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在成都——第十三届中国国际软件合作洽谈会见闻
- 来源:中国计算机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5-05 08:02
成都正在成为国际知名的软件企业主流聚集区、国际软件产品和信息服务主要提供地。同时,在践行“互联网+”、构建智慧城市、基于信息技术的制造业智能化方面,成都也走在了前面。
4月23日—24日,第十三届中国国际软件合作洽谈会(以下简称软洽会)在成都成功举办。作为国家软件产业重点基地和中国软件名城,多年来成都一直致力于将软件产业作为重点产业发展。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速,软件和新型技术服务业也正在加速与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业态融合,并加快延伸到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优势行业,以及食品、建材等传统产业,由此也成为推动成都发展的重要力量。
软洽会创办于2003年,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12届,作为推动软件服务业发展、打造中国软件名城的国际化平台,软洽会见证了成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跨越式发展。
“互联网+”落地
今年两会后,“互联网+”成为了业内广泛议论的热门话题。现在,成都也站在了“互联网+”的潮头。去年,神州数码和成都市政府签订了市民服务融合平台的战略合作协议。在本次大会上,双方正式将这个平台向全成都发布,这也是成都市委市政府落实“互联网+”战略的一次具体行动。该平台通过互联网的方式把政府的服务、公共的服务和商业的服务进行融合,为市民提供一站式服务,让每个市民通过手机、电脑、电视等各种终端了解成都市政府向市民提供的各种各类的公共服务,并能实时了解提交服务请求后政府内部的工作进程,让市民与政府相关部门及时沟通。不仅如此,神州数码还把社会的公共服务同成都政府的公共服务一起打通,让生活在成都的市民能够得到社会更多的关照和服务,感受到互联网的魅力。
“‘互联网+’不仅是消息层面的对接,更重要的是能够把业务层面和数据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平台,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这样一个平台是与成都市领导对互联网和智慧城市的深刻认识,各级官员的勇于承担和有所作为、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分不开的。”神州数码控股公司董事局主席郭为表示。
成都市民服务融合平台的名称叫做“在成都”。为市民带来的便捷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把城市所有的服务整合在一个平台上面,实现在一个平台就可提供所有的服务。二是在使用方式上非常便捷,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是通过百度搜索结果可以直达这个服务。第二会按照生命周期的方式梳理所有的服务,比如已经提出了一个婚育服务,用全生命周期的方式梳理,对市民来说他只需要做婚育方面的查询,所有的服务都可以在里面找到,不需要以其他方式寻找。第三是提供了更深层次的服务,除了简单查询之外,还可以提供一些办事办证的便捷服务,比如港澳通行证办理,可以做到足不出户在手机上发一个请求,有工作人员上门取证,办完了再把证送上门来。
智慧成都
目前全球约有1000多个城市推动智慧城市的建设,其中亚太地区约占51%,已经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期,成都市此前也制定了智慧城市试点示范方案,并在随后的方案实施中取得了一定成果。近年来,成都市始终致力于信息化与产业提升、市民生活、公共管理的同步推进,通过建立健全政策支持措施、构建完善技术支撑体系、积极推进智能化示范应用、同步推进信息产业加快发展,着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成都市通过大力实施宽带成都、光网城市、无线城市、三网融合等工程,统筹构建智慧城市的网络传输体系、数据资源与容灾体系、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和应用支撑体系,构建起了较为完善的智慧城市技术支撑体系。目前,成都拥有省外辐射的光缆通达方向达到8个,干线出省光缆30条,城域网出口总带宽超过1.5T,开通了国际直达专用数据电路,通信骨干网络通达传输能力名列中西部前列;全市居民光纤接入覆盖440万户,无线通信网络覆盖100%行政村,Wi-Fi覆盖城市大部分热点区域,在中西部率先迈入移动通信4G时代,初步构建起了城乡一体、公平普惠的基础网络环境;已投运的西信中心、万国数据、中立数据IDC和曙光公司成都云计算中心已在经济社会多领域实现云计算商用服务。
此外,成都市以民生和公共服务为重点,实施了一系列信息化重大应用示范工程,率先开展了以智能化为特征的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在智能交通、城市管理、食品安全、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现代物流等领域的示范应用,肉类蔬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应用水平全国领先,全市信息智能化应用总体水平位列中西部前列。已建成了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智能交通系统、重点污染源监控预警系统、水资源安全监测调度系统、安全生产监管系统、城市应急联动指挥系统、基层公开综合服务监管平台等一批较为成熟的智能应用系统,促进了城市管理的精细化、便捷化、智能化,提高了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和效率。
如今,成都市抓住了智慧城市建设创造的应用需求和市场机会,积极培育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成功促进了智慧城市建设与信息产业良性互动发展。
成都制造2025
成都始终都把软件和信息化技术列为战略性、基础性和支柱性的产业加以培育和发展。
此前,以中国软件名城建设为新起点,成都市就先后出台了《成都工业1313发展战略实施计划》、《中国软件名城425发展规划》、《关于实施信息消费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实施、实现工业转型的若干发展意见》等指导文件与规划。
现在,成都正在结合国际上的工业4.0标准与中国的制造2025思路,研究“成都制造2025”。而基于信息技术的制造业智能化,成都的软件产业在城市建设、城市管理中,在改造传统产业的提升中,在新兴产业的推动中,都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成都市过去的努力,造就了成都软件服务业发展的黄金十年,我相信通过本次软洽会,成都有能力再谋划未来的黄金十年,也就是到2025年,成都的工业制造将实现基于信息技术的‘机器人换人’,让机器人代替人来支撑产业发展。”来自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的刘永成在本次大会的发言中表示。
实际上,为了实现“成都制造2025”中的关键目标,成都正在围绕机器人和智能制造产业展开布局。据悉,目前成都正在积极布局机器人产业,优先发展工业制造领域机器人,稳步发展家庭服务型机器人,培育发展机器人维修、培训与服务产业,力争将成都建设成为国内重要的机器人研发制造基地。
另据报道,目前成都已经有机器人及其相关配套企业20余家,在机器人本体研发制造和应用集成方面已经各具特色,逐步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去年,全市机器人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99亿元,年增长速度超过20%。同时,成都加大了机器人和智能制造领域的人才储备,包括四川大学、电子科大等在内的高校都已经在机器人结构设计技术、机器人运动仿真、机器人视觉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很多的研究成果。
本报记者 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