的全新时代,创新的关键并不仅仅在于个别技术、个别人才的突破,任意领域的重大创新都需要团队协作。与全球最聪明的人并肩作战。

  技术信仰能做什么?

  肯做基础创新的企业首先还必须是成功的企业。显而易见,只有成功企业才可能有大量“闲钱”去投资研发,基础创新的投入更是巨大。当然,成功企业也不单单是规模巨大、营收颇丰,更重要的是它必须具备成功企业的基因——敢于创新,甚至还要顶得住华尔街的压力。

  换句话说,就是短期利益和长期战略的冲突。但百度早已明白,人才之争就是一场残酷却笃定的追逐。

  (陈翔)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