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读杂志?写下这个命题,感觉有点茫然。为什么读?因为需要,因为饥渴,因为偶然,因为不为什么,或者因为无聊,抑或打发时间,抑或纯粹是一种生活方式而已。
记得小时候读杂志,多半是在学校图书馆或者阅览室。那是青春勃发理想泛滥求知欲超过情欲食欲表现欲的时代,那是一个抓住什么书本杂志就忘乎所以不分白昼疯狂啃噬的年代。仗着父母亲是高级知识分子,家中藏书甚多,记得小学四五年级我就读完了中国四大名著,对那些云里雾里懵懵懂懂的情节词句大多是囫囵吞枣,但是起点毕竟很高,把那些乳臭未干的同班同学、年级同学远远地甩在了起跑线后面。一旦进入初中,优势实在明显,我不再对《儿童文学》、《少年文艺》、《十万个为什么》之类的启蒙型杂志有兴趣,开始广泛涉猎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各类杂志,每日下午课外活动时间大都泡在学校阅览室里,记得最喜欢看的是《世界知识》、《航空知识》、《地理知识》、《旅行家》、《小说月报》等等乃至高大上的《文艺报》、《文史哲》、《新华月报》。可以说上至天文地理,中到人文历史,下及杂书闲书,无所不看,无所不猎,实实在在一个不爱运动不问人间烟火的少年书呆子。
在物质极度贫乏的上世纪六十年代,我抵御胃肠强烈蠕动极度饥饿感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一头栽进图书馆阅览室,捧起一本本散发着油墨余香的杂志,遨游在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里,让精神的暴食去压抑物质的饥饿。其实我知道,阅读也是要消耗能量的,以至于我在班级里发育迟缓,面黄肌瘦,个子矮小,永远排在队伍的最前面,还屡屡因为低血糖晕倒在厕所中宿舍里马路边公共汽车上……就是这样,我完成了人生中第一次知识面信息量的大统合大吸收,为我以后的人生做了最原始的积累,尽管后来的十年浩劫荒废了我的韶华岁月,却挡不住我用知识和文化去追求人生的光明与未来。
所以说,我们那个时代的阅读很实在很具体很简单,就是一种传统的对未知世界的知识汲取,它不是考试科目的必读,几乎没有任何功利和实在的企求。再看数十年后时下的杂志和它的阅读群体,真是乱花飞溅迷人眼,五色缤纷各不同。普及性、学术性、文学性的各类杂志生生不已,包括我少年时代阅读的它们,名头形式可能已改,内容形态大同小异,可各类教育、情资、启蒙、娱乐性期刊杂志却风起云涌,在改革开放的经济大潮中如千帆竞发雨后春笋。人们的阅读习惯更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改变多多,物质匮乏时代鲜见的情资性、娱乐性期刊更是爆炸性地出现在我们的眼前。于是阅读不再只是知识的积累,它也可能是一种消遣,一种消费,一种信息的获取,一种阅后即丢的快餐,一种午后阳光下的浪漫,一种故作风雅的绅士淑女情怀,一种可有可无置于手中膝上的道具……
所以我们为什么阅读杂志或者为什么不阅读杂志,在这个高度开放的时代已经不是问题,就像我们如今已经很大程度上丢弃了以往形影不离的报纸和电脑,让一屏手机和我们相依相伴目不旁顾。阅读者始终是要读的,不读者兴许从来没有读过。
可是我要说,杂志的生命力是无与伦比的。从1665年法国人萨罗创办《学者杂志》始,这种介于报纸和书籍之间的定期刊物便生生不息蓬勃生长,演绎幻化出今日的纷纭烂熳多姿多彩。无论悲观论者怎样预测纸媒的未来,有350年生命延续的这个灵性之物必将毫无顾忌地存在下去,和人类共生,与生命相携。因为这个光怪陆离的时代需要杂志浪漫聪慧的语言,需要杂志艳丽多情的色彩,需要杂志提供信息给予抚慰,需要杂志的心灵家园、多彩的巧克力以及美味无比的鸡汤。呵呵,尽管我们喝腻了各式鸡汤,可是按照中国人的习俗,鸡汤永远是世上最补人最质朴的营养品。一笑。
行文至此,我想我们其实已经回答了命题。杂志是和时代相携而来的,电脑和手机永远代替不了纸张和笔墨,更替带不了书本和杂志,哪怕再过一万年,书籍和杂志依旧是它们,是文物,而其他永远是其他,就像昔日的唱片和磁带,他们不可以独立存在随兴所趋。让我们捧读这个时代无与伦比的杂志吧,和它交流,与它对视,和它窃窃私语耳鬓厮磨,对它讲述快乐与不幸,纾解压力和困惑,安安静静地面对纷繁多变压力剧增的世界,因为世界实在是太大太精彩了。
许大立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各类作品逾500万字。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