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产业的未来 第18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前瞻
- 来源:综艺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中暑,铁原纪行,电影节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6-23 15:18
6月,又会有一大批国内外影人云集上海,这个城市也因为他们的到来而分外耀眼。
作为中国唯一的国际A类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顺应了中国电影产业快速发展及全球化的趋势,将上海本土的土地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落实到电影产业,不断推动中国电影产业的整体发展以及中外电影行业的交流合作。
本届电影节共收到来自108个国家和地区的报名影片2096部,首次突破2000部,再次刷新历史记录。参赛作品佳作云集,第一批公布的九部金爵奖入围作品中既有俄罗斯大师尼基塔·米哈尔科夫新作《中暑》、韩国名导姜帝圭新作《长寿商会》,也有中国台湾地区著名导演王童新作《对风说爱你》;亚洲新人奖今年共有15部影片获得提名,其中包括《少年巴比伦》《铁原纪行》《13》等彰显亚洲电影新势力的优秀作品。
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继续以“亚洲、华语、新人”为定位,沿承对电影、电影人的担当与责任,进一步通过合作升级的电影项目创投、评奖体系升级的亚洲新人奖和金爵奖的阶梯式平台,完善对亚洲电影新生力量的扶持和孵化。
同时,电影节将延续行业风向标的功能,在聚焦新人孵化、创作本身以外,进一步顺应潮流,举办“互联网电影嘉年华”和“成龙动作电影周”两大特别活动,并且通过中外合拍等方式,服务产业链的方方面面,加速上海电影产业再腾飞。
青年电影人的晋升平台
自立下“为亚洲、为华语、为新人”的定位开始,上海国际电影节整体的定位思路都将“新人”视为根本。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局长胡劲军表示,这样的定位是基于“今天中国电影所处的历史阶段、上海电影节所肩负的主要使命,以及我们所面临的内外环境”来设计的,而主要的使命,就是让上海国际电影节“顶天立地”,其中,“天”是指老百姓,让他们享受到上海的公共文化资源和电影的快乐,要让他们真正喜欢;“地”则是指产业本身,自觉对产业发展集聚要素、配置要素、为中国电影的发展建立完备的现代工业体系做出贡献,助推中国电影腾飞。这样的使命,也是建立于上海这座城市的优势,“电影节跟上海的气质、氛围已经完全融为一体,很交融、很优雅,有一种八面来风的畅快”。
而“交融”既体现在电影节本身,又具体表现为东西方文化之间、传统工业与现代技术之间、经典与新势力之间、大师与青年电影人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谈及青年电影人,上海国际影视节中心主任、上海国际影视节有限公司总经理傅文霞称他们为“电影产业的人才储备”,“在今天市场的发展速度下,人才和市场的发展不是非常匹配,我们为新人提供了一条阶梯式的晋升通道。”
傅文霞向记者介绍,这条通道是指从市场创投单元,到亚洲新人奖,再到金爵奖的一套孵化机制。市场创投单元在2014年首次开设“青年电影计划”子单元,共有8个项目入选,入选项目不仅能够接受从洽谈到陈述的技巧培训,还可以得到单独的项目把关和诊断的机会,入围者还首次踏上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幕式的红毯,享受和资深电影人甚至电影大师一样的礼遇。而亚洲新人奖作为金爵奖的第二梯队,致力于发现、推出亚洲电影新人,激发亚洲电影创作活力。今年,评奖体系全面升级,由原来的“入围制”变“提名制”,鼓励除导演以外,更多编剧、演员、摄影类电影新人被业界发掘。这样的设置扩大了参赛资格,让亚洲新人奖的舞台汇聚了更多电影新人。此外,今年亚洲新人奖还将与釜山电影节、东京电影节进行良性互动,彼此输送优秀作品。上海国际影视节中心副主任、上海国际影视节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晔看来,“现在的亚洲电影节之间不应该对比、竞争,上海、东京、釜山携手团结,集聚资源,就能形成亚洲范围内新人新作的直通平台。”目前,由亚洲新人奖通向更加专业、权威和具有影响力的主竞赛单元“金爵奖”的通道还在继续打通。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创投平台也将合作升级,除博纳、光线、英皇等传统影视企业外,吸引到盛万投资、德同资本、乐博资本等来自基金、风投的资本前来,为优秀项目提供更高效和高质量的资金,加速项目和青年电影人的成长。此外,创投平台今年还有多个合拍项目入围,其中包括中韩合拍、中印合拍、中加合拍和中新合拍。论坛环节,也将发布中韩合拍基地落户上海。
全产业·风向标
在互联网企业大举进军影视行业的大背景下,上海国际电影节作为世界电影节中最先关注的新媒体变革的先行者,率先打造具有互联网思维的电影节。胡劲军认为,“文艺事业面临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机遇,尤其是新媒体给传统电影产业带来的冲击是革命性的”,“它改变了我们的观影和接受方式,改变了电影发行渠道,也影响着电影的内容和风格”。但所谓“互联网思维”,“绝不是把互联网当做抹在脸上的油彩”,“而要以互联网为平台,为技术支撑,从电影全产业链的角度全面覆盖互联网的基因”。
继去年展开一系列关于互联网时代、关于BAT入局的讨论之后,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抓住了BAT完成首轮布局的先机,成为全球首个植入新媒体基因的国际电影节,并首度与互联网企业全面合作,将短片评奖单元“手机电影节”升级为“互联网电影嘉年华”活动。具体活动包括展映互联网基因的影片、举行“互联网+电影”产业投资跨界峰会、举办互联网电影上海高峰会并发布《互联网产业发展趋势报告》和互联网电影之夜四大版块。其中,互联网电影之夜将会针对互联网新片进行推介,并在其中穿插一些基于互联网电影技术的一些新科技的互动。
今年3月,上海国际电影节已经率先与阿里巴巴达成合作战略。胡劲军表示,“上海电影节可以借助互联网的活力,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释放电影节的资源,在全球及国内重大影视节庆的竞争中,掌握先机,发展特色,涵养品牌,扩大电影节的对外影响,提升整体形象”,“而阿里巴巴会把它独有的互联网资源注入到电影节的孵化平台中,助推更多华语青年电影人在电影节上‘圆梦’成功,并协助他们走向世界。”
据上海国际影视节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丁莉向记者透露,此番电影节和阿里巴巴合作的具体形式,是与娱乐宝、淘宝电影票的合作,专门打造“线上购票、娱乐宝粉丝互动”等产品,“用以提供影展售票服务和回报粉丝权益”。
除阿里巴巴之外,上海国际电影节还用一年的时间“研究了腾讯、优酷土豆、爱奇艺等等互联网企业的特点,结合他们各自的战略发展路径、超前理念和拳头产品,在办节期间的不同环节上开展了深入合作”,希望搭建能够结合最好的上游资源和下游资源的平台,真正推动产业发展,推动项目落地。
“金爵”“亚新”评奖单元双料升级
上海国际电影节评奖单元包括“金爵奖”国际影片评选和“亚洲新人奖”评选。前者作为主竞赛单元,是上海国际电影节的最高奖项,历届都由来自世界各地的国际评委评审产生;而亚洲新人奖(以下简称“亚新奖”)旨在激发亚洲电影创作活力,发现和推出亚洲电影新人。
今年,为进一步体现电影节的专业性、权威度和影响力,上海国际电影节组委会对两个大奖的评奖机制、奖项设置、表彰范围进行了调整升级。
有腔调的实力派评委
在评审影片之前,组委会首先要做的工作是组建国际评委会。国际评委会一般由国际知名专业人士组成,导演、演员居多,常由于其作品和口碑,引起媒体和观众的极大关注。上海国际影视节中心副主任、上海国际影视节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晔是遴选金爵、亚新两大奖项评委的主要负责人。在她的视野里,除了导演和演员,制片人、编剧、国际发行人也是必要的评委力量。王晔表示,导演和演员都是实力派,制片人则具有全面衡量内容品质与市场潜力的眼光,而具有海推经验的国际发行人拥有较多的渠道与资源,可以帮助亚洲电影、中国电影推向海外市场,尤其是可以直接帮助亚新奖获奖作品搭建海外销售平台。
据王晔透露,今年金爵奖评委主席由俄罗斯导演安德烈·萨金塞夫担任。1964年出生的安德烈·萨金塞夫是俄罗斯当下最有代表最有才华的艺术导演之一,2003年处女作《回归》出征威尼斯,即一举拿下金狮奖和最佳导演处女作奖。2007年《为爱放逐》参赛戛纳赢得最佳影帝奖,2011年参加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角逐的《伊莲娜》获得评审团特别奖。2014年其新作《利维坦》更是在国际影坛屡获殊荣——入围2014年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获得最佳编剧奖,摘取2015年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奖,获得2015年奥斯卡奖最佳外语片提名。该片将在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展映。
金爵奖评委会成员包括中国导演蔡尚君(导演作品《红色康拜因》《人山人海》、编剧作品《爱情麻辣烫》《洗澡》《向日葵》《人山人海》)、中国演员郝蕾(出演作品《第四张画》《白银帝国》《浮城谜事》《黄金时代》《亲爱的》)、中国香港制片人施南生(出品作品《无间道》《龙门飞甲3D》《狄仁杰之神都龙王》《智取威虎山》)、法国导演费利普·弥勒(导演作品《海底树》《蝴蝶》《我的小牛与总统》)、韩国编剧金希才(《实尾岛》)、美国制片人罗恩·耶克萨(制片作品《内布拉斯加》《阳光小美女》《比炮弹更响》)。
亚新奖的评委会主席由韩国导演金汉珉出任。作为韩国影坛新生力量代表人物,金汉珉先后拍摄过《极乐岛杀人事件》《最终兵器:弓》。2014年执导的《鸣梁海战》曾击败《夺宝联盟》《阿凡达》等好莱坞大片,创下韩国电影票房神话,至今为止仍保持着韩国影片票房和观众人数最高的双项记录。此次成为上海国际电影节亚洲新人奖评委会主席,是金汉珉第一次在国际电影节出任评委,金汉珉表示:“我本身很热爱中国文化,非常希望能和中国电影人合作。我非常愿意把自己的经验分享给亚洲的电影新人。”
亚新奖评委会成员由中国演员黄轩(出演作品《无人驾驶》《建党伟业》《黄金时代》《推拿》)、中国台湾导演易智言(导演作品《蚱蜢》《寂寞芳心俱乐部》《蓝色大门》《关于爱》台北篇)、马来西亚演员李心洁(出演作品《念念》《见鬼》《爱你爱我》《203040》),以及法国制片人尼古拉斯·里戈·罗伯特担任。
优化评奖机制首推新人新作直通车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电影节的聚焦能力,第18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对金爵和亚新两大奖项的设置及评奖机制进行了优化、更新。
王晔表示,金爵奖的整体标准就是国际A类电影节的要求,基本包含了戛纳电影节、柏林电影节和威尼斯电影节所征集的影片范围,“但上海电影节更加关注亚洲电影,尤其是华语片的发展空间。”值得欣喜的是,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在最佳影片、评委会大奖、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男演员、最佳女演员、最佳摄影、最佳艺术贡献奖的基础上中,进一步关注最佳动画电影和最佳纪录片电影两个奖项,让全球动画电影和纪录片电影的从业者加入到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平台。
事实上,金爵奖每年都会吸引数百部来自世界各地的电影参选,其中不乏国际首映或亚洲首映之作。这些影片题材丰富,影像风格多元化,不仅有影坛大师的杰出新作,还集中涌现了一批电影新生力量。
为了落实本届电影节“亚洲、华语、新人”的定位,视新人的创新能力与产业能力并重的亚新奖,将在今年继续发掘和推广越来越多的亚洲籍电影新锐导演。目前,亚洲所有的电影节都采用入围制形式,组委会只嘉奖最终的获奖者。根据这种情况,亚新奖首次采用“提名制”,将原有的10部入围影片通过评委评选产生两个奖项,改为通过评委评选产生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演员、最佳男演员、最佳编剧和最佳摄影6个奖项,并为每个奖项都设立5个提名奖,褒奖范围拓展到30位。而参选条件只需是亚洲籍的导演、演员、编剧、摄影的前两部作品,凡是2014年1月1日以后制作完成的、片长不少于70分钟的,无论是否公映过的影片皆可报名参赛。
此外,组委会将邀请所有被提名的影片导演、演员、编剧、摄影及影片剧组,参加在亚新颁奖典礼前一晚举行的“提名奖酒会”,由著名电影人和组委会成员向获得提名的影片和个人颁发提名证书,以扩大影响力和提供与业界大佬、机构的对话平台,最大限度地为电影新人增加新闻曝光的机会。亚新奖颁奖典礼将于6月19日正式举行,据上海国际影视节有限公司电影部主管亚新奖的副总监王晓透露,今年的颁奖典礼迁移到环上大国际影视园区,“让整个属于新人的颁奖典礼更加活泼、温馨、充满朝气”。
更加吸引人的是,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首次与釜山国际电影节和东京国际电影节进行互动,彼此输送优秀作品。“上海的获奖作品可以到他们那里参赛,他们推荐的作品也将在我们的亚洲新人奖将最大程度地曝光。”在王晔看来,“现在的亚洲电影节之间不应该对比、竞争,上海、东京、釜山携手团结,集聚资源,就能形成亚洲范围内新人新作的直通平台。”有了“直通车”这一想法后,与釜山国际电影节、东京国际电影节主席一拍即合,“在奖项设置、颁奖典礼升级的同时,更加深度地为电影产业服务,推进年轻的电影人去做合拍片,去商业合作、对外拓展,被国际市场认可,未来成为中国电影的符号。”
文/郭小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