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天赋和衡量代价

  • 来源:金融理财
  • 关键字:虎妈猫爸,八零后,年轻父母
  • 发布时间:2015-06-12 13:46

  历史学家赞叹,中华的传承理念成就了远古文明中唯一的没有历史断代的文明。当然也是这种传承,造就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教育观念,独生子女家庭出现之后,这种观念被推到了矛盾顶峰。《虎妈猫爸》这幅中国家庭教育烦恼图,让我们再次思考中国式教育。

  近期《虎妈猫爸》的热播,让老中青三代找到了共同的话题。孩子的童年快乐重要还是未来成功重要,孩子的文化知识重要还是天赋重要,孩子的成绩重要还是兴趣重要,这些是始终争论不休的主题,因为它们都构建在爱的基础上,却也被爱所打倒。今天我们就跟着《虎妈猫爸》的脚步去论一论中国教育的烦恼。

  盲目的隔代教育

  故事的开始,两个八零后的年轻夫妻因为工作上的压力无暇顾及孩子,于是孩子就被交给爷爷奶奶带,等到孩子五岁了,虎妈突然发现,这个孩子虽然健康无忧,但是变得任性刁蛮。

  这似乎是七八十年代人们共同的烦恼,一方面要为了生计在职场上拼杀,一方面又要考虑到孩子教育,这两者之间并不像1+1那么简单。于是很多人选择让老一辈的人来照顾孩子。但是隔代的教育容易被情感所异化,老人对待子女的下一代时,往往采取溺爱的方式,这样对于一个幼小的孩子来说,就很难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我曾跟朋友谈论起一个有意思的事情。我表妹小时候不小心磕到了桌子边上,就哭了,奶奶跑过去抱起表妹,拍打着桌子说:“不哭了,桌子坏,我打它。”果然小表妹不哭了。我对这件事一直记忆犹新。我的朋友笑着说,她小时候母亲也会这么做,现在想来有些好笑的同时,她还觉得这样的教育也可能导致她后来不擅长承认自己的错误。然而这类没有经过反思的教育方式就这样传承下来,似乎也不能简单的用“过时”来形容了。

  毕竟,这个时候的孩子真正需要了解“什么才是美德”,要知道孝敬长辈,学习善待朋友。这其实是对孩子早期情商的启蒙,修养出的品性也将跟随孩子一生。

  不能全部寄托学校

  那么来自年轻父母与时俱进的教育方式是否就正确呢?虎妈在职场的挫败让她决定将自己的孩子武装起来,上重点学校成了全部的寄托,于是她四处求人,倾其所有买了学区房,甚至为了孩子放弃工作。

  对于现在的家长来说,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似乎成为了第一要务,这所谓的起跑线就是一所好的学校。一个好的学校往往会拥有齐全的硬件设备,顶尖的师资力量,成熟的教育理念,然后再吸引优质的生源,所营造出的环境当然令所有家长都趋之若鹜。

  但是上重点小学真的更好吗?虎妈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才让女儿进入了重点小学,因为得来不易,母亲的“倍加珍惜”直接转化为孩子沉重的负担,而这绝对不是个例。

  其实电视剧的表达要温和的多。由于是个精英聚集的环境,或者说是精英家长聚集的环境,很早孩子们就要承受竞争的压力,接受攀比的观念,甚至要求他们按照成人的规则建立人脉。这已远远超越了孩子们所能理解以及控制的范畴,这个时候你再指望一个好学校或是一个好老师可以将其纠正过来,那就是奢求了。

  其实你只要理解万事皆有利弊,关键的是按照孩子的环境和心理来调整教育方式,我们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言传身教更为重要。

  注重天赋和衡量得失

  近日英国教育学家安杰拉·麦克法兰教授鼓励学生玩电脑游戏来培养生存能力,因为游戏可以使孩子不断思考直至找出最好的解决方法。在中国家长眼里,这恐怕是个极为可笑的理论,他们更相信钢琴、舞蹈、建模、奥数可以帮助他们的孩子。

  然而快乐和成就到底哪一边更重呢?海归的教育专家唐琳与强势的狼爸杜峰有一段精彩的辩论。

  唐琳:“外国的先进的教育观念注重的是探索和鼓励,在与孩子互动的同时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鼓励孩子创造性的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中国式教育一直主张的是填鸭式教育,很多老师一直强迫孩子去接受知识,强迫孩子背诵,这样就打断了孩子的探索,其实就是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和思考能力。”“中国的孩子往往在学生时期成绩都特别好,但是长大之后又缺乏创造力。”

  杜峰:“我要的不是成绩,而是能力和态度,成绩它只是一个标志,就像我们成年人,成功有时候就是他能力的一个体现,我经常说谁谁谁特别有钱,谁谁谁又坐到了一个什么位置,我告诉你,他的成功绝对不是偶然,它一定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努力。”“在眼前这个冰冷的丛林里,适者生存,强者生存。”

  这两种观念似乎都可以打动人心,其实并不奇怪,因为它们造就了两种南辕北辙却同样优秀的文明。那么,我们试着用成功的定义来诠释教育,或许就可以看清教育的本质。

  我们说勤能补拙,但是现实是,真正能做出突出成绩的人凤毛麟角,这是为什么?因为对于成功来讲,天赋、勤奋、机遇缺一不可,而最基础的就是天赋。我父亲给我讲过一个故事,美国有一个自闭症男孩,他无法独立生活,母亲常带他去动物园看动物,这样能使他平静下来,有一次一个人看见他正在用泥土扭犀牛,他惊讶于这些泥制的犀牛如此灵动,于是他提出用几十美元买下它们,并且告诉这男孩的母亲,这个孩子在这方面的天赋异于常人,最终这个男孩制作的东西被当成艺术品摆上了拍卖桌。虽然这个例子有些极端,但是不可否认的,每个人都有他与生俱来的天赋,就像相比女性,男性往往更加理智更加擅长逻辑思维一样。教育就是要找到并顺应这种天赋。

  我们崇拜成功人士,是因为他们得到的东西在我们眼里总是那么高不可攀,闪闪发光。但是他们失去的,可能也是你不能想象不愿接受的。

  创造了苹果文化的乔布斯,绝对是一个天才型人物,但是他同样以“粗暴”闻名于业界,乔布斯的好友丹·科特克回忆说,“他的成功是由于其内心怀有一种深切的不安全感。”一方面的成功一定有另一方面的失败,而教育就是要懂得衡量,“这样的代价,值得吗?”

  文_本刊记者 刘颖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