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富豪的奢华庄园(一)

  • 来源:金融理财
  • 关键字:土豪,建筑,康百万
  • 发布时间:2015-06-12 14:25

  精美的建筑就是一部凝固的历史,不仅诉说着建筑本身的故事,还记录着那个时代的建设水平和审美风尚。有这样一群“养在深闺未人识”的老宅,它们年龄大多过百年,占地几十亩,它们就是古代“土豪”居住的豪门大院。

  提及历史便绕不开建筑。无论是远古的石头洞穴,还是如今的水泥丛林;无论是简洁淳朴的茅屋棚帐,还是雕梁画栋的塔庙殿堂。那些经历岁月沉淀而写满沧桑的精美建筑就是一部凝固的历史,不仅诉说着建筑本身的故事,还记录着那个时代的建设水平和审美风尚。有这样一群“养在深闺未人识”的老宅,它们年龄大多过百年,占地几十亩,它们就是古代“土豪”居住的豪门大院。

  康百万庄园:黄土高原封建堡垒式建筑

  “康百万”不是一个人,而是指明清以来以康应魁为代表的整个康氏家族。他们靠河运发财,靠土地致富,靠“贡献”得官。至于“康百万”这个称谓的由来,则是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时,慈禧太后落难。康家掌柜“康鸿猷”雪中送炭,向清政府捐资一百万银两,慈禧太后随口说了一句“没成想,这山沟里还有百万之家”,被广为流传,而康百万家族为体现其身份,大兴土木,建造了庞大的庄园,也就是康百万庄园。

  康百万庄园位河南省巩义市,背依邙山,面临洛水。传说曾有一老者夜泊洛水,见邙山起伏如五龙朝天,中间一峰,正是金龟探海之势,真乃风水宝地。于是携带家小,弃舟登岸,投奔居住于此的康家,并将女儿嫁于此。此后,康家日渐发达,家族兴旺,终成一方富豪。

  风水之说,不去深究。但康百万庄园的确是“依天人合一、师法自然”的传统而选址,临街建楼房,靠山筑窑洞,滨河设码头,据险垒寨墙。总建筑面积64300平方米,有33个院落,53座楼房,1300多间房舍和73孔窑洞。庄园内最具艺术价值的莫过于随处可见的石雕和木雕,选料考究、雕刻完好,被成为中原艺术奇葩。尽管康百万庄园外观看似简朴,缺乏贵族城堡的气质,但它的内部装饰华丽,布置清新雅致。拿主人卧室的楠木床来说,它是由当年最著名的5位木雕工匠费时3年雕刻而成。它的华美精致堪与皇帝的龙榻媲美,是万里挑一的珍品,显示着主人的尊贵身份。康百万庄园被称为十七、十八世纪华北黄土高原封建堡垒式建筑的杰出代表。

  康氏家族前后十二代人在这个庄园生活,共计400余年。其间,康氏家族秉诚诚实、守信、勤俭、拼搏的原则,大胆开拓、勇于创新,成为豫商的成功典范。

  牟氏庄园:中国民间小故宫

  和康百万庄园一样,牟氏庄园的风水“有过之而无不及”。清朝康熙年间,牟氏先祖牟国珑请风水先生按“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地理特征,在这“背靠风彩山,面临月牙河”的古镇都村择就了这方“旺气之所在”的宝地。

  当年,龙口的丁家和栖霞的牟家正是同一时期的两家豪门。两家比富、联姻的趣味在民间广为流传,据说结婚这天,丁家为了显示自己显赫的财力,用红毯从家门口一直铺到龙口城南门,围观的群众人山人海。牟家牟家也不甘示弱,陪嫁了很多黑色的饽饽,丁家以为不吉利,就将黑色的饽饽全部扔向围观的群众,百姓们纷纷争抢,原来那黑面饽饽竟然是用栗子面做的,当时胶东栗子是很稀有的食材,物以稀为贵,平常百姓们只有在逢年过节才买一点,吃个吉利,而牟家种了一整片山林的栗子,干脆磨成粉做成饽饽,这种奢侈的吃法丁家没有见过,自然也就不认得。

  牟家如此庞大的家业来自于它的开创者牟墨林,外号牟二黑,中国民间第一大地主。鼎盛时期拥有18万亩土地山峦,5500余间房屋,年收入仓谷300万斤,堪称历史之最。富则造屋,牟氏家族也不例外。牟氏庄园始建于清雍正年间,庄园依山傍水坐北朝南,硬山、坡顶、砖木石结构,占地面积两万多平方米,房屋480多间,耗白银达43万两之多。俯视整个庄国,布局为三组六院,各组一至三院不等,均呈四合院结构,房舍多是雕梁画栋,明柱花窗,气势恢弘,蔚为壮观。牟氏庄园的石墙均平整如镜,石缝细如线。据说,砌墙时,主人每天会给石匠发一些铜钱和锅铁,用之嵌在墙缝间,使墙面平整。“土豪就是任性”体现得淋漓尽致,如此才有了今天眼见的这个北方最大的封建地主庄园和“中国民间小故宫”。

  牟氏庄园的农耕文化独具特色,他们没有“学而优则仕”而是选择了归隐田园。庄园正门上的“耕读世业、勤俭家风”正是牟氏族人看淡功名、追求宁静、积攒家业的精神写照。

  郎色林庄园:西藏的“财神之地”

  从古到今,每座庄园都有它的一种文化和制度,而在庄园里的秘密也可能藏过好几个世纪。西藏的贵族庄园曾经无比的奢华和繁荣,如果它们依然存在的话,也许会像法国塞纳河畔的数百座城堡,俄罗斯旷野中的普希金庄园、托尔斯泰庄园一样,成为极具文物价值的历史活体。只是在上个世纪50年代还残存的数千座大小贵族的庄园,已经在历史的尘埃中迅速地灰飞烟灭了,绝大部分甚至没有留下半点踪迹。而与西藏第一座寺庙桑耶寺遥遥相望的郎色林,有着700年风雨与光阴的郎色林,还破碎但不倒地屹立在寂寞的沙土之上,成了西藏现存的最古老的一座庄园。

  朗色林庄园又叫“囊色林”,意为“财神之地”。郎色林庄园是旧社会时扎囊县境内一个封建大贵族的领地,庄园的领主曾是吐蕃王朝末代赞普朗达玛的女婿,这位驸马的官邸叫作朗色林。大约在帕竹万户王朝时期,即13世纪的元末时期,朗色林庄园开始建造。庄园处于临江的袋形谷地中,谷地面积达6平方公里,平坦的地形为庄园提供了广阔的可耕作土地。庄园内的每层楼板都是用传统的阿嘎土制成的。农奴们要先将取自冈底斯山脉的阿嘎土夯实,没有了水份,再用桐油来磨,这样夯磨出来的楼面不仅像镜子样光可照人,而即便是里面的木头腐烂了,也可以像水泥一样坚硬而不塌陷。而宽及1.5米的墙体上,还采用了白马草墙,白马草采自常年积雪的高海拔山顶,将每根大小都均匀的白马草扎整齐,再刷上红漆,不仅可以减轻墙体的重量,而且还可以牢牢地吸住远处射来的箭矢,因此白马草墙还有一个形象的名字叫“抓箭墙”,只有在寺庙和贵族人家才能使用。这些不禁让人联想起小说《尘埃落定》中所描述的情景。与这雄伟庄园相匹配的,则是庄园主人那代代显赫的地位和身份。

  文_本刊记者 李明敬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