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的八个支点

  • 来源:中国经济报告
  • 关键字:中国制造2025,财税政策
  • 发布时间:2015-07-29 14:45

  《中国制造2025》中清晰地描述了政策扶持和保障的重要性,“建设制造强国,必须发挥制度优势,动员各方面力量,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政策措施,建立灵活高效的实施机制,营造良好环境;必须培育创新文化和中国特色制造文化,推动制造业由大变强。”

  为此,笔者提出八项政策保障措施。即: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完善金融扶持政策、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健全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完善中小微企业政策、进一步扩大制造业对外开放、健全组织实施机制等。下面,分别阐述。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政府创造环境,市场决定创新。

  推动《中国制造2025》的关键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为此,《中国制造2025》中的首项扶持政策为“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创新政府管理方式,加强制造业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制定和实施,强化行业自律和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提高产业治理水平。

  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审批事项,简化程序,明确时限;适时修订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落实企业投资主体地位。

  完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改革技术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和项目经费分配、成果评价和转化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激发制造业创新活力。

  加快生产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合理配置公共资源;推行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制度改革,加快资源税从价计征,推动环境保护费改税。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有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进一步破除各种形式的行业垄断,取消对非公有制经济的不合理限制。稳步推进国防科技工业改革,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健全产业安全审查机制和法规体系,加强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制造业重要领域投融资、并购重组、招标采购等方面的安全审查。

  在产、学、研、用多个层面联合推动制造业的创新发展。一方面,政府要引导、支持和促进不同类型的产、学、研合作联盟发展;另一方面,选择几个重点行业和关键技术领域开展试点,由创新意愿较高的企业牵头,联合科研实力雄厚的大学或科研机构,组建多种形式的产、学、研研发联盟,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和力量,共同推进技术研发与应用推广。

  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

  从行业角度来看,营造公平环境主要包括:深化市场准入制度改革,实施负面清单管理,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全面清理和废止不利于全国统一市场建设的政策措施。为此,应该实施科学规范的行业准入制度,制定和完善制造业节能节地节水、环保、技术、安全等准入标准,加强对国家强制性标准实施的监督检查,统一执法,以市场化手段引导企业实现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从市场角度来看,主要包括:切实加强监管,打击制售假冒伪劣行为,严厉惩处市场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为企业创造良好生产经营环境;加快发展技术市场,健全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保护机制。

  从企业角度来看,主要包括:完善淘汰落后产能涉及的职工安置、债务清偿、企业转产等政策措施,健全市场退出机制。要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实施涉企收费清单制度,建立全国涉企收费项目库,取缔各种不合理收费和摊派,加强监督检查和问责;推进制造业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建设中国制造信用数据库,建立健全企业信用动态评价、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推行企业产品标准、质量、安全自我声明和监督制度。

  完善金融扶持政策

  其总体目标是:深化金融领域改革,拓宽制造业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

  从金融角度看,主要包括:发挥政策性金融、开发性金融和商业金融的优势,加大对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

  从资本角度看,主要包括: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推动区域性股权市场规范发展,支持符合条件的制造业企业在境内外上市融资、发行各类债务融资工具;引导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等支持制造业企业创新发展;鼓励符合条件的制造业贷款和租赁资产开展证券化试点;支持重点领域大型制造业企业集团开展产融结合试点,通过融资租赁方式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

  从保险角度来看,主要包括:探索开发适合制造业发展的保险产品和服务,鼓励发展贷款保证保险和信用保险业务。

  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

  充分利用现有渠道,加强财政资金对制造业的支持,重点投向智能制造、“四基”发展、高端装备等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领域。

  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制造业重大项目建设、企业技术改造和关键基础设施建设。

  创新财政资金支持方式,逐步从“补建设”向“补运营”转变,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加强对当前政策的完善与落实。

  例如:深化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支持制造业重点领域科技研发和示范应用,促进制造业技术创新、转型升级和结构布局调整;完善和落实支持创新的政府采购政策,推动制造业创新产品的研发和规模化应用;落实和完善使用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等鼓励政策,健全研制、使用单位在产品创新、增值服务和示范应用等环节的激励约束机制;实施有利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税收政策,推进增值税改革,完善企业研发费用计核方法,切实减轻制造业企业税收负担。

  健全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制造业人才发展统筹规划和分类指导,组织实施制造业人才培养计划,加大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完善从研发、转化、生产到管理的人才培养体系。

  以提高现代经营管理水平和企业竞争力为核心,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和国家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培养造就一批优秀企业家和高水平经营管理人才。

  以高层次、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和创新型人才为重点,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和先进制造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在高等学校建设一批工程创新训练中心,打造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强化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高等学校转型,建立一批实训基地,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示范,形成一支门类齐全、技艺精湛的技术技能人才队伍。

  鼓励企业与学校合作,培养制造业急需的科研人员、技术技能人才与复合型人才,深化相关领域工程博士、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和培养模式改革,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

  在人才管理方面,要加强产业人才需求预测,完善各类人才信息库,构建产业人才水平评价制度和信息发布平台。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加大对优秀人才的表彰和奖励力度。建立完善制造业人才服务机构,健全人才流动和使用的体制机制。采取多种形式选拔各类优秀人才、重点是专业技术人才到国外学习培训,探索建立国际培训基地。加大制造业引智力度,引进领军人才和紧缺人才。

  完善中小微企业政策

  落实和完善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财税优惠政策,优化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重点和方式。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撬动作用,吸引社会资本,加快设立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资本依法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鼓励商业银行加大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建设力度,建立完善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创新产品和服务。

  加快构建中小微企业征信体系,积极发展面向小微企业的融资租赁、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信用保险保单质押贷款等。

  建设完善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引导各类创业投资基金投资小微企业。

  进一步扩大制造业对外开放

  在引进来方面,第一,深化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机制,落实备案为主、核准为辅的管理模式,营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第二,全面深化外汇管理、海关监管、检验检疫管理改革,提高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第三,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修订钢铁、化工、船舶等产业政策,支持制造业企业通过委托开发、专利授权、众包众创等方式引进先进技术和高端人才,推动利用外资由重点引进技术、资金、设备向合资合作开发、对外并购及引进领军人才转变。

  在走出去方面,第一,加强对外投资立法,强化制造业企业走出去法律保障,规范企业境外经营行为,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第二,探索利用产业基金、国有资本收益等渠道支持高铁、电力装备、汽车、工程施工等装备和优势产能走出去,实施海外投资并购。第三,加快制造业走出去支撑服务机构建设和水平提升,建立制造业对外投资公共服务平台和出口产品技术性贸易服务平台,完善应对贸易摩擦和境外投资重大事项预警协调机制。

  无论是“引进来”,还是“走出去”,其实质都是制造业企业在价值链上的“网络协同”合作。《中国制造2025》提出“进一步扩大制造业对外开放”这一扶持政策,将有序推进制造业开放,重塑中国制造业全球产业分工体系。

  健全组织实施机制

  首先,成立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由国务院领导同志担任组长,成员由国务院相关部门和单位负责同志担任。

  其次,设立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研究制造业发展的前瞻性、战略性重大问题,对制造业重大决策提供咨询评估。

  最后,建立《中国制造2025》任务落实情况督促检查和第三方评价机制,完善统计监测、绩效评估、动态调整和监督考核机制。建立《中国制造2025》中期评估机制,适时对目标任务进行必要调整。

  王喜文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