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做最好的室内导航工具 一个关于《虾逛》APP的创业故事

  在陌生的道路上需要寻找某个地点的时候,你会怎么解决呢?或许绝大部分人都会掏出手机,使用导航APP查询一番,看看该怎么走。这一招在露天的环境下确实有效,可如果你是在室内呢?比如在某个百货商场找店铺,或者是在地下停车场里找自己的车。这时候无论是高德还是百度肯定都不管用了,我们能依靠的只有自己的眼神和直觉。难道就不能在室内也导个航?当然没问题,因为现在有了《虾逛》。

  室内导航,巨头留下的机会

  相信对室外地图导航产业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这个行业已经处在一种巨头垄断的状态之下,用户量最大的产品(例如《高德导航》和《百度地图》),地图数据提供商(例如四维图新)的背后都有着BAT(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三巨头的身影。这些产品和提供商凭着近乎无限的资源几乎将整个蛋糕瓜分殆尽,对于创业团队,可以说连渣都捡不到。

  但就在这样严峻的市场环境下,还是有聪明人发现了别样的商机,那就是室内定位导航。这是个啥?应该是个什么样子?简单地说,室内定位可以定点到室内具体的某个位置,导航则是一个点到点的过程。举个例,用户要到某商场的某店铺购物,那导航应该从他踏出家门开始,直到进入店铺结束。这个过程,其实包含了好几个部分:从家门到停车场,从家中停车场驱车到达某商场停车场,从商场停车场到店铺门口。可是,由于目前GPS信号在室内的精确度非常低,偏移距离远,导致室外GPS地图定位功能在室内近乎失效,于是目前的导航类产品就只包含了前两个步骤,室内定位这个难题就算是巨头也没有最佳的解决方案。没有好的解决方案,这就意味着这是一片市场的真空,是巨头留下的机会,创业的好地方。而当时正在微软任职的杨曦就看中了这个商机,决定自己创业。

  创业,技术难题是拦路虎

  杨曦,毕业于卡耐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系,毕业之后先后就职于北美的VMWare和微软公司,从事技术和产品的相关工作,在商业地产和室内导航技术方面有着丰富的资源和经验积累。

  在工作期间,他通过长期观察发现,虽然巨头在细分的室内导航领域布局,但他们更加偏向于接入而不是落地。而且,虽然巨头在室外定位导航这一块占据压倒性的优势,但是室内定位的技术和基于GPS等技术的室外定位导航不一样,在精度偏低以及室内大型遮蔽物使得GPS不可用的情况下,室外定位导航技术不适合直接复制到室内来使用。杨曦认为,这所有的因素结合起来,就给了他一个很好的做室内定位导航的机会。于是在2014年,他带着多年积累的技术和经验回国,回国后很短时间内获得了曾李青先生的数百万美元的天使投资。2014年9月,志展云图正式成立,杨曦开始了自己的创业。

  要在室内定位导航这个领域中创业,首先要面对的就是技术难题。关于这一点,巨头和创业者都在不停的尝试,可用成熟的GPS技术始终无法得到解决,需要使用其他的方案。可虽然目前的室内定位技术,在业界看来有三种较为成熟的方案:Wi-Fi、蓝牙和惯性导航,但它们也有着各自的缺点。由于iOS 6之后,苹果屏蔽了Wi-Fi扫描的接口,就没法在iPhone上基于Wi-Fi做室内定位。如果使用路由器进行,又会造成定位精度下降。蓝牙定位则依赖于用户到蓝牙信标的距离进行测量,通过多个信标来确定用户的位置。可这种测量方式偏差较大,很不稳定,定位延时也比较大。那换成惯性导航呢?惯性导航的累计误差比较大,而且每个人的步长不同,也很难长距离精确定位。

  面对这样的问题,杨曦和团队都认识到,如果只用单一技术几乎不可能达到在室内进行精准定位的效果。于是,在经过长期的讨论和反复研究之后,他们决定采用蓝牙和惯性导航融合的方式进行定位。通过惯性导航技术快速更新位置,并通过机器学习的方法学习每个人的步长,用于推导惯性导航的结果。之后,再通过蓝牙定位的结果进行矫正,避免累计误差。最后再运用卡尔曼滤波(一种利用线性系统状态方程)的方法减少位置的跳变。此外,定位的结果还和地图信息相结合,进一步减少位置估计的误差。

  确定了技术细节之后,产品的开发就开始了。由于杨曦和他的团队成员都有着丰富的相关经验,产品很快就开发了出来。2014年11月,《虾逛》正式登上App Store,次年4月,Android版本也开始公测并发布了正式版。由于《虾逛》的定位结果能快速跟踪变化,楼层切换延时很小,在商场的主要区域定位精度在3~5m左右,能满足绝大部分LBS的需求。在近半年的时间里,《虾逛》在好评声中收获了第一批种子用户,产品的知名度也在稳步提高。

  商业模式,要有自己的想法

  创业,是为了自己的梦想。可是,创业是一门生意,生意就需要挣钱,这也意味着无论怎么创业,一个靠谱的商业模式必不可少。

  在创业之前的长期观察中,杨曦就发现室内定位导航对用户和商家来说都是一个需求,基于LBS需求所衍生出来的商场信息精准推送服务和其他服务有着巨大的商业潜力和价值,这也意味着服务提供商有着天然的商业模式。可是,这只是一个模糊的方向,到底要如何做,谁的心中也没底。

  在团队的不断讨论中,他们发现相对于室外导航,用户在室内定位导航这个不同的场景中有着不同的需求:前者更适合提前规划,而后者更多是一种即时的需要。也就是说,用户很难在出门前就决定好自己要将车停靠在哪一个车位,或是首先要去逛哪一家店。用户可以在出门前就规划好前往商场的路径,而对于在商场中的导航更多是用户在商场内部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实时产生的需求。这样就导致其中存在太多的不确定性,也正是难点所在,众多创业者、巨头公司都还处在探索阶段,因此清晰的商业模式尚未浮现。即便如此,团队也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大体来说就是凭借位置信息和用户数据来变现,后续O2O的计划必然是将用户导购、商铺导流和用户互动结合在一起。

  为了能更好的探索室内导航的商业模式,团队决定将导航的室外部分交给成熟的室外导航服务提供商,而自己则专注于满足用户在商场内部的导航需求。同时也在寻找一种合适的方式,以开放的心态积极加入现有的O2O生活闭环。

  未来,充满期待

  截至目前,《虾逛》上线已经有半年的时间,虽然取得了一些小成绩,但杨曦仍然希望能走得更远。而面对未来,杨曦坦言已经做好了准备。

  虽然目前没有巨头掺合,但说不定哪天巨头就会轰轰烈烈地入局,而在这之前,室内导航无疑是创业者们的金矿,未来市场竞争一定会十分惨烈。对此,《虾逛》团队有着很清醒的认识:首先,互联网巨头在这个领域里更倾向于做接入而不是做落地,最近推出的“微信摇周边”功能便是很好的例子。《微信》选择了只做功能和接口,而把地推等落地实施交给了服务商。其次,商业地产公司自己做购物中心APP并不现实,消费者不会愿意下载太多不同商城的APP,而《虾逛》则可以打通不同购物中心。作为一个小团队,他们有灵活应变的优势,可以迅速抓住市场的新热点。

  目前,他们更专注于发现并解决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需求,室内定位导航只是满足用户痛点的技术手段。在不同的场景里用户也有不同的需求,所以团队认为商业地产里的需求在未来几年会形成主流。但是过程也许不是一帆风顺的,《虾逛》在这段时间里要做的就是快速试错,然后敏感地捕捉不局限于室内导航的用户刚需和市场潮流。

  而在杨曦的想象中,他希望在将来的某一天,可以和好友约上去某一商场“血拼”,过程如下:在家中通过手机获取到自己喜爱品牌的促销信息,使用打车软件叫车或依靠室外导航工具驾车前往,进入商场后再通过《虾逛》寻找到目标地点与好友碰头。这一切的服务都只依靠一部小小的手机,这就是《虾逛》的愿景。

  文|陈医生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