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厨师

  • 来源:新潮电子
  • 关键字:IT大佬,老字号,游戏机
  • 发布时间:2015-07-21 08:56

  细数那些剑走偏锋的IT大佬

  世界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多元化一直是潮流的风向。在这个定律下,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出人意料的事情,一些突然的变化往往会让旁观者的下巴散落一地,而这类事情在科技界似乎已成为了经常发生的事情。当然,成功者获得的荣耀背后,总有一些不为人知的东西,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些成功的转型者都做了些什么吧。

  从老字号纸牌厂到家用游戏机王者

  提到任天堂,很多人会在第一时间想到《超级马里奥》、《塞尔达传说》、《口袋妖怪》等一系列经典游戏,也会在第一时间想到GameBoy、红白机、NDSL、3DS、超级任天堂、N64等一系列在家用游戏机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产品,也会想到宫本茂这样的游戏设计鬼才。但是你知道吗,在创立之初,任天堂却是一家以出品纸牌而闻名的公司,甚至在很长一段的时间里都没有建立公司,直到1947年才正式成立公司,也正式和美国迪斯尼确立合作关系,生产迪斯尼形象的扑克牌。

  在了解这一情况后,你想到了什么?你是不是觉得在这个阶段的任天堂公司在中国也能找到影子?嗯,没错,如今独霸中国扑克牌市场的姚记扑克有限公司几乎就是任天堂公司的翻版,不仅是产业结构类似,甚至连转型的方向都很类似。所以,不要小看扑克牌产业中的利润,作为扑克牌消费大国,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一个热爱“斗地主”、“双扣”、“接龙”等扑克牌游戏的人都是这类型公司发展壮大的股东之一。

  现在我们把视线回到任天堂公司,1977年任天堂正式推出旗下的电视游戏,这也意味着任天堂正式将自己从一个劳动密集型公司转向知识密集型公司,这顺应了时代的潮流和变化,因为在这背后,是彩色电视机正开始普及到家庭,而随之派生的电视机游戏产业开始进入飞速发展的时期。接下来,任天堂的发展一发不可收拾,1980年正式发布旗下首款随身游戏机,1981年发售著名游戏《大金刚》,1985年发布了至今风靡的游戏《超级马里奥兄弟》,1986年发布经典的、承载了至少三代人童年记忆的任天堂红白机。1990年,任天堂正式发布了旗下的巅峰之作—超级任天堂游戏机,确立了其在家用游戏机产业中的霸主地位,不过随着N64游戏机的失败和次世代游戏机产品开发上的失误,任天堂的地位逐渐被索尼赶上,特别是由于游戏开发上的问题,使得任天堂被索尼迎头痛击,但时至今日,任天堂的掌上游戏机产品依然还深受资深游戏迷的喜爱。

  前面提到了任天堂公司在中国有个十分相似的“兄弟”—姚记扑克有限公司,这家公司目前也是一家上市公司,但他们同样认识到产业单一对未来发展壮大的不利性,因此将很多精力投入到了高新技术产业中,比如智能自行车、干细胞等,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中国企业的学习能力和给股东“讲故事”的能力更强。不过不幸的,姚记扑克有限公司的股票已经于今年6月中旬的时候停牌,复牌时间暂时未定。

  从森林造纸工到世界通信巨头

  如果有本世纪科技圈内最大遗憾的评选,那么曾经的科技巨人诺基亚的陨落一定会榜上有名。但到了今天,已经很少有人会知道,其实诺基亚最早进行的业务其实只是造纸。诺基亚诞生于北欧的芬兰,在1865年创立之初时,其业务仅局限于利用当地丰富的木材资源进行造纸。当然,在前工业时代里,企业家们拓展自己业务的方式就是开一家完全不同的工厂,在这样的想法下,诺基亚的创建者艾德斯坦开设了自己的第二家工厂,除了生产工业橡胶产品外,还顺带着生产轮胎和皮靴。我们都知道,真正的工业合成橡胶直到1917年才被发明出来,因此,在这之前的所有橡胶产业都与天然橡胶有关,而由于气候原因,芬兰又不是橡胶的产地,因此我们可以断定,早期的诺基亚工厂实际上就是一家负责来料加工,顺带着玩玩自有品牌的工厂,“江湖”地位大概和如今遍布中国华南地区的小工厂没什么区别。大概是由于“盘子”大了,管理上不太好操作,1871年艾德斯坦将两家工厂合并成一家股份有限公司,并将其命名为“诺基亚”,这就是曾经的通讯巨人的早期“黑”历史。

  当时间进入20世纪时,正值通讯产业飞速发展的浪潮来临,世界各国掀起了铺设有线电报电话网络的风潮。当时诺基亚公司的管理者为了增强自己的竞争力,也为了让产业更加多元化,在公司内设立了电缆部门,用于生产线材。我们常说“时势造英雄”,正是早期电信业的发展,为诺基亚后来的扩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到1967年,诺基亚已经成为了芬兰国内跨产业的大型公司,其产业涉及造纸、化工、橡胶、电缆、制药、天然气、石油、军事等多个领域,而诺基亚后来的王牌产品—手机的生产和制造,则是在1960年开始的。

  1960年,诺基亚集团正式设立诺基亚电子部,并专注于电信系统方面的工作,这是后来诺基亚集团电信业务的重要基础。而到了1967年,诺基亚电子部已经成为了拥有员工近500人,销售额占整个集团销售额3%的大型部门。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中期的10多年时间里,诺基亚不断增加占有芬兰电信市场的份额。进入80年代,诺基亚又迎来了自己的高速发展期,如将自己的模拟移动电话通过代理的方式进入美国市场,设立在亚洲的联合工厂等等。从这段历史中,我们不难发现,全世界的公司好像都以自己的产品打入美国市场为成功的一个基本条件,看来“崇洋媚外”这事情,在全球都没有区别。当然,在设立工厂这方面,全世界都有一种趋势,就是将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的生产厂设立到非发达地区,以降低人力成本。不过诺基亚把工厂设立到亚洲“四小龙”之一的韩国是处于什么考虑确实有些令人费解,这也从某个角度说明了诺基亚的高层似乎从来没有将成本控制放在一个重要的角度上考虑从这之后他们全世界到处开发布会,高管会议如同旅游的种种行为上一见端倪。

  20世纪90年代是诺基亚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首先是由于通讯产业的飞速进步,GSM网络正式开始在芬兰进入商用,而这正是诺基亚的大本营,占有地利之便的诺基亚开始大规模进行扩张,将自己的触角延伸到世界各地。不过,在90年代中期,由于盲目扩张产业,诺基亚陷入了严重的危机。其实诺基亚当时犯下的错误在今天看来是众多企业在发展中都会遇到的,也正是这场危机,让诺基亚下定了在通信产业中有一番作为的决心,于是他们舍弃了除电子部门外的所有产业,将其拆分出售,用了两年的时间将精力完全转向通讯业务。随后更是推出使用Symbian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将移动通信市场引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1996年诺基亚手机连续15年占据手机市场份额第一的位置,并且推出了Symbian和MeeGo的智能手机。

  可惜的是,在进入智能时代后,诺基亚的不思进取导致其业务节节下滑,最后甚至直接将所有手机业务出售给了微软,正式退出了手机市场,今后诺基亚将致力于移动网络基础设施软件和服务、测绘导航和智能定位、先进技术研发及授权。说到这个地方,我们不得不提到著名的史蒂芬.埃洛普先生,此君曾是微软高层领导团队的成员,但在2010年出任诺基亚公司执行总裁兼CEO,这是诺基亚历史上首位非芬兰本国的CEO。而在2014年,随着微软宣布正式完成对诺基亚设备与服务部门的收购,埃洛普又重新回归微软,任设备部门执行副总裁。事实上,早在2013年起,就不断有诺基亚的忠实粉丝在网上恶搞埃洛普,称其是微软向诺基亚投放的“特洛伊木马”,是纯粹的“卧底”,其到诺基亚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微软收购诺基亚,一时间各种埃洛普和鲍尔默的恶搞漫画在网上流行。到现在,埃洛普在这场收购中扮演的角色已经不重要了,因为根据最新消息,埃洛普即将从微软离职。

  总是出人意料的小米

  说到小米,很多人都会想到小米起家的MI UI,小米创立之处,是以为自己的用户提供经过深度定制的系统为主业的,虽然后来进入了手机硬件业务,但MI UI在小米内部的核心地位一直都没有改变。细心的朋友可能已经发现,小米在最近两年的时间里似乎一直在不务正业。与其他手机厂商相比,小米对手机的研发似乎没那么上心,反而将自己的精力集中到了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上。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小米先后做出了路由器、盒子、电视机、摄像头、移动电源、空气净化器、接线板、台灯等产品。如果说这些产品都能和手机沾上边,其实也对,但从本质上来说,这里面的大多数东西和手机产业的差异极大。比如路由器,虽然说现在很多厂商都在做智能路由器,但说到底,其实就是手机端可以控制和管理路由器而已,最多就是加入了硬盘,可以当作是简易的家庭NAS来使用而已。然后还有盒子和电视机,这两样产品带有浓厚的家庭气息,而手机则是具有个人化属性的产品,小米的这三样产品的相同之处大概就是都有MI UI吧。至于台灯、空气净化器、接线板和摄像头,这更是和手机产业毫无关系。

  其实一直以来,小米都在试图打造一个自有的生态环境,营造一种生活方式,所有的东西都在一个闭环的大生态系统中运行,手机是核心业务,手机通过多个入口来进入其他产品,比如控制电视、台灯、路由器、摄像头、空气净化器等等。同时,各种智能产品上还会植入各种服务,不仅可以让自己在生态圈内的地位更加稳固,同时还会创造出更多的商业机会。这一点可以从小米最近获得的专利授权上看出一些端倪:截止2015年5月25日,小米已累计获得的专利授权中,包括:42件发明专利、96件实用新型专利和102件外观设计专利。

  不过小米的做法总是令人意外,根据最新的消息,在小米99件已获得授权的实用新型专利中,有44件与水处理相关,这意味着什么?难道小米想成为一家水处理公司?而在最近,小米公司更是打出“海纳百川”的海报,为即将到来的新品紧锣密鼓的造势。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小米持续在非核心业务上的投入,是让自己的生态链更加完善,具备更强的竞争力。但从本质上来看,小米公司以互联网企业的身份起家,对互联网企业的市值泡沫偶这深刻而清醒的认识。正是这些认识,促使小米公司通过参与实业的方式(入股或控股)来挤压自己市值中的泡沫,让公司有更强的能力来抵御可能存在的金融风险,提高自己在投资者心中的地位。

  作为目前中国发展最快的互联网公司之一,小米公司不仅创造了最快发展速度的记录,也创造了互联网企业市值增长最快的记录。当今有很多公司在进行市场营销活动时,必然会将小米的市场策略作为自己的行动参考,但其实这只是浅层次上的东西,更深层次的东西是小米将社会化营销和发展实业两个目标并重,不断拓展事业圈,为自己找到更多的合作伙伴。这从小米构建的生态圈上就可以明白,但现在,大家好奇的是,小米下一步将会玩什么,或许又是一个全新的惊喜,套用小米公司的广告词:“永远相信美好的事即将发生。”

  投身穿戴设备的音箱厂商

  提到奋达,很多人都知道这是一家以音频技术而闻名的厂商,曾经推出过众多的多媒体音箱、家庭影院音响、无线音箱等。但实际上,奋达还有另外一条ODM美发产品线,主要为欧美国家的厂商提供贴牌制造的产品。以今天科技圈看待厂商的标准,奋达显然算不上是大客户,尤其是其主业—音箱的研发和制造,完全就是小众消费圈里的产品,高不成低不就,似乎很难有所作为,但没有想到的是,在2014年奋达突然崛起,股价像打了鸡血般连续上涨,这其中的奥秘是什么呢?

  对品牌商来说,ODM贴牌制造是增加出货量拓展业务的方式之一,但在美发行业,产品的技术含量低,容易陷入价格的恶性竞争也是不争的事实,看看如今在中国华南地区艰难求存的众多代工厂,你就可以明白为什么靠代工这条路是完全无法发展壮大的了。对奋达来说,这确实是个问题,所以曾经在音箱的研发和制造上花了大力气,试图通过打造自有品牌的拳头产品来发展壮大,但事实显然并不如规划中那么美好。

  在音箱制造方面,奋达面对的竞争对手显然很多,更有一些“怪兽”级别的存在,首先在高端产品方面,众多国际品牌的产品已经多不胜数,从Hi-End级别的“柏林之声”,Hi-Fi级别的B&W、英国之宝,再到消费级别的索尼、KEF等,足够让人眼花缭乱,这些都是经过历史和发烧友双重肯定的品牌产品,即使持续加大在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的费用,最后得到的效果也不见得会有预期那么好。而在中低端产品方面,众多的中国品牌正在虎视眈眈,漫步者、麦博等在多媒体音箱市场上占有不少份额的厂商必将对奋达的市场动作进行回应,最终的后果显然就是价格战打响,大家都不会维持生存的足够利润,陷入到两败俱伤的境地里去。

  那么主攻无线音频市场是否会有作为呢?奋达本身拥有不错的研发能力,也有针对无线音频市场的蓝牙音箱和Wi-Fi音箱,这能不能有所作为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为在这一市场上,不仅有索尼、KEF这样的老牌厂商存在,还有众多的新晋品牌,如SONOS这样专注于无线高品质音乐的厂商。至于蓝牙音箱,面对市场上泛滥成灾、售价甚至低过百元的产品,你能指望靠这个发展壮大自有品牌吗?

  自有的传统强项都已经成为了一片“红海”,(也可以称之为血海,看看众多厂商一面忙于杀价,一面痛心地高呼市场环境不好的惨状就能明白),奋达也开始考虑自己的未来在哪里。当时正值可穿戴式产品的浪潮兴起,众多手机厂商都在规划自己的可穿戴式产品,奋达抓住时机,抢先推出了自己的生产线,为只能更多厂商代工可穿戴式产品,同时也率先推出了自己的智能手表、智能手环产品。奋达的这次转型,看似突然,但却并没有偏离自己原有的主要业务太远。首先,可穿戴式产品固然是有感知设备,但这一方面的产品现有成熟度非常高,基本可以直接采用,难点是优化;其次,可穿戴式产品的通讯能力是个值得关注的重点,在这个方面,奋达原有的针对无线音频产品的一些基础产品可以大派用场,不仅能降低生产成本,更重要的是能加快生产线正式运行的速度,这在产品更新极快的今天是异常重要的问题。

  正是奋达的一系列动作,抢占了可穿戴式设备生产市场的先机,其研发和设计能力也获得了充分的肯定,联想等著名国际品牌厂商已经将奋达科技作为可穿戴式设备的供应商,纳入到自己的产品体系中去了。也正是在这样的刺激之下,在2014年奋达科技的股票一路看涨,被众多投资者所看好。而根据最新的消息,奋达还将投身于医疗市场,将研发可穿戴的医疗健康设备,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政府扶植高新产业的政策优惠。由奋达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有时转型其实并不是完全抛弃原有的东西,只是用新的思维方式去研发产品,充分整合现有资源。

  那些“不务正业”的大佬们

  在我们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工作必须是值得热爱的东西,也正是有这样的认知,才会有“干一行爱一行”这样的说法,但事实呢?很多人在踏出校园选择自己的职业时,往往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进行选择,这也就是“再不疯狂我们就老了”,但不幸的是,当爱好变成工作时大多数人的感觉都不那么美好。举例来说,平时喜欢玩手机的人,当工作是每天玩一个手机并写出测试报告,而且这样的进度每天都会重复,那么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新鲜感就会褪去,取而代之的是机械的重复。在选择工作这个事情上,大多数外国人都还做得不错,除了工作之外,大多数外国人都会有一个终身的兴趣,当然也有将兴趣转化为事业奋斗的例子。

  来自特斯拉的多面手

  最近几年,关于环保、新能源之类的话题十分火爆,而采用清洁能源的美国汽车公司特斯拉作为这一领域的领军旗帜自然十分引人瞩目,当然,人们关注的不仅仅是漂亮的汽车,还有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的一举一动。对大多数人来说,埃隆.马斯克也就只是特斯拉CEO的CEO而已,会在每次特斯拉推出新产品会新服务的时候出来站台,但现实远远不是这么简单,这个今年43岁的家伙既是一个可以每周工作100小时的工作狂,也是一个始终为达到自己梦想而努力的实干家。

  首先,我们有必要交待一下马斯克曾经做过什么。马斯克出生于南非,12岁时就曾经自己设计过商业游戏软件,17岁时移居加拿大,21岁时进入美国留学。在这个时候,马斯克的表现充其量也只能算是一个有些天分的青年,但当1998年他创立在线支付服务商PayPal后,一切都发生了改变。特别是当eBay以15亿美元的价格将PayPal收归旗下之后,马斯克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首先是自己变成了亿万富翁,其次是得到了入股特斯拉汽车的机会,第三是他终于有资金来实现自己的梦想。

  在2001年,马斯克曾经策划过一个“火星绿洲”的项目,目标是在火星上建立一个小型实验温室,并在火星土壤中种植农作物,最终目标是将火星变为宜居星球。了解航天工业人都明白,但凡涉及到航空航天领域,涉及到的资金将会是天文数字,而人力也将会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倒在美国“星球大战”计划(或者说是历史上最大的骗局)下的超级大国苏联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由于现实的资金困扰,马斯克暂停了他的庞大计划和构想,但当手头突然获得了一笔巨量资金后,他的心思又开始活跃了起来。

  在梦想的驱动下,SpaceX公司在2002年诞生了,在诞生之初,SpaceX遇到的最大问题其实是技术上的鸿沟。基于某些奇怪的理念和潜规则,一直以来最尖端的都被优先用于军事,并严格保密,航空领域自然也不例外,原因很简单,当一枚火箭运载的是人或科学器材时,它是运载火箭,但当运载的是有杀伤性的武器时,就变成导弹了。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马斯克在开始试图通过购买现成的解决方案来达到目的,最初的卖家就是还没从经济危机中缓过劲来的俄罗斯。当然,这也是有先例可循的。在苏联解体之初,军事重工业发达而民用轻工业落后的苏联经济极度低迷,于是穷得差点当裤子的苏联人(前苏联人)几乎什么都卖,小到AK-47、手榴弹,大到坦克、航空母舰、战斗机、导弹,只要有人愿意出钱,一切好商量,大量军事物资几乎被用白菜价格倾销到世界各地,如今泛滥在第三世界国家的各种苏制军火大都是在那个时候出售的。

  大概是那个时候互联网巨头身上的“土豪”味太浓厚,俄国人把马斯克当成人傻钱多的代表,喊出了超出其心理预算的价格,于是购买火箭的解决方案告吹。愤怒之下的马斯克决定甩开一切自己干。首先是搜罗人才,由于当时NASA的航天计划因种种原因而停滞不前,其经费也被屡屡削减,不少原本在NASA过得不甚顺心的技术人才开始萌生去意。此时马斯克挥舞着绿油油的美金,再来上一通愿景规划,目标是星际旅行,用极客的精神来做火箭这样的游说,于是大部分人才都归顺到SpaceX旗下。而此时NASA正好又在转变思路,开始大力支持私营企业发展航天技术,除了公开部分之前保密的资料外,还为私营企业提供了测试场地,甚至连空军都一度与之合作。

  大致是由于智商上的优势,马斯克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自学了关于火箭的知识,并将自己册封为SpaceX太空探索技术公司首席执行官兼首席技术官,同时还兼任首席火箭架构设计官。一般来说,科学是严谨的,让一个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航天工业的人来设计火箭,这无异于异想天开,我们先姑且不说马斯克设计出来的火箭是否安全,但火箭毕竟不是“二踢脚”只要能飞就行,还有很多必须要考虑的东西。但这是商业,也许马斯克真的是开了“外挂”,他用极客精神来制造火箭的设想最后成功了,历经三次失败,SpaceX公司的猎鹰1号运载火箭在第四次发射时终于成功,这枚火箭为了节省成本,采用了部分可重复使用的发射系统,甚至还采用了部分二手仪表,严格的成本控制使得猎鹰1号的发射费用仅为670万美元,这在动辄费用上亿美元的航天工业中简直就是性价比的奇迹。

  猎鹰1号的成功,使得SpaceX公司获得了NASA的商业合同,这时SpaceX公司的目标是获得为国际空间站补给物资的任务。在之后发射的猎鹰9号运载火箭和“龙”飞船上,SpaceX改进了可回收技术和运载能力,使其不仅能将500公斤物资运送到国际空间站上,还将费用降低到6000万美元下。在航天界,中国的商业火箭发射是最为物美价廉的,一次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商业发射的费用大致也在6000万美元左右,这下SpaceX公司也成为了中国航天工业的竞争对手,更关键的是,土法上马的猎鹰系列运载火箭在未来还将进一步降低成本。这对中国航天工业开拓国际市场或许是个坏消息,但对普通民众来说,最大的好处是大家看到了未来航天事业的普及,过去曾经遥不可及的太空之旅现在似乎也能承受了(当然,前提条件是你首先必须是个富翁,第二是身体条件必须过关)。

  不幸的消息是,不久之前猎鹰9号运载火箭在执行第7次空间站货运补给任务时,出现严重故障,发射升空后不久即发生爆炸,火箭与飞船彻底解体,残骸沉入大西洋底。更倒霉的是,前一天又恰好是马斯克的生日,这个价值6000万美元的昂贵太空烟花估计会让马斯克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不太高兴。不过对比东边某国那次昂贵的导弹发射试验来看,火箭设计师至少很安全,至少不会被拖出去执行枪决。

  从电脑制造商到收藏家

  美国的戴尔电脑公司是目前全球最大的个人电脑制造商之一,旗下产品品类齐全,覆盖了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台式机、服务器等领域。虽然在2007年戴尔电脑公司曾经一度陷入财务丑闻中,导致当时的CEO罗林斯离职,已经退休的迈克尔.戴尔被迫复出重新担任戴尔电脑CEO,但到了2013年,戴尔电脑已经回复了元气,迈克尔.戴尔通过与全球技术投资公司银湖合作,正式收购戴尔电脑并完成了对其的私有化改造,从那一刻起,戴尔电脑已经不再是一家上市公司,转而成为了迈克尔.戴尔的家族企业。

  迈克尔.戴尔生于美国德克萨斯州,这是一个在美国人看来都较为狂野的地区,连美国人自己都对德州有众多“吐槽”,诸如枪支泛滥、气候炎热等等,而爱好自由的牛仔更是成为了被“黑”的重点,比如粗鲁、不爱干净等等,“德州佬”这个词更多时候象征的是好斗、粗鲁之类的贬义,但迈克尔.戴尔并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德州佬”。首先,他很有商业头脑,与之对比的是同样来自德州的两位布什总统,他们虽然都是富翁,但仅限于自己的家族企业,对国家经济完全不懂;其次,他把自己收拾得很干净,总是以西装革履的形象出现,这和那些不修边幅的牛仔可完全不同;第三,戴尔有一种朴实务实的气质,既不傲慢,也不会显得粗鲁,对比人物还是来自德州的小布什总统,关于他的各种笑话在网上有各种不同的版本。

  迈克尔.戴尔只有两点与传统意义上的“德州佬”相似,那就是有过人的胆识和为追求目标而坚定努力的毅力。为什么这么说,我们不妨从戴尔电脑公司说起。现在看来,戴尔电脑其实并没有什么完全领先业界的技术和产品,这在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是不争的事实,戴尔电脑获得成功的关键是迈克尔.戴尔抓住了电脑开始普及的时机,采用了全新的、抛开所有中间环节的直销模式,通过满足用户有限的定制需求来获取利润,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戴尔电脑采用的这种商业模式和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这样的超级市场没什么大区别,首先有一个大而全的框架,接着又细分框架,直到能够满足用户需求。而在成本控制方面,则通过批量采购和加快库存周转来完成。显然,这也是美国人一贯热爱的模式,典型的法西斯式审美。

  而在工作之外,迈克尔.戴尔则充分展现了“德州佬”任性的一面,他首先通过自己名下的私人投资公司MSD Capital收购了一家名为Magnum Collection的收藏品公司,而这家公司最出名的地方是拥有拥有超过18万张摄于1947年后的珍贵美国老照片。现在,这些照片被保存在德克萨斯州首府奥斯市的Ransom Center博物馆。在这一点上,迈克尔.戴尔的做法又像极了早期依靠石油发家致富的洛克菲勒家族,当然我们说的是用收藏品开设博物馆这件事情。

  从成功CEO到流行歌手

  我们都知道,在娱乐圈厮混是件非常艰难的事情。首先你必须有张很有特色的脸,不是美得惊天动地,就是得丑得惨绝人寰。其次,你必须有门不错的“手艺”,要么是演技不错,要么是嗓子不错。第三,你必须学会为争取更多的宣传资源,否则就要学会如何包装自己。第四,你要有广阔的人脉,随时能够帮助自己。但显然,团购网站Groupon创始人安德鲁.梅森并不是这样的一哥人,论长相,可能会迅速沦为路人甲;论才艺,虽然他曾经是主修音乐的学生,但显然这个行当里有才华的人太多了;论包装能力和人脉,你觉得当时一哥才出校园的愣头青能有多少?他的爸爸又不是什么土豪。

  幸好,安德鲁.梅森的主要兴趣也并不在音乐上,作为一个钻研艺术的人,他的兴趣居然是软件开发,并通过其开发的软件获得了在学校进一步深造的机会。但遗憾的是,梅森仅仅在学校过了三个月时间就去创业了,他的创业就是日后风靡全球的团购。简单来说,团购就是消费者自行结成暂时性的团体,以提高与厂商议价的能力,通过规模化的采购来降低成本,最终以获得价格更加优惠的商品。这种商业模式一出现便引来了众多的模仿者,举例来说,在高峰时期,中国市场上竟然出现了近千家团购网站,其巨大的吸引力由此可见一斑。

  接下来的事情就是顺理成章的融资、上市,不过由于盈利不到预期值,Groupon最后解雇了安德鲁.梅森,当然其隐藏的如艺术家般行为艺术的性格也成为了一个重要因素,与半裸着做瑜伽相比,安德鲁.梅森的偶尔吐槽和写点不着边际的小诗反而无伤大雅。在经历了一段痛苦的蛰伏期后,安德鲁.梅森终于又出现了,不过这次是带着他的个人专辑一起出现的。大约是糟糕的境况激发了艺术家属性吧,安德鲁.梅森的专辑《Hardly Workin》中,大量出现了商业忠告,诸如创业公司需要挣钱,工作需要效率等等。当然,还有隐藏的对前公司的仇恨,作为一个被扫地出门者,安德鲁.梅森虽然还至于到诅咒Groupon倒闭的境地,但希望Groupon过得糟糕点自然也在情理之中。

  从出专辑这事情上来看,安德鲁.梅森虽然暂时还没跑偏,音乐作品或许是有点玩票性质,但也能看到他对未来再次创业的一些思考,但梅森接下来的行为实在不会有什么可预见性,毕竟,一个有勇气拒绝谷歌60亿美元收购案的人,其精神回路的构造绝对与常人有着本质的不同。

  其他那些不务正业的典型案例

  现在我们把眼光转向中国市场,在我们自己的眼皮子底下也有很多不着边际的转型,而且这种转型的突然性足够让一众旁观者产生“我是不是听错了”的幻觉。但有钱任性这种形容词就是来形容此类事件的。或许这些提出转型的大佬们本身就是天才,而天才的想法往往又不是普通人能够理解的。

  首先登场的是来自网易的丁磊,我们都知道网易是国内的老牌门户网站,其业务范围不仅仅是网站,还有短信和游戏等增值业务。在一次会议中,丁磊提到将要开办养猪场,一时间引发轩然大波,很多媒体猜测丁磊的这个想法可能是网易的一次互联网多元化尝试。但在后来的采访中,丁磊强调网易养猪的公司行为并不是投资,而是实验性的工作,主要目的是希望能够探索出一个可以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提供农村工作机会的又能全国推行的养猪流程和模式,而这个模式一定是要盈利的。同时丁磊还强调这个实验的规模就是养一万头猪,不会一直扩大规模。最后,在2014年,网易农业事业部公布了养猪项目细节信息。但遗憾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网易的养猪项目一直没有更多的细节披露,也就慢慢地淡出人们的视线了。

  接下来登场的联想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名誉主席柳传志,柳传志是中国企业家中的标杆性人物,但在2014年,柳传志于互联网发英雄帖,求教互联网精英,探询柳桃电商营销之道。所谓柳桃,实际上就是联想佳沃在成都种植的自有品牌猕猴桃,这也是柳传志第一次用自己用名字为联想旗下的产品背书。在这场营销活动的背后,实际上代表着联想控股在经营理念上的转变,联想认为现代农业已经成为了联想控股多元化战略中的重要一环,尤其是当面对视频安全这一严肃话题时,就需要更多的营销方案进入。名人+水果的营销模式或许能让品牌一下打响,但联想构思中的现代农业应该是可以实现全产业链控制和全过程可追溯的,这对增强消费者信心和保证产品质量有着巨大的帮助。而柳桃只是联想佳沃的第一次尝试,在之后,联想佳沃还尝试通过电商手段来对生态有机蓝莓进行了成功的营销,为电商从事生鲜类销售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第三个登场的是京东商城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刘强东,2011年刘强东突然宣布将在其老家宿迁租用土地种植大米,理由是为了让自己和员工吃上放心米。不过显然,公众并没有相信这一说法,更多的看法是认为刘强东企图用这一手段来试探市场,寻找在线销售生鲜食品的机会并积累相关经验。正所谓“无利不起早”,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如果不是为了商业利润,你很难相信企业家会突然变成一个公益人士。与联想控股相似,京东也认为现代农业将会成为京东未来发展壮大的重要环节,正是在这一认识下,刘强东才会突然对种植大米产生浓厚的兴趣。但与联想控股的不同之处在于京东拥有属于自己的、完善的线下配送体系,有足够的能力将消费者意向转变为实际的订单,在加上京东商城在价格方面的一贯优势,这种由京东自己动手种植的来龙大米确实有潜力成为未来的重磅产品。

  第四个登场的是当当CEO、联合创始人李国庆,他在2014年宣布将投资一亿元来兴建养羊基地,不过这羊既不是拿来做成烤全羊来满足食欲的,也不是为作为宠物进行饲养的。因为李国庆同时还宣布未来将和优质羊绒企业建立平台,推自有品牌“当当羊绒”,充分暴露出了当当试图通过这一产业来达到国产品牌提升市场占有率的野心。对现在企业的发展而言,激烈的竞争有助于体质的快速进步,跨界已经成为互联网分散公司风险的重要行为,大量借助互联网和大数据的跨界者纷纷侵占传统产业的领域。原本线性的产业竞争格局,已经被互联网所带来的跨界竞争打破,不同的产业的基因序列需要重组,这也是当当未来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最有可能不务正业的行当

  对时下的大多数厂商而言,尤其是那些正在规划或已经规划好可穿戴式产品和智能家居产品的厂商而言,相对于原有的核心业务,新的可穿戴式产品和智能家居产品都将是不务正业的一个最基础识别特征,比如魅族宣传的生态圈,乐视的生态链等等。这些产品既有手环,也有新奇的类似玩具一样的智能家居产品,包括什么智能台灯、智能音乐底座、动作感应器等等。这种浪潮虽然在当前还算不上泛滥成灾,但对一些电商平台而言,这只是起步,在未来似乎还将获得更多的进步,尤其是现在众多的智能设备的众筹项目更说明了这个现状。

  如果说到有钱任性和不务正业上,有两个厂商是回避不了的,那就是搜索引擎巨头谷歌和百度,这两个巨头完全就是有钱任性这个形容词的经典演绎,看看谷歌最近几年时间里都做了什么吧,开发输入法、开发手势操作、研究动作感应、开发在线地图等等,如果说这些业务还像是个互联网厂商的话,那么诸如开发谷歌眼镜,开发无人驾驶汽车,研究如何建立全球免费Wi-Fi网络又是些什么事情?从某种程度上来,现在的谷歌就如同一个爱幻想的孩子,碰巧它的手上又有海量的资金,那么想要通过持续的投入来让梦想成真也就是很自然的事情。当然,这是好事,也是科技一直在进步的重要原因之一。至于百度,除了巩固自己之前在搜索这样领域的优势外,最近几年时间里也做了不少领域之外的事情,比如开发在线支付,支持未来商店(实际就是智能家居产品)的产品众筹,开发智能自行车等等,不过显然,百度的任性程度较谷歌稍好一点,这可能是因为中国人本身比美国人更沉稳内敛一些吧。

  写在最后:

  科技一直在进步,科技界的公司和大佬们不管死活准备把副业当兴趣来做,还是准备将副业当成正经的事业来做,归根结底是进行一种多样化的尝试。当然,这其中也不乏实现梦想和自我价值的味道,但对普通消费者来说,这些多样化的尝试正是科技进步的源泉,也是生活方式更加方便快捷的根本动力。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