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的进化史

  • 来源:金融理财
  • 关键字:智能,机器人,奴隶
  • 发布时间:2015-06-12 13:15

  脱胎于科幻小说的智能机器人,在现实世界中也一直在不断地挑战着人们的想象力。

  1910年捷克作家卡雷尔·卡佩克在科幻剧本《罗萨姆的万能机器人》中,将捷克语“奴隶”意思的“Robota”写成了“Robot”,被认定为是机器人的最早来源,他在剧中预告了机器人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悲剧性影响。

  剧中,机器人按照其主人的命令默默地工作,没有感觉和感情,以呆板的方式从事繁重的劳动。后来,罗萨姆公司取得了成功,使机器人具有了感情,导致机器人的应用部门迅速增加。在工厂和家务劳动中,机器人成了必不可少的成员。机器人发觉人类十分自私和不公正,终于造反了,机器人的体能和智能都非常优异,最终消灭了人类。但是机器人不知道如何制造它们自己,认为它们自己很快就会灭绝,所以它们开始寻找人类的幸存者。最后,一对感知能力优于其它机器人的男女机器人相爱了。这时机器人进化为人类,世界又起死回生了。

  1911年,西屋电气公司制造出由电缆控制可以行走的家用机器人Elektro,会说77个字,还可以抽烟,不过离真正干家务活还差得远。

  1912年,美国科幻巨匠阿西莫夫提出“机器人三定律”。后来成为学术界默认的研发原则。

  1913年,诺伯特·维纳率先提出以计算机为核心的自动化工厂。

  1914年,美国人乔治·德沃尔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机器人,他能按照不同的程序从事不同的工作。

  1915年,马文·明斯基提出了影响以后30年智能机器人研发方向的看法:智能机器“能够创建周围环境的抽象模型,如果遇到问题,能够从抽象模型中寻找解决方法”。

  1959年,“工业机器人之父”德沃尔与美国发明家约瑟夫·英格伯格联手制造出第一台工业机器人。并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机器人制造工厂--Unimation公司。

  1962年美国AMF公司生产出与Unimate一样的真正商业化的工业机器人“VERSTRAN”,并出口到世界各国,掀起了全世界对机器人和机器人研究的热潮。

  1964年,麦卡锡在机器人中加入视觉传感系统,帮助MIT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带有视觉传感器,能识别并定位积木的机器人系统。

  1965年,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物理实验室研制出可根据环境校正自己位置的Beast机器人。

  1968年,美国斯坦福研究所公布他们研发成功带有视觉传感器,可根据人的指令发现并抓取积木的机器人Shakey。这是世界上第一台智能机器人,拉开了第三代机器人研发的序幕。

  1969年,日本早稻田大学“仿人机器人之父”加藤一郎实验室研发出第一台以双脚走路的机器人。

  1973年,世界上第一次机器人和小型计算机携手合作,诞生了美国Cincinnati Milacron公司的机器人T3。

  1978年,美国Unimation公司推出至今仍然工作在工厂第一线的通用工业机器人PUMA,它的诞生标志着工业机器人技术已经完全成熟。

  1984年,英格伯格再推能在医院里为病人送饭、送药、送邮件的机器人Helpmate。

  1998年,丹麦乐高公司推出机器人(Mind-storms)套件,让机器人制造变得跟搭积木一样,相对简单又能任意拼装,使机器人开始走入个人世界。

  1999年,日本索尼公司推出犬型机器人爱宝(AIBO),当即销售一空,从此娱乐机器人成为机器人迈进普通家庭的途径之一。

  2002年,美国iRobot公司推出了可在电量不足时自动驶向充电座的吸尘器机器人Roomba,也是目前世界上销量最大、最商业化的家用机器人

  2006年6月,微软公司推出Microsoft Robotics Studio,并预言,家用机器人很快将席卷全球。

  纵观机器人的发展历史不难发现,机器人的发展从横向来说,应用面越来越广,从单纯的工业应用领域扩展到更多的非工业领域。从纵向上来看,机器人的种类越来越多,机器人智能化加强的同时,像能够进入人体的米粒般大小的微型机器人则成为一个新的方向。

  文_本刊记者 江玲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