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墓志铭

  • 来源:视野
  • 关键字:墓志铭
  • 发布时间:2010-08-04 10:47
  那一年,我和朋友应邀到某大学演讲。关于题目,校方让我们自选,只要和青年的心理有关即可。

  正式演讲的时候,我心中忐忑不安。会场设在大礼堂,两千多座位满满当当。过道和讲台上都有学生席地而坐。演讲一开始。我做了一个民意测验。我说大家对“死亡”这个题目是不是有兴趣,我心里没底。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在看到这个题目之前,思索过死亡?

  此语一出,全场寂静。然后,一只只臂膀举了起来。那一瞬,我诧异和讶然。我站在台上,可以纵观全局,我看到几乎一半以上的青年人举起了手。我明白了有很多人曾经认真地想过这个问题,比我以前估计的比例要高很多。后来,我还让大家做了一件事——书写自己的墓志铭。有几分钟的时间,整个会堂安静极了。很多人咬着笔杆,满脸沧桑的样子。我很抱歉地想到,这个不详的题目,让风华正茂的青年人提前一老了。

  大约五分钟之后,台下的脸庞如同葵花般地仰了起来。我说:“好,不知有没有哪位同学,愿意走上台来,面对着老师和同学,念出自己的墓志铭?”

  出现了一片海浪中的红树林。我点了几位同学,,请他们依次上来,但更多的臂膀还在不屈地高举着,我只好说: “这样吧,愿意上台的同学就自动地在一旁排好队。前边的同学讲完之后,你就上来念。先自我介绍一下,是哪个系哪个年级的,然后朗诵墓志铭。”

  那一天,大约有几十名同学念出了他们的墓志铭,后来,因为想上台的同学太多,校方不得不出动老师进行拦阻。

  这次演讲,对我的教育很大。人们常常以为,死亡是老年人才需要考虑的问题,这是误区。人生就是一个向着死亡的存在,现代医学把死亡用白色的帏帐包裹起来,让我们不得而知它的细节,但死亡顽强前进,它是无所不能的,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抗拒它。

  一个人年轻的时候就思索死亡,和他老了才思索死亡,甚至死到临头都不曾思索过死亡,这是完全不同的境界。

  知道有一个结尾在等待着我们,对生命的宝贵。对光明的求索,对人间温情的珍爱,对丑恶的扬弃和鞭挞,对虚伪的憎恶和鄙夷,都要坚定很多。

  那天在礼堂的讲台上,有一段时间,我这个主讲人几乎完全被遗忘了,一个又一个年轻的生命为自己设计的墓碑,将所有的心震撼。有一个很腼腆的男孩子说,在他的墓志铭上将刻下——这里长眠着一位中国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想,不管他一生是否能够真正得到这个奖章,但他的决心和期望。已经足够赢得这些掌声。

  “这里安息着一个女子,她了结了她人生的愿望,去了另外的世界,但在这里永生。她的一生是幸福的一生,快乐的一生,也是贡献的一生。无憾的一生。虽然她长眠在这里,但她永远活着,看着活着的人们的眼睛。”

  “我不是一颗流星。”

  “生是死的开端。死是生的延续。如果我五十岁后死,我会忠孝两全,为祖国尽忠。为父母尽孝。如果我五年后死去,我将会为理想而奋斗。如果我五个月后死去,我将以最无私的爱善待我的亲人和朋友。如果我五天后死去,我将回顾我酸甜苦辣的人生。如果我五秒钟后死去,我将向周围所有的人祝福。”

  怎么样?很棒,是不是?

  按照哲学家们的看法,死亡的发现是个体意识走向成熟的必然阶段。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更是和他的生命观念、死亡观念息息相关。你不能设想一个对自己没有长远规划的人,会有坚定、健全、慈爱的心理。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