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挑工作,挑上司,这是我认识的一些企业家的心法,有时候,甚至是他们的本能反应。谁都怕入错行,实际上,对于一脸青涩的社会新人,很多时候,还没有能力判断分析自己适合哪个职业,不如务实地选择一个能够对你的职业生涯有促进的上司。
猜忌心重的上司,不会给你发展的机会;太过随和的上司,不会促你提高。所以,一定要择木而栖。
有一个国际半导体公司的副总,30年后依旧清晰地记得,16岁的时候他第一次做剧院看门人,第一位上司无声教给他工作的基本道理:“要诚实。”那是一位性格怪僻的女管家,她聘用看门人,工资标准是每小时45美分。第一次给新来的雇员发工资时,她总是按每小时50美分发放。如果你告诉她“发错了”,她就会继续聘用你,以后的薪水,会仍按每小时50美分发放;如果你隐而不报,就会失去这份工作。可能这是30年前的做法,但是,选择这种有思路的上司,依然是职场不变的定理之一。
比如,丁长峰是万科集团的副总经理,也是万科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业务负责人。2003年,他入选胡润的中国房地产影响力排行榜第17位。从一腔热情的青年学子,到驾轻就熟的经理人,他20岁出头在万科任职,30岁就成为上海万科的掌门人。和众多出身草莽、身世复杂的房地产大亨相比,丁长峰的故事,更具借鉴性。
丁长峰多次回忆起那个类似《百年孤独》的开头的下午。大概在1992年八九月份时他收到一个北京大学室友的来信,信中说他在深圳一家名叫万科的公司工作。那个时候,大家都不知道万科,只知道有先科。室友说,现在这个老板有多好,有多么出色,然后说“你快来吧”。
看了这封信,在盐城党校任职的丁长峰想了想,决定去深圳。他怕父母不同意,临走的时候,没敢说实话,就跟父母说:“单位让我出差去南京,大概要一周时间。”当时,他没什么钱,就跟妹妹借了1000元,悄悄地走了。
今天,丁长峰已被看做王石打造的万科职业经理人第二梯队的重要成员。回想起来,他说:“当年,王石在培养我们这些年轻人方面,可以用‘呕心沥血’四个字来表达。基本上当年公司高级管理层的所有会议,我们都可以参加。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讲,这是在学习如何去运作一个企业,了解企业运行本质的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机会。”
不过,不要急着羡慕丁长峰在选择上司方面运气如何好,成功不是这么简单的。
王石的包容性是很强的,他给职员的自由度非常大,并非每个上司都会这样。在《万科周刊》工作三年之后,丁长峰被派去东北,在万科的一家分公司当副总。年轻又带着一点自负的他,初去那边,遇到完全不一样的上司。这位上司是从政府出来的,非常沉稳,无论对人还是处理事情,几乎都可以用“滴水不漏”来形容,所以,丁长峰需要调整自己,去跟他融和。
多年之后,丁长峰不断攀升,职位已经超过他跟随过的许多上司,他还是很感谢这些上司的帮助。他向后辈们建议说:“要学会跟你的上司相处。和不同的上司相处,他们能教会你很多东西。”
(邱宝珊摘自《特别关注》)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