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身份和项目边界 共享知识与效益
- 来源:设计家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设计师,互联网+,Make Architects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8-05 09:26
——访Make Architects建筑事务所首席建筑师Katy Ghahremani
互联网+时代,人们工作和娱乐的界限逐渐模糊,公共空间和私有空间,严肃的空间和轻松的空间之间的界限及其配置,也有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趋势,因此设计师的观念及工作方式也与这种趋势相契合,这是Make Architects建筑事务所首席建筑师Katy Ghahremani在采访中表达的重要观点,与之相呼应的是其事务所在运营管理和设计流程上的独特模式。Make公司实行员工共同拥有公司股份的制度,民主的氛围吸引并培养了很多优秀的设计人才,在此,每个人都拥有一致的目标和决心。“我们的工作方式类似于跨界,是跨领域知识的交叉运用。比如,我们在设计酒店时,设计高端住宅的经验可以无缝衔接地运用于酒店设计,设计办公楼时,酒店对舒适度的要求以及用户的体验要求也会影响我们对室内空间的布置。对我们来说很重要的一点是跨越项目类型之间的障碍,让各领域的知识没有障碍地应用于其他项目的特殊需要。”Make在中国设计的项目横跨多个领域,包括酒店、住宅及商业设计。近期,Katy主持设计的成都太古博舍酒店受到了广泛关注。博舍酒店的整个设计尊重当地传统文化,并与周边的环境实现了完美契合,赋予建筑以历史感。对旧有建筑的改造,并不做破坏式的翻新和重置,而是保留其最精华的部分,在功能上进行整合设计。在涉及到怎样协调不同业主的需求的问题上,Katy认为,一个好的、成熟的建筑师不会被动地妥协一个方案,而是懂得净化方案,使自己的设计理念得到保留,且满足不同甲方的要求。Katy表示,博舍酒店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整个中国市场对酒店设计的要求在不断增长,同时,Make在未来的发展中也会将重点放在发展国际市场,提升公司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上。
模糊员工与老板的界限跨越项目类型的障碍
《设计家》:请简单介绍一下Make目前的情况。
Katy:Make建筑事务所成立于2004年,已有11年历史,总部设在伦敦,已经在香港、北京设有办事处,即将在悉尼开设办事处。Make建筑事务所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即所有员工共同拥有公司股份。这种经营模式使得员工的对公司事务的参与度非常高,对设计师之间的合作也起到了关键作用。有时为了适应项目的需要和员工自身的发展,几个办事处之间的人员会互相调动。
《设计家》:Make的组织架构是怎样的?
Katy:我们只有经营好公司才能打造出更好的设计。正因如此,这里的每个员工都是公司的老板。公司内部的民主氛围有助于吸引、留住并培养最优秀的设计人才,在这里,大家拥有一致的目标和决心。我们取得如今成就的核心就是公司的员工持股模式。Make的公司文化是以并肩协作代替层级制度,以鲜活创意代替刻板模式,所有人都朝着同样的目标不懈努力,为客户提供最好的建筑及空间设计方案,同时为大众打造更美好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设计家》:Make的所有成员共同拥有股份,股份如何分配?尤其新员工如何享有股份?
Katy:我们公司的理念是“员工完全享有公司收入”。公司所有资产受到可靠的基金机构的监管,公司所有盈利会按照每人的表现毫不保留地发放给员工,新员工也享有盈利分配。
《设计家》:Make的项目是如何分配的?
Katy:我们是创意公司,我们希望每一个项目都能产生最好的设计理念,这个最好的理念也会得到发展。每拿到一个项目,我们都会在公司内部进行分享,从而产生最好的设计理念,不论这个理念来自公司哪个办公室。对于每个项目,我们都会采用最好的设计理念,并以此作为创意的主导。所以,我们经常有视频会议、电话会议,或者别处设计师飞到项目所在区域,这些都是依据项目的设计理念决定的。
《设计家》:这种分配项目的方式会不会影响设计的效率?
Katy:因为时差,英国上班时间是北京的下班时间,正好可以把一天的成果反馈递交给伦敦办公室,反之,伦敦办公室反馈回来的信息我们也可以在第二天上班时间处理,这种接力式的方式也是一种优势。而且现在科技很发达,可以通过电话会议、视频会议来沟通,并不会影响项目的设计效率,反而因为两地合作会有更好的效果。
《设计家》:Make一直坚持的设计理念是什么?
Katy:对我们来说,不会用所谓自己独具的风格去适用于所有不同的项目,我们更关心每个项目自身不同的特点。我们会关注不同的项目,不同的客户,不同的要求,不同的地点,不同的环境,不同的财政情况,不同的项目自身带有的社会文脉等特点,并把这些特点用独特的方法去解读出来。
《设计家》:目前Make北京办公室的团队建设情况怎样?
Katy:北京办公室的负责人是Bill Webb,我们的工作方式类似于跨界,是跨领域知识的交叉运用。比如,我们在设计酒店时,设计高端住宅的经验可以无缝衔接地运用于酒店设计,设计办公楼时,酒店对舒适度的要求以及用户的体验要求也会影响我们对室内空间的布置。对我们来说很重要的一点是跨越项目类型之间的障碍,让各领域的知识没有障碍地应用于其他项目的特殊需要。现在,人们对待工作和娱乐的界限逐渐模糊,公共空间和私有空间,严肃的空间和轻松的空间之间的界限及相互配置,也有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趋势,所以我们的观念及工作方式也与这种趋势相契合。
《设计家》:Make在中国的主要项目类型是什么?
Katy:我们在中国设计的项目横跨多个领域,包括酒店、住宅及商业设计。我们最近的项目是位于成都的博舍。它某种程度上意味着整个中国市场对酒店设计的要求在不断增长。成都拥有740万人口,越来越多的金融企业及实业公司在此汇聚,包括苹果公司在内的国际知名品牌都在此设立了基地。越来越多的商务及休闲旅游者将成都作为目的地,反映了这座城市对高端酒店的需求,而我们在博舍的设计上也部分迎合了这一需求。
《设计家》:请介绍Make其它一些重要项目。
Katy:武汉万达酒店外立面是我们设计的,相对于其室内,外立面设计也非常成功。在威海我们设计了一个会所,建筑形态像飞船一样朝大海打开呈扇形。去年,我们在香港完成Dunbar Place住宅项目,设计的灵感源于交错式组木复杂精细的结构,凸出的露台配以有孔及精密细致的草纹图案饰面,嵌上香槟金色的镶板,并以泛着微光的铝金属饰面营造了眼前一亮的效果。
我们为位于日内瓦的汇丰私人银行设计的第二个项目是将七座结构相互独立的建筑进行整合,使汇丰集团原来位于五处不同位置的办公室得以整合到同一地点,为约650名员工提供了宽敞的现代化办公空间,此外还有交易大厅和高端客户设施,而所有这些空间均可尽享日内瓦湖及该市老城区的壮丽景致。通过对建筑外观进行巧妙而细致的统一,这七座大楼现在看起来就像是一个整体,而原有立面的完整性也得到了保留。建筑采用了新的复折式连续屋顶,依据建筑的几何外形而修建,使屋顶和楼体完美地融为一体。此外还新增添了一系列全玻璃老虎窗,为屋顶平添了醒目而又低调的现代风格元素。建筑的第六层和第七层已经过全面重修,改造成为了一处客户及行政专用空间。
另一个项目名称叫贝克大街(Baker Street)55号,这是一个对上世纪50年代办公楼的大规模翻建工程。这座建筑的变化突出表现在跨越原有建筑之间空缺部分的三个玻璃结构,或可称为“面具”,它们构成了一面统一中带有变化的新外墙。位于中央的玻璃结构内为七层高的中庭,可由街道直接步入。建筑的地面层也整体换上了全新覆层,这里将全部用作零售、咖啡厅及餐厅场所,向公众开放。对原有建筑进行保留和翻修使成本得到降低,此外,设计方案中还包括了一系列战略以确保最大程度上的高效节能。在所有办公空间引入冷梁系统显著降低能耗,包围新建楼面的双层玻璃外墙经过处理,以防止接收过多日照。
在当地环境中寻灵感,在协调各方需求中优化方案
《设计家》:对于您设计的成都太古博舍酒店,客户想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Katy:之前我们在伦敦与太古甲方高层有紧密的合作,在伦敦的项目也得到太古的肯定,我们很了解甲方思考问题方式和运营上的一些想法。所以在设计成都太古博舍酒店项目的初期就已经与甲方有过讨论和思考。此外,我们与太古的合作中交互性非常强,甲方参与度非常高,因此在研究客房的类型时,我们把客房每一种可能的类型都用草图画出来,并建成三维的模型,让他们感受每一种客房空间的效果,逐步推导出合理的房型。
《设计家》:酒店的设计灵感来自什么?
Katy:成都当地的砖和灰色调形成一种质朴感,这是支撑建筑的元素,西南地区特有的梯田、水和茂密的绿树,影响了我们的建筑。无论从情感还是视觉上,我们遵从由下至上的顺序。下层庭院和地层颜色较深,地层采用了很多大块、坚硬且表面不规则的岩石,随着高度变化,到了首层石材会更加整齐、精细,感觉也更柔和。再往上是一些通透的砖墙,颜色对比更强烈一些,就像你把地球表面切出一个剖面,会看到下面的岩石层,而上面是细腻的肌理。酒店室内设计从下至上以一种序列的方式展开。从客房入口区到洗浴间、衣帽间,再到起居空间,色彩由深逐渐过渡到浅,起居室的色调比较明快、现代。客房并不以主题划分,而是顺应建筑的位置,考虑面积及朝向后,经过严谨的推导后设计出来。
《设计家》:设计博舍酒店项目时遇到过哪些困难?
Katy:酒店的大堂入口是一个拥有几百年历史的小院,要在古建的小院中解决酒店的接待功能,并激活空间使之与公寓部分联系起来,成为酒店运作良好的整体,是我们遇到的挑战之一。第二个挑战是每个客房类型不同,而每种类型都需要甲方认可并且运作良好才能体现设计的价值,而我们经历了长期的研究和尝试才摸索出每一种房型。
《设计家》:设计师、酒店运营方和酒店所有者三方的沟通是怎样的?
Katy:太古酒店是酒店的运营方,酒店产权由太古和远洋地产共同享有,Make是设计方,这三方既是各自独立,又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在甲方不同的集团之间进行跳跃式的交流和协调有一些困难,也是一种挑战。我们能做的是在各不同集团之间提供最合理的解决方案,尽量满足各方需求。这个过程我们经历过,并找到了很多种解决方法满足各方要求。
《设计家》:博舍酒店中新大楼和古建筑两部分是如何结合起来的?又是如何处理两者间的文化关系的?
Katy:我们对这个古建小院不是采取破坏式的翻新或置换,而是保留了其最精华的部分,只在功能上进行了整合设计,从客人到达酒店起,庭院中的各种路线就起到分流的作用。灰色是成都的传统颜色,不同灰度的砖是成都当地非常有亲和力的材料,酒店的建筑外墙使用了灰砖,它让人感觉建筑具有历史感。建筑低处采用深灰色的砖,上部是浅灰色的砖,而砖构成的肌理类似成都编织工艺中的织锦。细看建筑幕墙,可以看到墙面凸凹起伏,是砖的编织纹路。
Katy Ghahremani
生于伊朗,她在爱丁堡大学获得学位,之后在巴特莱特建筑学校获得文凭及皇家建筑师协会三级资格。在加入Make工作室前,Katy在Foster and Partners工作,参与多个项目,包括伦敦国际金融期货办公楼和位于Chertseyde 的电子艺术欧洲总部大楼。此外,她也曾作为项目建筑师参与了伦敦牛津街标志性百货商场Selfridges的重建。除了在Make工作室的身份之外,Katy还是肯辛顿及切尔西市政府建筑评估委员会的成员。
采访:《设计家》整理:王小静