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同业资产负债配置比较分析

  • 来源:银行家
  • 关键字:商业银行,同业资产负债
  • 发布时间:2015-06-16 11:56

  ——基于13家上市银行的分析

  同业资产负债规模及结构比较

  从同业负债和同业资产规模对比来看,13家银行中,农业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平安银行同业负债与同业资产规模相差不多。根据2014年报数据,二者之比在80%到120%之间,其他9家银行同业负债规模远超同业资产规模,二者之比都在150%以上。

  从同业负债占总负债比重来看,工农中建四家大型商业银行同业负债占比相对较低,2014年都在15%以下,其中农业银行同业负债占总负债比重仅为7.94%。大型商业银行存款资源相对充足,同业资产配置也相对稳健,功能更偏重于流动性调节,对于主动吸收同业存款的依赖程度较小,同业负债比重也相对较低。

  中型商业银行(指除工农中建四家大型银行外的9家银行)同业负债占总负债比重相对较高,除招商银行和中信银行分别为19.45%和19.36%之外,其他银行都在20%以上,其中兴业银行最高,同业负债占总负债比重达到34.93%。中型商业银行同业负债占比高的原因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部分银行一般存款资源相对紧张,需要主动吸收同业存款来补充流动性,同业负债业务除支持同业资产业务以外,还要对证券投资、信贷业务等其它资产类业务提供流动性支持。二是部分银行采取以资产定负债的“高进高出”的策略,同业资产配置相对主动,大规模的同业资产配置所产生的流动性缺口一般要通过主动同业负债业务来填补,导致同业负债占比偏高。

  我国大中型商业银行主动同业负债的重要资金来源是地方性存款机构的同业存款。一方面,区域性的城商行、农信社信贷投放能力有限,存款资源相对充足,很多机构的存贷比都在30%~50%之间。另一方面,大中型商业银行信贷投放能力较强,但是信贷业务受到流动性管理、资本管理、信贷投向等多重约束,特别是对于部分股份制银行,在信贷资源紧张时,部分客户的融资需求一时难以满足。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性的存款机构将大量资金存放至大中型银行,并由后者进行资金运作,前者赚取一般存款和市场化同业存款之间的利差。根据银监会公布数据,2014年年底我国城商行、农村金融机构资产总额为36万亿元,如果按照存放同业占总资产比重平均为20%来计算,那么可以提供大约7万亿元的同业存款。而根据人民银行公布的“其他存款性公司资产负债表”数据,2014年年底我国存款类金融机构(不包含人民银行)所吸收的来自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同业存款规模总计为11.1万亿元。

  同业资产收益和同业负债成本对比

  同业负债成本对比

  商业银行同业负债成本主要取决于该行市场化定价的非结算性同业存款占比,进一步,从根本上取决于该行流动性管理对于主动吸收同业负债业务的依赖程度。商业银行同业负债以同业存放为主,同业存放中又分为结算性同业存款和非结算性同业存款。结算性同业存款成本一般相对较低,非结算性同业存款主要为市场化定价,成本相对较高。我们通过图4来说明非结算性同业存款占比对于同业负债成本的影响。由于各家银行年报仅公布银行业同业存放和非银行业同业存放的数据,我们无法通过年报直接获取各家银行非结算性同业存款占比的数据。但是一般而言,银行业同业存放中绝大部分都是非结算性同业存款,而结算性同业存款主要是来自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同业存放。因此银行业同业存放占比越高,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该行非结算性同业存款占比较高。当然这只是粗略的估计,来自非银行金融机构同业存放中也有相当一部分是非结算性同业存款。由图4可以看出,银行业存放占比与同业负债成本率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

  工农中建四家大型商业银行同业负债成本率普遍低于中型商业银行,其中中国银行最低,为2.24%,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分别为2.35%、3.35%和3.08%。大型商业银行流动性相对充足,且同业资产业务相对稳健,因此对于主动吸收同业存款的依赖程度较低,市场化、高成本的非结算性同业存款比重也相对较低。另外,大型商业银行境外同业存放占比较高,如中行境外同业存放占同业存放比重为19.4%,而当前境外资金成本普遍偏低,较高的境外同业负债占比也拉低了银行同业负债成本。

  相对而言,中型商业银行2014年同业负债成本率都在4%以上,其中平安银行最高,达到5.17%。中型银行同业负债成本普遍偏高的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部分银行一般存款资源相对紧张,同业负债在支持同业资产业务的同时,还要支持证券投资以及传统信贷等其他资产类业务,这部分资金缺口单靠结算性同业存款以及货币市场融入资金难以填补,填补大规模资金缺口主要依靠吸收市场化的同业存款。二是部分银行同业资产业务较为主动,且规模膨胀较快,相应的需要吸收市场化的同业存款提供流动性支持,导致同业负债成本上升。三是相对于一般存款,同业负债稳定性较差,在市场流动性紧张时,市场化同业负债占比高的中型商业银行更容易出现流动性缺口,这时通过货币市场筹集短期资金以填补流动性缺口成为首要目的,而资金成本则成为相对次要的考虑因素,这也是抬升银行同业负债成本的原因之一。

  同业资产收益对比

  13家银行同业资产收益率的差异性主要在于买入返售资产、特别是非标资产配置策略的差异性。从2014年年报数据来看,13家大中型商业银行中,同业资产收益率在5%以上的银行有6家,分别为招商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和平安银行,其中,兴业银行同业资产收益率最高为6.1%,其次是光大银行为5.42%,平安银行也达到5.38%。从同业资产结构来看,包括信托受益权、资产管理计划在内的非标资产占比较高是这类银行同业资产获得较高收益的主要原因。比如,平安银行非标资产占到同业资产的比重最高,为42.89%,兴业银行和招商银行也分别达到了37.41%和21.03%。

  同业资产收益率在5%以下的银行共7家,分别为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信银行和浦发银行。这7家银行同业资产规模相对较低,同业资产占总资产比重都低于10%,其中建设银行最低,为4.71%;而同业资产收益率较高的6家银行同业资产与总资产的比重都在10%以上,其中民生银行最高,为23.11%。从同业资产内部结构来看,13家银行(同业拆借+存放同业)/总资产差别不大,基本上都在3%到7%之间。根据年报显示,同业资产收益率较低的7家银行买入返售占总资产比重都在5%以下,而非标资产占比都在2%以下,工农中建四家大型商业银行非标资产占总资产比重基本为0。

  综上,同业资产收益较高的6家银行,同业资产占总资产比重也较其他银行更高,高出的部分主要是配置了更多的买入返售资产,特别是对于非标资产的较高配置提升了同业资产收益率。

  同业资产负债收益成本比较

  13家银行中,大部分银行同业负债规模远超同业资产规模,对于这类银行,在分析同业负债的资金运用效率时,应该将同业资产、证券投资等总体收益与同业负债成本进行综合比较,单独比较同业资产负债利差的参考意义有限。相对而言,农行、兴业、民生、平安四家银行同业负债与同业资产规模相对接近,二者之比在80%到120%之间,这类银行同业资产负债相对匹配,因此对于成本收益的比较也具有一定参考意义。从年报数据公布来看,以上四家银行同业资产负债成本收益利差皆为正。其中农业银行最高,为1.82%,该行不仅同业负债成本率较低,同业资产收益率也达到了4.9%。大型商业银行流动性相对充足,有利于在货币市场进行反向操作,即在市场流动性紧张时,能够以较高利率大规模拆出资金,进而提高同业资产收益率。相对而言,兴业银行、民生银行、平安银行三家银行同业资产负债利差分别为1.1%、0.35%和0.21%,同业资产负债利差为正的原因主要在于同业资产业务非标资产和票据资产配置较高,同业资产收益率能够覆盖较高的同业负债成本率。

  同业资产负债规模及成本收益未来趋势

  商业银行同业资产与同业负债规模上的差距将会持续扩大。一方面,随着资本市场发展和金融脱媒的加剧,资金将进一步从银行存款流出,并进入直接融资市场,大部分资金最终将以非银行金融机构存放的形式沉淀在与直接融资市场合作紧密、系统完备的商业银行。这将对银行的负债结构造成影响:存款占比下降,同业负债占比上升。另一方面,对于同业资产业务,根据同业新规的监管导向,买入返售、同业拆借、非结算性存放同业等业务将更加偏重流动性管理职能,同业资产占总资产比重的上升空间有限。因此,未来商业银行同业资产与同业负债规模上的差距将会持续扩大。

  从美国银行业数据来看,从1971年到2007年,在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背景下,美国银行业同业负债占总负债比重从2%上升到22%,存款占总负债比重则由94%下降到65%。同时,美国银行业同业资产占总资产比重不断下降,从1971年的17%左右下降到2007年的4.31%。

  对于全国性大中型商业银行来说,部分非结算性同业存款将向结算性同业存款转化,有利于推动同业负债成本下降。正如前文所分析,我国大中型商业银行通过同业市场进行主动负债的重要资金来源是地方性存款机构的同业存款。未来,利率市场化、直接融资发展、互联网金融的深化都将会对这部分非结算性同业存款造成一定冲击。首先,地方性金融机构进行同业存放的收益来自一般存款利率和市场化同业存款利率之间的利差,利率市场化的持续推进将会压缩这部分资金的利差。其次,非结算性同业存款投资属性较强,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地方金融机构自身可能会通过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同业合作扩大资本市场资金运作规模。再次,地方性金融机构网点相对下沉,并与大中型全国性商业银行网点存在错配,这是这类机构存款资源相对丰富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未来互联网金融将不断向县域、农村地区渗透,直接融资市场不断发展,城镇甚至是农村地区居民财富配置也将更加多样化,地方性金融机构也将面临金融脱媒的影响。以上因素可能会导致大中型商业银行非结算性同业存款来源受到影响,与此同时,部分流失资金会通过直接融资市场最终以结算性同业存款形式沉淀在大中型商业银行,这将导致大中型商业银行同业存款发生结构性变化:结算性同业存款占比上升、非结算性同业存款占比下降,进而有利于降低同业负债成本。

  综上,未来我国商业银行负债结构将会发生改变:一是结合国外银行业经验,同业负债占银行负债比重将会上升;二是结合国内银行业结构特征,作为同业负债的主要构成,同业存款结构也将发生变化,即非结算性同业存款占比下降,结算性同业存款占比上升。这背后都和直接融资市场发展、互联网金融发展、利率市场化相关。对此,商业银行要加强与资本市场合作力度,做好金融要素市场代理结算服务,加大吸收非结算性同业存款的力度。

  未来商业银行应针对同业负债业务、同业资产业务以及投资类业务按照“资产定负债”原则进行统一的资产负债管理。在监管新政的整体导向下,商业银行同业资产业务将更多的偏重于流动性管理职能,同业资产规模上升空间有限。特别是对于过去非标资产配比较高的商业银行来说,存量买入返售项下的非标资产持续到期,而增量非标资产要计入投资项下的同业投资业务,同业资产规模将进一步压缩,同时同业资产收益率也将有所下移。由于同业投资项下非标资产规模的扩展受到资本管理的制约,未来规模持续扩大的空间以及对于抬升资产端收益率的作用有限。在债券市场、资本市场和资产证券化业务持续发展的背景下,金融市场投资类业务将成为银行提升收益率、推动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相对于同业资产规模的相对收缩,商业银行同业负债占比持续上升,意味着同业负债在支持全行资产配置以及流动性管理过程中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对此,商业银行应该结合这种趋势,针对同业负债业务、同业资产业务以及投资类业务进行统一的资产负债管理。不同于传统存贷款业务,同业负债业务较一般存款业务稳定性差,而同业资产业务和金融市场业务又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因此,针对这类业务的资产负债管理更应该偏重于“以资产定负债”的管理原则,银行根据资产配置的需求来决定负债的类型、规模、期限甚至价格。相应的,在业绩考核时,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同业负债业务、同业资产业务以及投资类业务成本收益进行整体比较分析。

  车大为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博士后流动站,交通银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