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城市文脉背景下的当代设计
- 来源:设计家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设计,建筑,考古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8-05 08:49
——2015中国城市文脉与当代设计论坛实录
主办:《设计家》 承办:简一大理石瓷砖
时间:2015年6月27日 地址:上海新天地安达仕酒店
6月27日下午,中国设计精英之旅系列活动中主题论坛环节,“2015中国设计中的城市文脉与当代发展论坛”在上海新天地安达仕酒店圆满落幕。
论坛由《设计家》主办,简一大理石瓷砖承办。本次论坛汇集了大量上海及天津设计界的精英,共同探讨城市发展与城市文脉以及当代空间设之间的关系,并深入探讨了未来城市设计的发展方向。《设计家》主编许晓东女士在开幕词中说:“城市是人类智慧和文明的结晶,天津与上海,既有颇为相似的地理位置与城市发展轨迹,又有显而易见的文化差异。本次中国设计精英之旅天津设计师来上海的考察活动,区别于以往以建筑单体为对象的形式,而是希望从城市文脉的角度与天津设计师做一些探讨。”论坛上,两地设计师就城市发展与城市文脉之间的因果关系、城市文脉如何融入当代设计等相关话题展开深入讨论,论坛活动将推动城市文脉的传承与发扬,对于探讨未来城市设计的方向有着深远的影响。
章明:“院”“境”在设计中的解读
对现代设计的特点我有四点思考,第一,设计已经从单纯关注造型,逐渐关注空间、空间的体验、以及空间的意境;第二,设计师越来越关注一体化设计、精致化设计;第三,结构本身应该有文化的表达,而不应只是一个简单的结构概念;第四,现在的设计中越来越多地使用自然朴素的材料,设计师更关注表达材料的真实性。
我今天的主题是院和境。院,即院落,中国的城市文脉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会在形态上体现出来,而把古代的斗拱重新演绎仍属于形的操作层面。我们现在追寻的是形之上的文化和精神的表达,院落就是我们提炼出来的一种元素。境,不仅是环境,也是意境,即通过院落的组织与营造,形成一定的意境表达。境与人的五觉有关,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设计可以通过五觉的关联性,对使用者产生影响。对于院境可以从三个方面解读:第一是对传统的诗学体悟,第二是对场所的诗学解读,第三是设计态度的诗学表达。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与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存在一些差异,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主要体现在整体观、体悟观和平衡观三方面。整体观在建筑上的体现是以院为单位,将各种单元组合延伸,形成一个延续性或通用性的空间,通过这种组合,院可以很简单,也可以变得很丰富。中国传统院落的结构形式非常多,也有大小,院落的大小依据人的社会地位、财富、文化诉求等发生变化。中国哲学比较重视体悟与体验,意境是体悟的最高境界。人在空间中游走,呈现出一种画卷展开的形式,游走的过程,就像一幅画卷慢慢打开,不同时间看到不同的景象,最后所有景象形成一个混合的整体印象。院境,不是一个具体的物理空间,它反映的是人对外在世界的感知,人在不同的空间中移动时,以感悟的方式在脑海中将看到的景拼接成一幅完整的图象。位置关系的建构远远强于单体关系的建构群体比单体更重要。就像中国人喜欢下的围棋,每个棋子都简单明晰而围棋的丰富体度现在棋子之间的关系上。
做改造建筑就像一个考古过程,建筑是考古挖掘的对象,对于场所的挖掘会有一个自问自答的过程。建筑作为一种关系存在是对场所最有利的解读。中国文人对文化的表达有四种:艳俗、含蓄、矫情和病态,相对应的建筑表达也有四种:技巧、能力、态度和修为,而达到诗学的表达是设计师所追求的。
下面分享三个项目案例,第一个是位于世博园城市最佳实验区里的星巴克咖啡店。世博园北区建筑非常丰富多样,世界各地许多种建筑风格都集中在这里,我们需要考虑咖啡馆以一种怎样的态度介入建筑群中。当时的想法是以一种安静的态度融入区域环境,所以咖啡店的形状是一个方方正正的玻璃盒子,盒子内是一个旋转了45度的小院落,我们利用辅助用房及一些大型的钢结构在建筑内形成一些无柱空间。支撑玻璃盒子的结构体系包括卫生间、咖啡厅以及两个院落,我们希望设计一个可以游走的空间,在星巴克关门后人仍然可以进入院子。室内墙壁开了一条窄窗,透过窗口可以看到院子里的情境,而室外对室内的干扰却不会太大。
第二个项目是我们自己的工作室,这是一个由厂房改造的办公空间,不到一千平方米的建筑内梳理出五个小院落。我们植入三个功能体块,包括设计独立办公室、入口空间和休闲区。我们希望所有空间都设计成功能交叠的,比如在展览空间中放上演讲台就成为演讲区,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方式是对现代主义的一种反思,我们希望跨越功能分区的明确性。会议和展览空间的桌椅都是我们自己设计的,混凝土的地面用机器抛光后,用固化剂抗污染,再涂上保护剂,最后再抛光。屋顶木头本身的质地被表现出来,它们既有老物件的气韵,同时又有木头的真实质感,院子里的石头也经过精心摆放。
最后一个项目是范增艺术馆,艺术馆室内的设计非常简单,屋顶做了简单的旋转。建筑是混凝土结构,在室内设计中我们运用了空间渗入的手法,空间与结构,包括灯光设计、布展方案都是一体化完成,在这个项目中,我们表现建构本身的美感,同时植入一些中国文化的价值。楼梯设计不仅有光影效果,采用混凝土材料,其线条展现出韵律感,业主很喜欢。这个建筑设计代表了我想表达的态度,我希望院落带有一种隐约的指向,对身体而言,院是一种束缚和界定,但中国人讲究体验和感悟,于心而言,院打开了一片令人驰骋的无人之境,留与不留,看与不看,随心随你。
阚曙彬: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我一直从事室内设计,近来设计了一个观光塔的建筑项目,我认为不论做出何种设计方案都有理由,因此对于这个观光塔项目,我们从生态文化建设的角度寻找设计的理念,并以实现项目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我们将影响项目设计的五个方面的因素,如可持续发展、社会文化、技术、经济和公共政策,进一步细化成15个因素,如自然环境、雨水回收、海上求助等,并用量化分析的方法,用数据逐一分析这些因素,并以此来说服甲方。我们把解决问题作为设计的出发点,项目地点没有淡水,所以雨水回收是设计中的一个重点。建造灯塔会产生垃圾,来回运输会耗费资源,所以材料采用了代表中国一些传统文化的五色土,不会造成浪费。灯塔结构参考了倒扣的宋瓷盘和工匠使用的木工折尺。技术方面,建筑使用了水晶玻璃马赛克为装饰贴面,绿植采用盆装并建立滴灌技术。在经济方面,我们加入了国际青年旅社的设计理念,灯塔除观光望远的功能之外,还增加了“以塔养塔”的经营理念,前往灯塔观光的游客可以入住。
交流环节:
张强:天津这两年发展很迅速,建起了许多300米左右的高层,我也设计了几个写字楼项目,在上海、深圳等地,我也考察过许多设计,发现设计最后呈现的结果与最初的方案往往有很大差距,这可能是设计的一种悲哀和无奈。我希望与上海设计师除了交流设计技巧和理念之外,还有更多经营经验方面的交流。因为市院一般以政府项目为主,但我们也想融入市场化的设计理念,站在规划的角度看一些更先进的设计,上海有许多经验可以借鉴。
王严:设计团队分为五大类型:作品型、产品型、技术服务型、客户导向型、产业型,现在产业型的团队比较大。作品型需要明星设计师作为主导,以创作为主;产品型可能更多关注技术研发,研发之后复制产品;产业型便是每天重复复制性的工作。我们自己的团队构成比例大约是20%的作品型,30%的产品型,50%的产业型,天津绝大多数设计团队仍处在这三个类型里,作品型比较少是我们急于改变的现状。上海与天津不同,以上海为龙头的江浙地区的民营经济比较发达,天津则是国有企业占比重大,设计思想如何在有限定条件的土壤中成长是天津面临的一个大问题。上海作为曾经的老工业城市现在已经进入市场竞争的良性循环,这对天津具有借鉴意义,我想有几点:第一,提升内在实力;第二,精准定位;第三,找寻市场突破口。“互联网+”的概念提出以后,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非常便捷,很多设计思路在沟通中慢慢呈现,现在我们需要做的是克服浮躁的心理,要沉下心来打好基础。
吴镝:金螳螂有技术和人力方面的优势,但上市公司同样面临产值增长的压力,这个压力又会落到每位设计师身上。金螳螂有40多个大院,4000多设计师,本土设计师达到3000人。金螳螂天津分院这几年设计的项目类型有会所、酒店、办公、商业等,现代设计越来越专业化,我们可以利用一些金螳螂的资源整合的优势,在设计中与境外事务所联系更紧密。此外,时代在发展,很多事情都处在演变的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产生新鲜事物是必然,我们无论是主动或被动接受,在互联网时代,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发展性的事物。现在,金螳螂有一些预判性的举措来分析市场,还比较准。而且互联网时代,很多设计师成立设计者联盟,抱团取暖,集中优势,利用各自的强项弥补不足,互相学习。
赵轶:在上海,如果事务所接到是政府项目,那么在设计中,设计师是坚持自己的态度还是服从于政府的要求?
张宏伟:我们一般通过投标参与政府项目,如果中标,说明我们的设计符合政府的目标与要求,就不存在坚持自己的设计理念还是屈服于政府的要求。我们设计过几个政府项目,对于民营企业,政府总是带着疑问,即便中标,也会有国营企业参与设计。事实上,对于政府项目,我们没有多少主动权,有一些现实的原因诸如造价、工期、后期实施可行性等问题。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我们在城市设计方面经验比较丰富,参与了陆家嘴的规划设计,政府当时请了如交通市政等各单位一起参与规划,最后的整合工作便是由我们完成。当时中国城市设计还没有完成的实例,因此邀请了一位专家,而我们做最后的整合,包括交通组织、景观规划、建筑高度、地下空间和地块控制等都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对于我们来说,理想的状态是形成一个城市的综合管理委员会,规划师、市长等都参与进来,但对于地块上建筑造型的控制,政府是缺失的,最终没有形成委员会,只有一个建筑综合办。结果是各种建筑都要做个性化,独一无二的造型及设计,在这点上建筑师、规划师没法控制。
还有地下空间的开发,原本各单位需要联动规划设计,但在陆家嘴各单位很难做到协调统一,当初做设计前,我们邀请了规划局和陆家嘴的负责人,包括一些重要的设计技术人员参观了多伦多、蒙特利等几大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设计,他们参观时觉得很好,但变成图纸实施时,就变了样儿,最后还是各单位自己做自己的。我们有一个德国专家,有一套软件,可以根据人流车流分割每一条道路,前期我们按照这套数据来规划,事实上,很多配件最后都没有安装,很多公司认为只需符合城市规划的一些基本规范如容积率、车道主入口这些强制性控制的规定即可。我觉得给政府做项目是一个不断妥协的过程,城市设计很特殊,它不是需要立法才能做的项目,除了一些有法律效应的规定外,其他设计规范都可以妥协。
面对现在的市场竞争,民营企业不能拼价格,而需要改变角色,从纯粹的设计师转变为资源的整合者。在互联网+时代,群体的信息传递非常快速,通过各种QQ群、微信群,我们能了解人们正关注什么,这些都是资源,当我有一个重要的项目时,我可以在群里挑选合适的人,融合优势强项,大家可以一起做。我们要改变角色,主动创造行业本身提供的机会,而不是为了抢项目导致一点利润都没有。
艾侠:我补充一点,悉地国际CCDI把政府这类客户称为强势客户,怎样应对强势客户?我们把伙伴关系定位为纵向和横向两种,纵向关系类似于上下级,横向关系类似于朋友。客户与设计师的关系是纵向多一点还是横向多一点,与地域有一定关系,在深圳的客户把设计师当朋友,横向关系多一些。1995年我们在深圳做了一个展览馆项目,政府不仅不会规定我们的设计,还会一直帮我们找各种资源,甲方反而变成了服务机构。北方的客户把设计师当做乙方,乙方需要无条件听从要求。甲乙双方以横向的合作关系出现对甲乙双方是最好的,也有利于改善设计师的处境。王善祥:我学国画出身,比较注重艺术性,工作室是作坊式的经营模式,我不会特别专注于某一种设计,比如餐厅,我倾向于做一些有个性的设计,不局限于外在的产品形式。可能因为这些原因,给我带来一些困扰,但我喜欢寻找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我觉得设计也一样,是一种修行。
潘彬宾:我原本是专业做酒店设计,2013年非常偶然的机会,我做了上海国际医学中心的设计,业主希望做成酒店式的医院,即具备医院的功能,但营造的是酒店的氛围。我用了一整年时间做这个项目,项目完成后,我就开始研究医院设计。酒店与医院两者完全不同,酒店比较感性,医院比较理性科学,我穿梭于这两者之间,思维方式也不一样。我认为中国设计未来有两大发展方向:度假酒店和医院以及围绕医院展开的上下游的产业,如养老产业、健康管理等。度假酒店和医疗两者有融合的趋势,单纯的度假酒店有季节性,但如果融合医疗,比如地下空间做医疗,地上做客房,这种度假酒店加健康管理的模式可以不受季节影响。
另外,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也有融合的趋势,比如医疗空间设计最重要的是前期工艺流程的规划,建筑师对此不一定清楚,就需要室内设计师的帮助,这样室内设计师和建筑师就开始协作,这也比较符合业主的需求。很多设计公司强调设计方案的龙头作用,但施工图的把控也非常重要,它涉及到怎样使创意的方案落地实现。我非常重视施工图,并严格规范了一些体系,比如医疗空间的设计重点不在方案而在施工图,医院的空间大体上已经有规范限定,而要实现这些规范实际就需要严格把控施工图,而且未来建筑设计作品对精细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现在严格控制公司规模,就是希望有利于控制设计的品质。
周学文:我在甲方工作,不是设计师,可能更多站在使用者的角度考虑设计师的设计,我们认为最精彩的设计不只是有漂亮的外观,还应详细了解项目的用途及使用方法。一些业主没什么经验,以为聘请一位建筑师就能解决所有问题,包括招商问题,但商业地产的经营很关键,如果没有对项目的整体定位,了解商业的运作模式,仅从设计出发,很难满足消费者的要求。设计商业地产前需要有详细的研究,然后做出符合商业用途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