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倍增效应
- 来源:经理人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发挥,倍增效应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0-07-28 13:15
员工的创想超越老板应是常态
“为谁”的问题是我的一个心路发展历程,企业家的境界是一点点提升起来的。刚刚做企业的时候就是为了孩子为了家,说到底是为自己找一个更加光明的发展前途。后来这种世界观发生了转向,即为消费者、为合作伙伴、为社会、为一切的共赢关系。
而在企业规模起来、业绩增速后,“为谁”就完全变成了“靠谁”。当我们要干一项伟大事业的时候,忽略我们员工的潜力,忘记他们是有无限向上的热情和能力,是最扼杀人才的。但是,作为企业领导人,如何减少自己的干预,而充分发掘出员工的创意?在“靠谁”上,又将如何培养出可信赖的力量?
激发团队创想
我们在建造世界最大太阳能办公大楼—日月坛“微排大厦”之前,特地花大价钱聘请了德国节能门窗研究所所长、门窗专家Hohenstein先生。没有想到的是,我们不仅“请”来了全球最顶级的楼房咨询专家,而且还“请”来了一个行业。
虽然我们在建筑材料项目上已有温屏节能玻璃,但与Hohenstein先生接触后,我们觉得节能门窗对于节能有更重要的意义。我国每年新建的20亿平方米房屋中,90%以上是高能耗建筑,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为发达国家新建建筑的3倍以上。这既是建筑业的一个浪费,又是节能行业的巨大商机。
我们决定进入节能门窗领域,当时国内节能门窗市场还未有知名品牌。在我们的门窗研发出来,准备上市的前夕,为门窗起名字让我们颇费了一番心思。
人都说好产品会说话,一个产品有一个好商标,如同一名艺人有一个好名字,会形成自动传播。那些天,我满脑子里装着门窗的功能:micro-energy(微能);micro-dust(微尘);micro-noise(微噪),什么样的名字能将这些功能概括起来呢?学英语的好处就在于“国际化”考虑,三个英语单词一出来,我取了它们的首字母简写,叫“medn”!直接音译叫“麦登”,虽然没什么直接意义,仅是一个缩写,但觉得很时尚很前卫,好几天都在念叨自己的这个“创意”。
过了几天,创意部门说他们有了新的创意,改名叫“美盾”,原因有“美盾”是“门盾”的谐音,表示好的门窗是楼房的盾牌,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对其功能的全面概述:第一,“美盾”是温度的盾牌,使室内冬暖夏凉,比普通玻璃节能70%以上;第二,“美盾”是灰尘的盾牌,密闭性能良好,灰尘和雨水进不到室内,同时也能降低能耗;第三,“美盾”是噪声的盾牌,使声音强度大大减弱,可降低噪声36分贝;另外,“美盾”还是紫外线的盾牌,仅使30%的紫外线入室。
看到他们的创意,我一下子把自己引以为豪的“麦登”给扔掉了,虽然我对自己想出来的创意很满意,但在看到有更好的创意时,一切以大局为重,一切以更有利于产品的发展为重,所以我扔掉了“麦登”换上了“美盾”。作为团队带头人,欣慰的事情是看到团队的成长,尤其是看到员工的创想超越你的思想,即使是要自己放弃某种自以为非常好的观点,也是心甘情愿并乐在其中的。
倡导“工程师情结”
毋庸讳言,我对于来自团队创造力的重视是居于首位的。也因此,技术团队成为我最倚重的一支员工力量。
有一个倍增原理的小例子启发了我:一个池塘里生长着一株水百合花,它以每天一倍的增长速度繁殖。在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它在池塘里的数量是很小的。比如,第二天只有2株,第三天只有4株,第四天只有8株……,第二十九天才只有半池塘水百合花,可是到了第30天,整个池塘里蔓延的都是那个一开始毫不起眼的水百合花,这就是倍增现象的奇迹—量变到质变仅在最后一天。无疑,在制造型企业中,技术员工和团队是惟一能让企业产生质变的关键。
技术出身的我,对技术有所偏爱,尤其是看到公司的工程师越来越多,很多人被称做张工、于工、李工、王工、陈工,我既高兴又欣慰。我父亲在我年轻的时候总是对别人讲:我不指望黄鸣有多大的出息,他能当个合格的工程师我就心满意足了。这种“工程师情结”一直渗透到我的骨子里,并通过我渗透到我们团队的血液里。
现在,企业界弥漫着一种虚华、浮躁、投机的风气,不愿意沉下心来做技术工作,经受不住练习蹲马步、练基本功的枯燥和漫长,无论是个人还是团队,更希望去追求“短平快”,追求能短期见到货币效益的行为,技术的沉淀和积累被当作“精神贵族”给束之高阁了。水百合花的质变让我想到的是倍增原理,以及“加倍”这个关键词。我知道,倍增原理和倍增效益在制造业内,只会在有技术背景和技术团队的企业中实现,而在今后的时代里,这种特性将越来越明显。
“加倍”概念已经被我强调了两年多。当时,我提出对地震灾区支持金进行加倍、对需要救助的困难职工的救助金进行加倍、对当年优秀科技人员的奖金翻番。后来,在2009年结束的时候,又对科技人员的奖金在原有基础上再增加50%,并且每个科技单项奖金同样也在原有额度基础上增加50%。我希望在2010年结束的时候,让企业与优秀员工能再次分享到“加倍”回报。
“加倍”的目的,第一是鼓励我们技术、设备、工艺、标准、研发方面的创新;第二鼓励员工走技术职涯道路,在皇明,学技术的人一定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我断言技术人员和技术团队的倍增未来,与技术本身的属性有关。因为技术本身就是一项必须遵循基本原则,遵循客观规律,遵循科学的规程。违背了科学规律,违背了自然规律,就要失败,就会受到惩罚。这种工作上的严谨造就了从事这种工作的人们的价值观的严谨。另外,技术迎来了这种严谨的春天,我们国家改革开放前30年和后30年的发展土壤大相径庭,如果说前30年是投机者的乐园,胆大敢做就能挣钱;那后30年就得靠真本事了,一个团队是这样,个人发展也是如此。
其实,当我做企业的世界观转向“靠谁”的时候,我都在积极地培养企业所靠之人的“工程师情结”,惟此才能谋得企业未来的可持续。目前,我们团队的技术人员,已作为公司第二人才储蓄库、第二销售部、第二设备部,是公司的未来,公司实施的无边界团队。零距离战略,及我们正在走向国际的计划,已越来越证明技术团队在公司的厚积薄发。
我为技术团队感到骄傲的同时,也对公司全员发出了明确的导向:无论是部门还是个人,无论是在哪个岗位,如果没有技术人员的工作作风,没有务实落地的精神,没有经过扎扎实实的一线解决实际问题的锤炼,以后在公司根本就没有出路。
……
“为谁”的问题是我的一个心路发展历程,企业家的境界是一点点提升起来的。刚刚做企业的时候就是为了孩子为了家,说到底是为自己找一个更加光明的发展前途。后来这种世界观发生了转向,即为消费者、为合作伙伴、为社会、为一切的共赢关系。
而在企业规模起来、业绩增速后,“为谁”就完全变成了“靠谁”。当我们要干一项伟大事业的时候,忽略我们员工的潜力,忘记他们是有无限向上的热情和能力,是最扼杀人才的。但是,作为企业领导人,如何减少自己的干预,而充分发掘出员工的创意?在“靠谁”上,又将如何培养出可信赖的力量?
激发团队创想
我们在建造世界最大太阳能办公大楼—日月坛“微排大厦”之前,特地花大价钱聘请了德国节能门窗研究所所长、门窗专家Hohenstein先生。没有想到的是,我们不仅“请”来了全球最顶级的楼房咨询专家,而且还“请”来了一个行业。
虽然我们在建筑材料项目上已有温屏节能玻璃,但与Hohenstein先生接触后,我们觉得节能门窗对于节能有更重要的意义。我国每年新建的20亿平方米房屋中,90%以上是高能耗建筑,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为发达国家新建建筑的3倍以上。这既是建筑业的一个浪费,又是节能行业的巨大商机。
我们决定进入节能门窗领域,当时国内节能门窗市场还未有知名品牌。在我们的门窗研发出来,准备上市的前夕,为门窗起名字让我们颇费了一番心思。
人都说好产品会说话,一个产品有一个好商标,如同一名艺人有一个好名字,会形成自动传播。那些天,我满脑子里装着门窗的功能:micro-energy(微能);micro-dust(微尘);micro-noise(微噪),什么样的名字能将这些功能概括起来呢?学英语的好处就在于“国际化”考虑,三个英语单词一出来,我取了它们的首字母简写,叫“medn”!直接音译叫“麦登”,虽然没什么直接意义,仅是一个缩写,但觉得很时尚很前卫,好几天都在念叨自己的这个“创意”。
过了几天,创意部门说他们有了新的创意,改名叫“美盾”,原因有“美盾”是“门盾”的谐音,表示好的门窗是楼房的盾牌,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对其功能的全面概述:第一,“美盾”是温度的盾牌,使室内冬暖夏凉,比普通玻璃节能70%以上;第二,“美盾”是灰尘的盾牌,密闭性能良好,灰尘和雨水进不到室内,同时也能降低能耗;第三,“美盾”是噪声的盾牌,使声音强度大大减弱,可降低噪声36分贝;另外,“美盾”还是紫外线的盾牌,仅使30%的紫外线入室。
看到他们的创意,我一下子把自己引以为豪的“麦登”给扔掉了,虽然我对自己想出来的创意很满意,但在看到有更好的创意时,一切以大局为重,一切以更有利于产品的发展为重,所以我扔掉了“麦登”换上了“美盾”。作为团队带头人,欣慰的事情是看到团队的成长,尤其是看到员工的创想超越你的思想,即使是要自己放弃某种自以为非常好的观点,也是心甘情愿并乐在其中的。
倡导“工程师情结”
毋庸讳言,我对于来自团队创造力的重视是居于首位的。也因此,技术团队成为我最倚重的一支员工力量。
有一个倍增原理的小例子启发了我:一个池塘里生长着一株水百合花,它以每天一倍的增长速度繁殖。在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它在池塘里的数量是很小的。比如,第二天只有2株,第三天只有4株,第四天只有8株……,第二十九天才只有半池塘水百合花,可是到了第30天,整个池塘里蔓延的都是那个一开始毫不起眼的水百合花,这就是倍增现象的奇迹—量变到质变仅在最后一天。无疑,在制造型企业中,技术员工和团队是惟一能让企业产生质变的关键。
技术出身的我,对技术有所偏爱,尤其是看到公司的工程师越来越多,很多人被称做张工、于工、李工、王工、陈工,我既高兴又欣慰。我父亲在我年轻的时候总是对别人讲:我不指望黄鸣有多大的出息,他能当个合格的工程师我就心满意足了。这种“工程师情结”一直渗透到我的骨子里,并通过我渗透到我们团队的血液里。
现在,企业界弥漫着一种虚华、浮躁、投机的风气,不愿意沉下心来做技术工作,经受不住练习蹲马步、练基本功的枯燥和漫长,无论是个人还是团队,更希望去追求“短平快”,追求能短期见到货币效益的行为,技术的沉淀和积累被当作“精神贵族”给束之高阁了。水百合花的质变让我想到的是倍增原理,以及“加倍”这个关键词。我知道,倍增原理和倍增效益在制造业内,只会在有技术背景和技术团队的企业中实现,而在今后的时代里,这种特性将越来越明显。
“加倍”概念已经被我强调了两年多。当时,我提出对地震灾区支持金进行加倍、对需要救助的困难职工的救助金进行加倍、对当年优秀科技人员的奖金翻番。后来,在2009年结束的时候,又对科技人员的奖金在原有基础上再增加50%,并且每个科技单项奖金同样也在原有额度基础上增加50%。我希望在2010年结束的时候,让企业与优秀员工能再次分享到“加倍”回报。
“加倍”的目的,第一是鼓励我们技术、设备、工艺、标准、研发方面的创新;第二鼓励员工走技术职涯道路,在皇明,学技术的人一定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我断言技术人员和技术团队的倍增未来,与技术本身的属性有关。因为技术本身就是一项必须遵循基本原则,遵循客观规律,遵循科学的规程。违背了科学规律,违背了自然规律,就要失败,就会受到惩罚。这种工作上的严谨造就了从事这种工作的人们的价值观的严谨。另外,技术迎来了这种严谨的春天,我们国家改革开放前30年和后30年的发展土壤大相径庭,如果说前30年是投机者的乐园,胆大敢做就能挣钱;那后30年就得靠真本事了,一个团队是这样,个人发展也是如此。
其实,当我做企业的世界观转向“靠谁”的时候,我都在积极地培养企业所靠之人的“工程师情结”,惟此才能谋得企业未来的可持续。目前,我们团队的技术人员,已作为公司第二人才储蓄库、第二销售部、第二设备部,是公司的未来,公司实施的无边界团队。零距离战略,及我们正在走向国际的计划,已越来越证明技术团队在公司的厚积薄发。
我为技术团队感到骄傲的同时,也对公司全员发出了明确的导向:无论是部门还是个人,无论是在哪个岗位,如果没有技术人员的工作作风,没有务实落地的精神,没有经过扎扎实实的一线解决实际问题的锤炼,以后在公司根本就没有出路。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