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见不如怀念
- 来源:青春期健康医学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偶遇,青春,理科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5-05 14:52
每一个人的生命里都会有这样一个人,镌刻在青春的墓志铭上,被小心翼翼地珍藏在心底,在一起或者不在一起都没关系,唯愿他(她)幸福、快乐。
一
与赵初雪初见之时,林永远是班上的学习尖子,赵初雪却只是个天天穿着校服的普通少女。
因为近视看不清黑板,赵初雪上课时常常无聊得打瞌睡,却有几次在语文老师提出某个刁钻问题时,趴在桌上睡意朦胧地说出答案。也许从那些时刻开始,赵初雪奇特的举止,击中了同样正处在青春期的林永远的那颗少男心扉。
赵初雪成了林永远青春热情的安放之处。只是,这一切,赵初雪并不知道。
赵初雪对作为学习尖子的林永远有着难以免俗的好感。偶尔在课间休息时对上林永远厚厚眼镜后面灼热的目光,心里会有某些奇异的感受升腾,旋即熄灭。劝自己,错觉吧,这个学习尖子怎会对自己有别样情愫呢?
那时的赵初雪,正深深迷恋长得极像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的同桌,她常常看着同桌白里透红的皮肤、或者长长的睫毛发呆。
每天中午,赵初雪都会和要好的女同学到学校后山散步,有时候偶遇林永远,女同学说:他多丑,多黑。赵初雪心中对林永远的好感又打了折扣。
后来,分班了。想读文科的赵初雪,被身为文科班主任的语文老师断然拒绝,理由是赵初雪作文都写不好,读什么文科班呢?还是随大流读理科班算了,考上大学的几率大些。被点中死穴的赵初雪无奈地选择了理科。
不曾想,分班那天,选择读文科的同桌约了赵初雪在同桌干姐姐租住的房子里谈心。同桌语重心长地讲了很多话劝她,明确说她适合读文科,读理科是不行的。赵初雪很感动,原来同桌心里是在意她的,但是懦弱的赵初雪回忆起老师的话,想想自己虽然喜欢文科,却没表现出特别的天赋来,如何说服语文老师呢?她心里面发起愁来。犹豫再三,想想或许成绩不好的学生读理科上大学的几率要大些,最终还是去了理科班。
分班后,文科极好的林永远居然也去了理科班,每天坐在第三排,看着第一排赵初雪的背影。只是当时的赵初雪并不知道背后有一双关切的目光,她只是好奇林永远怎么来读文科班呢?如果他选择读文科,老师定是求之不得的。难道想挑战自己吗?这样一想,赵初雪不免有些佩服他了。那时的赵初雪,天天盼望着每四个星期轮换一次座位到教室最右边。因为那里对着门,下课时可以原封不动地坐在板凳上,不动声色地望向对面右手侧第二个班级的门。偶尔看见以前同桌的漂亮侧影,就会觉得心满意足。一个月后,深感理科不适合自己,他明智地回归文科班。
二
高考后,语文和英语都很好的赵初雪,因为数学物理太烂,以几分之差略微遗憾地考上了一所二本。她至今还记得临高考的前一天,学校放假,但自己仍然认真地把语文老师发的最后一张模拟试题做了,带到学校请老师批改。那位文绉绉的老师,拿到卷子时望着她几度欲言又止,最后貌似轻描淡写地对她冒出一句:“其实你还是适合读文科。”随后兀自舒了一口长气,似乎觉得这样可以减轻当初坚决不让赵初雪读文科班的内疚。赵初雪略微懵懂的看了老师一眼,没有言语。她知道老师当时也是为了她好,只不过看走眼了。
赵初雪进了大学,一切按部就班地进行,没有太多的新奇,也没有遗憾。因为读大学之前她就读了很多描述大学生活的文章,对上大学这事,心态平和。略微惊讶的是,林永远居然给她打电话了。
赵初雪再愚钝,也能隐约感受到林永远的那么点儿意思,并且常常不自觉地从同学旧友的闲谈中,默默关注有关他的消息。之前听说林永远对补录自己的重点大学不太满意,想重读来着,复读了几天最后还是选择继续读大学。
赵初雪以为他们之间也许仅仅算无疾而终的暗恋关系,不再会有其他发展的。
林永远在电话里有点艰难地告诉赵初雪:分班时看到她选择了文科,他深深地为她感到遗憾。他坚信她属于文科,怎么能做出这样错误的选择?因为怜惜,林永远决心帮她一次。于是央求赵初雪的同桌,无论如何要郑重地劝她一次——读文科,理科不适合她。并向同桌强调不能透露出是他的主意。知道来龙去脉的那一刻,赵初雪的心绪很复杂,原来……林永远是懂她的。默默地观察揣摩,对她的长处了若指掌,也敏锐地察觉到她对同桌的那丝若有若无的情愫。他倾心于她,她倾心于同桌,如同暗恋食物链的一串蚂蚱。
林永远清醒地知道:于赵初雪而言,同桌更有说服力。默默地作了那个幕后人,遗憾地看她最终做出一个不合适的选择。事已至此,林永远开始了对她的正式追求,国庆假期,他专程跑到她的学校看赵初雪,她原本答应得好好的,临见面又退缩了。借口有事不在学校,让他空欢喜了一场。他无奈地回学校了,却不忘请与赵初雪同在一所大学的高中男同学,代替他买了一篮鲜花给她。收到花那天,赵初雪欢喜地找来一只大大的矿泉水瓶,把花插进去,每天换水,小心地侍弄那些玫瑰、满天星、以及马蹄莲,直至她们枯萎。盛花的花篮被她留了下来,放在书架的上面,当成小型的装饰水果篮,时常盛满了圣女果、橘子之类的水果。
放假回家,林永远约赵初雪出来,递给她一个包,说买了一身衣服给她。她不要。他坚持,本就买给你的,你不要我就扔了。说完还真的就扔在地上。赵初雪无奈捡起,回家。妹妹看见衣服,说还不试试呀?人家的一片心意。经不住劝说,一穿,竟如量身定做的一般,便开心地收藏起来。
想起某个假期的某个夜晚,两人一同走在寂静的马路上,虽然目不斜视,赵初雪却能明显感觉到走在自己右后方的他的紧张。他全身都在抖动,似乎有几次想握她的手,但最终退缩了。她心里有个地方轻轻叹了口气——这样的感情是不对等的。似乎在感情的天平上她一直高高在上,他却是卑躬屈膝。
就这样磨蹭了两个学期,尽管感觉那里不对劲,赵初雪还是在大二暑假开学返校后,于是电话里答应了做他的女朋友。
随后的一个月,她与他打了几次以恋爱为名的长途电话,猛地发现了异地恋的无趣以及未来的不可知。于是打电话要求分手,并学着看过的书里的句子,对他说:“我们以后最好不见了吧,相见不如怀恋。”大概他也有相似的感受吧,默许了。
就这样结束了。
三
赵初雪对林永远的最终遗弃,究竟是因为她的明智。回头细细想来,虽然明了他的一颗心。她对于他的热情,却有着不可信任的直觉。他的浪漫飘逸是她所欣赏的,但也是她无法把握的,以至于自己无法焕发出同样的激情去应和。最终,她没有像某些女孩子那样,从追求自由的爱开始,然后又为爱所困,她作为一个因了广泛阅读还算“视野开阔”的学生,清楚地知道“适合他的女朋友是另一位思想更复杂、长相更漂亮、脚步更自由的女子”。她于他而言,是一个被他无数次幻想理想诗化的女子,一个脱离了现实只存在梦幻之中的女子。
选择一个一生相伴的爱人,要考虑的因素很多。
她遇到他的时候,对他怀有的是和其他人一样的对成绩优异的同龄人的好感。但上大学后了解某些事情的真相后,她几乎会被他的性格、热忱和他对自己的狂恋所迷惑。但她也深深知道,他的出现是她生活里的一个奇遇,不至于让她背弃通俗规则下的人生路。犹如名为《偶遇》的诗里说的那样: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惊讶/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文/陈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