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O2O,火爆背后抵不住的隐忧

  《饿了么》是这两年来在资本市场处于火热状态的餐饮外卖O2O的一个代表,其估值高达10亿美元。高估值的不止这一家,还有许多在线餐饮外卖创业公司获得了巨额融资。但为何到现在为止,这个行业仍然看不到盈利的希望?

  行业火热

  餐饮外卖公司做的是在线平台,本身并不经营外卖业务,而是要把餐饮企业集中到平台上对外提供服务。这有点类似于淘宝的模式,外卖的卖方和买方存在一个马太效应,即卖方越多买方也越多,而买方越多又能进一步促进卖方在平台上的聚集。一旦这种马太效应形成了,居于其中的外卖平台将会获益颇丰,商业前景看好。

  外卖市场占餐饮市场的10%份额,这个市场规模大概在700亿元人民币左右,并且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能用O2O的方式将这个市场开发出来,不管对于卖方还是买方来说都意味着效率的提升和服务的完善。

  问题重重

  但这里面存在的问题在于,餐饮是最难实现标准化的一种服务。大多数走平台模式的餐饮外卖公司,也很难对平台之上的服务提供商进行标准化约束,甚至无法对外卖的质量和售后有多大控制力。外卖O2O的用户体验参差不齐是公认的,订单处理速度慢,送餐速度慢,合作餐馆质量差,存在食品安全问题等,在当前越来越突出。

  平台模式的一个特点是海纳百川,在资格准入上尽量降低门槛,指望用市场力量对服务差的入驻企业进行淘汰。在这个过程中出现服务质量参差不齐,也是必然的。未来影响这一行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正是在于服务的标准化,包括食品安全卫生和售后支持,这些问题大多要平台来加以解决,入驻的餐饮企业是无力也无动力去把这些事情做好的。

  何时盈利

  从接受大众点评D轮融资开始直到现在,《饿了么》的订单数出现大幅飙升,从每天10万单升至目前的每天100万单,撇开这其中的水分不谈,这个市场正处在疯狂吸收用户阶段,一些细节上的东西仍是他们无暇顾及的。订单有这么大的升幅,只能通过开展大规模营销活动取得,俗话说就是烧钱和补贴。但这何时是个头,或者说平台何时能结束补贴状态,并从中获得盈利,是能否把这些外卖O2O昂贵的估值坐实的基础。

  O2O项目与互联网项目及传统项目都不一样,是一种居中的形态。互联网项目多不需要赚钱,把用户圈进来以后,赚钱机会多得是。传统项目是必须赚钱,不赚钱就意味着无法持续。而对于O2O项目来说,由于市场太过庞大,只能通过业务发展获得源源不断的现金流,才能维持其发展,单纯的烧钱是不行的。

  因为消费端和服务端在平台中,都是缺乏忠诚度的,外卖并不是用户的刚需。一旦补贴消失,也许这些用户也就跟着消失了,因为能够获取一顿午饭的渠道实在太多,平台对消费端的控制力明显偏弱。而在服务端这块,你平台今天能给我带来客流,我就在你这里,带不来客流,我完全可以离开,外卖并不是我赖以生存的唯一来源,只是我业务的一个增量,即便外卖业务完全归零对我也做不到伤筋动骨。

  文|葛甲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