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惠誉对中国银行业的风险评估?

  • 来源:银行家
  • 关键字:惠誉,银行业
  • 发布时间:2015-06-16 12:06

  编者按:新出炉的惠誉关于中国银行业风险评估的报告,应引起国内金融界人士注意,由于社会形态和市场发育程度的差异,惠誉得出了一些挺吓人的结论,我们应当在认真思考其中的内涵之后,需要得出自己冷静的结论,既不要以“唱衰论”否定之,也不要对我们自身的问题掉以轻心,兼听则明,三人未必成虎。

  2015年5月初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惠誉发布了一份关于中国银行业风险评估的报告,认为中国债务总体水平过高,银行业不良贷款率被低估,报告总体上对中国高负债的可持续性表示担忧。如何看待国际评级机构对中国银行业、乃至对中国经济的评估,对于正确认识中国经济现实很有意义。

  惠誉报告主要内容

  中国债务水平过高

  数据显示,2015年一季度中国银行业不良贷款增加1410亿元,季度增幅创下新纪录,不良贷款余额达到9830亿元。不良贷款余额上升在中国已有相当长一段时间,在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制造业对贷款的需求在增加,而银行业的贷款增速却在下降。中国央企中国南方工业集团的子公司保定天威集团于4月21日发生债券违约,而政府并未予以救助,这表明在不构成系统性风险的情况下,政府允许小型国有企业发生违约。

  近14年来中国总体债务占GDP之比由121%飙升至282%,其中金融机构债务占GDP之比由7%上升至65%,企业债务占比从83%上升至125%,居民债务占比由8%上升至38%。

  从国际范围看,中国债务占GDP之比也处于较高水平,超过了美国(269%)、加拿大(247%)、德国(258%)和澳大利亚(274%),略低于韩国(286%)。

  中国的企业债务占GDP之比明显高于其他国家,不仅超出韩国20个百分点,而且相当于其他国家的两倍。

  房地产风险是中国银行业最大威胁

  惠誉认为,房地产风险将是中国银行业稳定的最大威胁,因为银行业对房地产抵押物有很强的依赖性,且房地产业与其他产业关系密切。惠誉指出在其所评级的中国银行机构中,居民住宅抵押贷款和房产抵押的公司贷款自2008年年底以来增长了4倍,而同期贷款总量增长了2.6倍。使用房产进行抵押的不仅是开发商和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甚至连普通公司贷款和小微企业贷款的抵押物也多为房产。

  通常认为抵押物可以降低银行贷款风险,但银行贷款过多地依赖房产抵押品则加大了经营风险。银行通常对房地产抵押物信心满满,认为这些抵押物可以为违约贷款提供及时可靠的保护,并认为较低的按揭贷款成数能够抵御房地产价格下跌带来的风险。然而次贷危机表明房地产抵押品估值会严重误导银行信贷决策,尤其是在房地产价格大幅波动的情况下,抵押品估值的修正会在瞬间完成。

  中国银行业不良率被低估

  银监会的数据显示,一季度中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为1.39%,在国际上也处于较低水平,但惠誉认为,中国银行业的不良率被严重低估。关于真实的数据,该机构表示由于不良率涉及诸多复杂的因素,就像真实的中国GDP数据一样不可获得。

  惠誉表示,中国银行业为了规避贷款限制将部分贷款转变成债券投资、委托贷款、同业贷款等,这种做法导致影子银行快速膨胀,使外部机构评估银行资产质量、判断银行系统面临的压力变得困难。

  中国的资产管理公司在剥离、管理银行不良资产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资产管理公司通常直接从借款人处处置资产,这样不良资产直接转让给第三方而不需要被认定为不良贷款。监管当局的容忍也延迟了对不良资产的认定。这些做法掩盖了银行潜在不良贷款率水平,降低了金融体系贷款质量的透明度。

  这意味着对不良贷款进行分析意义有限,尤其是中国的银行具有非常相近的不良率。目前银行的地方政府贷款和房地产贷款不良率很低,因为高风险的贷款被调出了资产负债表。此外,对农业和小微企业贷款的政策支持有可能导致不合理的定价。

  惠誉认为,他们无法知道中国银行业不良资产现状,也无法判断不良资产对中国银行业和宏观经济构成的系统性风险,但他们知道即使是官方的不良率数据,近期也出现了快速反弹。惠誉发现,中国四大国有银行制造业贷款的不良率是其他行业贷款的两倍,这与国际市场需求疲弱有关。但最近出现的房地产商佳兆业、国有公司保定天威集团及煤炭进口商永晖控股的债券违约事件,都表明中国的债务问题有所恶化。

  对惠誉报告的评价

  我们不能简单地将惠誉报告视为唱衰中国,但国际机构惠誉由于不了解中国的国情,在一定程度上高估了中国经济和银行业所面临的风险。

  中国债务水平与发达国家不具有可比性。衡量债务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是偿还能力,在主要社会资源为国有的中国,政府、国有银行、央企、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理论上具有预算软约束属性,中国政府的收入不限于税收,目前土地出让金已成为地方政府最主要的收入。由于中国政府拥有的资产范围远远大于私有制下的西方国家政府,加上中国政府在税收政策方面比西方政府更具灵活性,并且不存在为获取选票而不断减税、以及增加社会保障的压力,因此中国政府的债务偿还能力明显高于西方国家政府。当前中国政府债务加上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占GDP的比例约为100%,远远低于日本(超过200%),而且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高于日本。

  中国真正具有预算硬约束的是居民债务,但中国居民债务占GDP之比仅为38%,不到美国这一指标的一半,再考虑到中国居民的超高储蓄率,中国的居民债务水平并不足惧。不可否认的是中国企业债务水平明显高于发达国家,但在中国企业债务中,央企(比如庞大的中国铁路总公司)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企业(通常被称为城投公司)约占到50%,由于这些企业债务获得了政府隐性担保,因此剔除掉这些企业债务,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的债务约占60%,与发达国家水平相当。总之,考虑到中国国情,我们认为当前中国的债务水平仍处于可承受范围之内。

  质疑中国银行业不良率数据缺乏依据。惠誉认为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率数据由银监会发布,属于官方数据,像GDP数据一样难辩真假、可信度低。但实际上中国银行业的资产质量透明度远高于宏观经济,原因是仅上市的四大国有银行、9家股份制银行、3家城商行的市场份额就超过80%,这些上市银行定期发布经会计事务所(大多数是国际会计事务所)审计的报告,因此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率数据相当于经过了会计事务所审计,与未经第三方机构审核的宏观经济数据完全不同。所以中国银行业的不良数据没有官方之说,可以认为是上市银行不良数据的加总或加权平均。另外,中国的银行都接受银监会的严格监管,银监会对银行的不良率和不良余额尤其重视,各家银行的不良数据都定期接受监管检查,这与宏观数据的产生有明显不同。最后,中国绝大多数银行的大股东都是政府或央企,这使得银行在出现危机时能够迅速得到政府的救助,不会导致破产乃至系统性风险。本世纪初四大国有银行的不良率曾经超过20%,后经过不良资产剥离和政府注资,现在都已成为世界上最赚钱的银行,可见争论中国银行不良率数据的高低本身没有多大意义。

  冷静看待中国的房地产风险。众所周知中国房地产蕴藏着风险,甚至十多年前经济学家就采用房价收入比指标来提示中国存在严重的房地产泡沫,但之后中国的房价(尤其是一线城市)一路高歌猛进、屡创新高,甚至连银行的房地产贷款不良率都明显低于制造业,这其中的秘密惠誉应该知道。由于中国房地产的土地供应由政府垄断,而房产属于不可贸易商品,不受国际市场供求的影响,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控制土地供给来调控房价。因此中国的房地产业并不遵守所谓的市场机制,而是更多地受到政府干预和扶持的影响。只要各级政府全力支持房地产业发展,至少短期内房地产崩盘的概率很低。而制造业与房地产完全不同,其产品主要依赖国际市场,成本及汇率的上升使其在国际竞争中不再具有价格优势,而且制造业对政府财政收入的贡献也相当有限,因此制造业不易得到政府的救助,其贷款不良率高于房地产应属正常。

  总之,惠誉对中国银行风险的评估并不切合中国实际。其实在十多年前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的时候,国际评级机构也曾认为中国银行业理论上已经破产,但国际金融机构还是以战略投资者的身份投资了国有银行,最后赚得盆满钵满。负有风险揭示职责的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惠誉警示中国银行业风险不足为奇,但我们需要客观看待,中国根本不存在单一的行业风险,政府、企业和银行就像“连环战船”,如果发生危机那将是整体的系统性风险。

  刘明彦

  (作者单位:中国民生银行信息管理部)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