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2=许多欢喜许多愁
- 来源:汽车测试报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雷凌,奔驰,宝马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7-03 15:03
前驱、四驱、后驱,三种驱动形式,三位准备一显身手的大内高手,面对雪的草原,分享三种结局。
2:广汽丰田雷凌
4:梅赛德斯-奔驰 GLA 260 4MATIC
2:宝马 M235i
DAY1 宝马 M235i 收神通保性命
一路走来确有一些残冰冻炙,却对沉着服帖毅力满满的M235i没有丝毫影响。
文:陈欢/图:Chaucer K.C Wong黄嘉俊
这会儿,我开着一台价值51.70万的宝马2系,由北京一路向北巡航。这是一台马力高达320匹(最大功率235kW)的2系;3.0L直六涡轮增压,0-100km/h加速4.8s,与大部分型号的奔驰AMG、宾利、保时捷的加速处在同一水平线上,不过它只是一台4.4m长的宝马M235i。看上去小巧结实,好像一块一口就能吃完的黑巧克力。
这次的目的地是距离北京400km外的内蒙古乌兰布统乡,一个北京人在冬天要么趋之若鹜要么退避三舍的高原极寒冰雪圣地。好吧,既然将之形容为圣地,想必你也猜到这是我们趋之若鹜的冰雪试驾天堂。然而你不会知道此刻我的心里是有多惆怅,因为我开着一台大扭矩(450N·m)的后驱车,一台让编辑部其他同事退避三舍的雪上危险分子。郭智毅和罗丹分别窝在四驱的GLA和前驱的雷凌里想象着同一幅画面:茫茫雪原里扭着腰肢随时可能打白鸽转滚下山坡的我。
不过至少这会儿我正顺畅地以超过120km/h的速度在京承高速上定速巡航,300km后来到围场,显示平均百公里油耗是6.8L,这数字低得让我吃惊。M235i的高速稳定性就像一块牢牢系在高速公路带上的滑动磁铁,速度稳定,风噪小,震动无,嗓音醇厚,意念中仿佛自己是个勾勒枯山水的僧侣,手执竹扒,用力,简洁,单纯却充满思想。在M235i这么一台小车上开高速开出这种难以落实到具体的美好驾驶感受,也出乎我自己的意料。
可惜紧接着M记玲珑少年将要面对的就是冰雪磨难。从河北围场往内蒙古乌兰布统乡大约100km的乡间柏油路可谓每个朝圣者都绕不开的坎坷历程。在这100km中,海拔急剧上升2000米,气温由零下5度下降至零下15度(已算老天开恩,往年皆是零下20度以下的天气),路面从坑洼的干燥柏油路面变成冰、泥、雪混杂的盘山路,再到时不时完全被坚硬的冰雪覆盖的林间小道。18英寸宽245/35的后轮驱动冬季胎虽然有着紧贴路面的先天优势,可是因为我们遍寻北京全城也没有找到一条符合这标准的雪地胎,唯有硬着头皮踩过这片不详的洁白圣域。速度不敢高于30km/h,怕只怕一个趔趄滑到路边的雪沟里,也不敢低于20km/h,怕又怕坡度稍有个5度的升幅后轮空有450N·m的蛮力也只能空转着往下倒滑,滑到后面雷凌的前脸上还算好的,滑到无遮无拦落差万丈的深渊,这故事就不好交代下去了。大家大可以想象三台不知天高地厚的渺小漂亮车正在冰雪覆盖的岩壁上攀升,岩壁是中国版图上蒙古高原和华北平原的交界处。
可是不知为何,这台M235i的生存能力极其之高强,每每心里划着十字踩油冲上雪白的上坡路时,电子防滑系统的警告灯连亮都不亮一下,车轮牢牢地与地面粘连着,但听得雪粉与轮胎之间搅拌发出的可怖声响,仿佛麻布撕裂的声音,此刻这声音却美得如同“生命交响曲”。
夜深了,在漆黑一团的森林小路上,M235i出人意料地走出了自信,唯有速度仍然不敢高于40km/h。雪亮的车头灯照着路面泛出狰狞的白光,这台以闷骚和攻击力强而著称的宝马2系高性能版却懂得静静地接招静静地破招,车内暖暖的23度,我开始有心情听点音乐了。
乌兰布统的灯光在漫天繁星下渐渐清晰,来到投宿地点,打车门,刻骨寒意袭来,再看看后轮胎纹明显,嵌在其中的雪渣少又少,问店家今年此地路上可是好走?店家满不在乎答,今年无雪。
原来一路小心翼翼开上蒙古高原,路面上的慑人白光多为灯光反射的靓丽效果。不过一路走来确有一些残冰残冻炙,却对沉着服帖毅力满满的M235i没有丝毫影响。
为在GLA和雷凌面前正名,第二天特选了一处真正有着厚雪堆积的平坦草场,施展后驱漂移神功。哪晓得蛮力尽出时后轮不停空转,毫无抓地力可言,松软的冰雪对车辆的速度发起泄力总攻,不消三秒钟,无雪地胎护身的M235i已被这块太极八卦田阻得毫无脾气。看着罗丹开着雷凌在同一片场地上叱咤风雪,虽漂不起半点横行霸气,却能力保速率无损,已是艳羡不已。于是立下战书:留待赛道上再用眼神杀死你。
忙于玩雪的罗丹并没顾得上接招。
DAY 2 梅赛德斯-奔驰 GLA 260 4MATIC 雪地最佳道具
无论另外两位怎么评价手中的M235i或雷凌,但在银白色的世界,你只能见到GLA 260 4Matic掀起几米高的雪浪独自行乐。
文:郭智毅/图:Chaucer K.CWong黄嘉俊
前一天从北京杀到乌兰布统大草原的几百公里路段,对于梅赛德斯-奔驰GLA 260 4Matic(以下简称GLA 260)而言就是垃圾时间。我们特地为它装配的雪地胎不仅毫无用处,还会增加胎噪和油耗;4Matic四驱系统也完全不会派上用场。全程高速公路下来可谓顺风顺水,即便雪地胎不利于降噪,但柔韧的悬架和减震还是让人感受到GLA 260在公路上的平顺。第一日这种路况只是毛毛雨、洒洒水,第二日一早由乌兰布统草原开往克什克腾旗的险恶路段才是重头戏。
天公作美,一早带着惺忪睡眼跌进GLA 260的驾驶座之后,发现仪表台上温度显示只是零下10度,殊不知,前些年同月来此下榻,清早温度可是低至零下27度。气候变暖速度如若照此发展,我们可就做不了几年地球人啦。上一次,沿着草原公路北上,一路积雪深厚,我们时刻准备趴窝;这一次同样的公路只是路边有积雪,马路中央要么是漆黑一片的柏油路面,要么只有一层浅如雪霜的白色“涂层”,脚踩雪地胎在这样的路况下只能用健步如飞来驾驶GLA 260了。容易是容易,但话说我们这班人马,出来总是寻求挑战的,一路坦途反而会令我们失望。
无聊之下我们一旦见到路边有什么新奇的场合都要下去探一探,比如说试着跟早起的马儿抢道、爬一爬白茫茫的野山坡,总之就是要让车子吃点苦头才不枉此行。
冬季的乌兰布统草原,几近被世界遗忘。银装素裹的天地只有羊肠双向公路中间露出的部分柏油路面告诉我们还有人行迹于此。途遇路边的酒店、餐厅、商店全部人去楼空门上一把铁链锁。在一处看是马场的山坡,我们决定释放一下压抑得有些抽筋的右脚。
这处山坡高低起伏,形似白色素妆版“达喀尔”,表面一层20公分厚度的均匀积雪由上至下从蓬松变为紧实,再往下就是衰败草根铺就的地面。走下公路,GLA 260自是毫无压力的,车胎从路肩下到松软的雪地里,小半个车轮没入白色之中,微微给点油门,GLA 260就在雪地里稳步行走。
熟悉了这种环境之后,我开始尝试让GLA 260兴奋起来。关掉所有电子稳定系统,在雪地胎的保驾下,车子依然步履稳健,只有当油门开度突然变大的情况下才会开始打滑,而且一旦收油车子很快就会恢复平静。想要让GLA 260真的像达喀尔赛车那样扬起漫天雾尘(其实是雪花满天飞),唯有一招:大力油门。
这个时候,四条车胎都开始在雪地中滑动。虽然GLA260的4Matic四驱系统并没有后驱模式,但较重的车头给前轮雪地胎带来相较于后轮更好的抓地力,于是激烈动态下的GLA 260还是比较容易甩尾。但它的特点是,甩尾来得比较线性,我能轻松摸清车尾什么时候就会甩到一边,提早就做好了方向的反打。在这样的环境下,GLA 260是一台温和的漂移车,动作极易拿捏。只要保证脚下动力源源不断,GLA 260就会漂呀漂不回头。从坡顶往下冲,带一点方向再反打让前轮获得一点方向,GLA 260就会像船甩舵一样,横着从山坡上滑下,稍加油门,速度就会越来越快,直到坡底再来一个大甩尾车子又会顺势爬上高坡。
车身扬起的雪花夹杂着被挠断的草根飞舞在空中、吸附在侧面车身和车窗上,一时间遮天蔽日。放纵十几分钟之后,GLA 260已是这次几台车中“战功”最为显赫的一员,从车胎、车身甚至车顶的雪、泥、草根就能看出这一点。相比较而言,另外两部车就显得畏首畏尾了许多,或许是驱动形式的原因、或许是轮胎的原因,它们都没有办法像GLA 260一样在雪地草原上找到令我出汗的感觉。毫无疑问,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四轮驱动配雪地胎的GLA 260无论从操控稳定性还是娱乐程度来说,都是几部车里最棒的,说它此行享受独乐乐,也不为过。
DAY 3 广汽丰田雷凌 无聊胜有聊
一辆最普通的前驱车,配上最普遍的冰雪地,我本以为大雪漫天,抓地力即将告急,此行势必有去无回,结果让人……
文:罗丹/图:Chaucer K.CWong黄嘉俊
不必多说,你看我直到现在还活蹦乱跳的,雷凌的本事已经不言而喻。
还是先来让我们回顾一下之前两天的情况吧。虽然去年夹皮沟的事情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回忆,但我也不是个一朝被蛇咬便十年怕井绳的人,否则也早就被宝马车里那家伙给开除了。不过吃一堑长一智总是不会错,所以我从出发一刻起就免不了满脸愁容心中打鼓。在看到第一天夜里的那段“盲路”的时候,我的小心脏确实抽搐了那么一下,鼻息也的确暂停了那么几分钟,但在轻轻浅浅慢慢地试过第一脚刹车之后,我心中翻来覆去地就只有一个念头:前面带路的敢不敢开快点,真是胆小鬼附体!
之后眼巴巴看着GLA在雪地里撒欢快活,换做是谁也会忍不住下场露两手。可惜啊,无论我怎么实践教科书理论,或干脆蛮横无理地生拉硬拽,雷凌的漂移动作始终无法完全成功。不是发动力不肯卖力,也不是变速器拖后腿,在把挡位推进手动一挡之后,即便保持4000r/min转速再长时间也不会有任何问题,但雪胎在保证了前轮能够顺利提速的同时,也让后轮变成了钉子,我用尽办法也没能让车尾动起来。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种情况在我们离开乌兰布统之后居然有所改变了。距离前方目的地克什克腾旗尚有125公里,这一段混合山路、柏油路和石板乡道,路面宽又宽,车流少又少,比车流更少的则是雪,所以我们终于可以放心提速赶路了。就是在这个时候,我发现雷凌的车尾对于高速拐弯有着一种莫名的冲动,只要车速稍高,它就特别喜欢探出身子动一动,每次过弯都不会例外,就仿佛猫儿遇见老鼠,久旱终迎甘露,心中那份欲望和欢喜神魔难压。此时我才豁然开朗,有没有雪根本不重要,速度才是关键。
问题随之而来,这样貌似不是很安全呀!虽然雷凌是一款主打年轻与运动的车型,而且“雷凌”之名也确实在运动跑车届享有不输于AE86的声望,但如今的它可是一款千真万确的前驱车,城市型前驱车,变速器是CVT的,后悬架是非独立的,在一般道路上表现如此活波,如果不是雪地胎的摩擦力比正常轮胎大,我都怀疑它是不是会随时上演一招乾坤大挪移杀我于无影无形,如今想起来更是不无后怕。
至于我为什么会选择将雷凌带到这里的原因,说起来其实非常简单:报仇雪恨。就在去年的夹皮沟,当我们开着价值上百万人民币的豪华四驱车却被前驱“小QQ”追得百战百输颜面扫地的时候,我就决定再去冰雪之地时必要选一辆前驱车,然后换上雪胎专门去欺负那些举步维艰的SUV。哪趴下的就必须在哪爬起来!具体到雷凌,更简单,找位南方兄弟来走北方的路,然后让北方人无路可走,光是想想就惬意无比。
再者说,紧凑型前驱车仍然是中国市场上的主流,代表了更多的车主与更多的家庭,以克什克腾旗这个只有一条主要街道的地方为例,属于当地人的后驱车只怕连一辆都凑不出来,四驱车也绝没有想象中那么多。不能否认如今SUV的崛起势不可挡,但有心人不难发现,现阶段大部分厂商只是拿SUV当噱头,真正的四驱少之又少,很多新SUV不是根本不产四驱版,就是拿着四驱版做顶配撑门面。至于那些越野能力强劲的四驱车,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成为普通百姓餐桌上的菜呢?
在克什克腾旗,没换雪地胎的车我几乎没有见到,所有的司机在城镇内的速度都控制得合理合法,见到有走在冰上的路人,他们甚至会提前减速,没有谁会抢一个红灯,也没有谁会强硬地超车。简单一句话,重要的不是开什么车,而是开车人的心态。
平心而论,这一次旅程的运气不好也不坏,过少的降雪量让我们所有人谁都没有过瘾,同时也让三辆车无惊无险地平安返程。在离开之前,我们才从酒店工作人员口中得知,老式蒸汽火车展刚刚在克什克腾旗的经棚火车站结束,这对于我们有着机械爱好癖的摄影师KC来说无异于为了贪吃一口烧饼而错过了洞房花烛……TG在此保证,明年,我们还会再来,而且我个人还可以保证,就算TG不来,KC他也一定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